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披肝瀝膽譜謳歌 淡泊名利見明心——追思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學家歐明教授

披肝瀝膽譜謳歌 淡泊名利見明心

——追思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學家歐明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

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學專家、中醫英語翻譯家歐明教授, 因病於2017年7月19日上午10點18分逝世, 享年94歲。

歐明教授, 原名歐振遠, 中共黨員, 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博士生導師,歷任廣州中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教務處處長、學院副院長(大學副校長)、臨床藥理研究所所長、廣州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院副院長等職。

曾任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芳香、藥用植物情報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一、二、三屆會長、名譽會長、《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雜誌主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顧問等職。 1990年獲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作為中西醫結合事業奠基人之一, 歐老不畏艱難, 嘔心瀝血, 開拓進取, 為中醫現代化、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是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忠實踐行者, 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引導者, 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醫者, 是架通中西醫的橋樑建築師。

歐明教授

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忠實踐行者

一張白紙上, 歪歪斜斜地寫著“我已九十多歲, 身患多種疾病, 難以治癒。 如患重病請勿搶救, 讓我平靜地離去。 去世後不留骨灰, 希家屬支持我”。 這就是歐老的遺囑, 他看透生死, 深明大義, 忠於自己的信仰, 堅定地踐行著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終身信條。

1950年入黨的歐明無時無刻都以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信念要求自己, 衡量自己, “重病不予搶救, 死後不留骨灰”成為這位67年黨齡的老黨員踐行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信念的最後絕唱, 也是最徹底的守望。

歐明原籍廣東順德, 分別於香港培正小學、佛山華英中學以及廣州嶺南大學附中接受中小學教育, 1942年順利考取嶺南大學醫學院(中山大學醫學院的前身)。 時值抗日烽煙正濃, 戰火紛飛, 但歐老心無旁騖, 勤奮刻苦, 學業成績突出, 就讀期間還參加中共廣東省地下學聯, 積極開展党領導的地下革命工作。 大學畢業後, 歐老與大學同學張青結為伉儷, 攜手參加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

到戰區為戰地傷病員服務。 革命戰爭的錘煉與戰火的洗禮, 更加堅定了歐老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人生觀、價值觀。

解放後, 歐明曾在廣東省委黨校、中山醫學院等單位工作。 1956年, 全國創建首批中醫高等教育院校, 他臨急受命參加廣州中醫學院的籌辦工作。 中醫藥學對於歐老來說是個陌生的學術領域, 況且創建學院前期的條件異常簡陋、阻力重重甚至受到種種非議, 然而他不畏艱阻, 不聞非議, 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 毅然投身到廣州中醫學院的籌建工作中, 中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形象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 籌建期間, 歐老認真學習毛主席關於“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批示, 深刻理解“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 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的含義,遵照黨中央關於“系統學習、全面掌握、整體提高”的指示,矢志學習中醫,常常與學校的領導老師聚首協商,為辦好中醫藥教育事業而奔波勞累,為我國中醫高等教育的發展披荊斬棘。

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作證件如家珍般完好保留至今

歐老的遺囑

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引導者

1975年,衛生部任命廣州中醫學院作為主編單位,編寫出版《中醫大辭典》,這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面對學校的批示,歐老不以西醫出身推辭,毫不猶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中醫學術基礎建設的艱苦工作中,帶領學校30多位教師,聯手全國11家中醫學院通力協作,歷經21年,先後完成了《簡明中醫辭典》(1979年出版)、中醫辭典八大學科分冊(1980-1988年)等工具書的彙編出版,直至1995年終於完成了《中醫大辭典》的編寫出版工作。

在《中醫大辭典》系列書籍的漫長編寫過程中,針對我國中醫藥學文獻英譯工作的薄弱狀況,歐老以其學者特有的敏銳,深刻地認識到中醫藥要走向世界,中醫藥理論要獲得國際醫藥界的理解與認同,必須與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現代醫學)相結合,首要工作必須打破語言的阻礙,加強對外交流與溝通。但是中醫翻譯談何容易!這項工作的譯者必須對中、西醫學有高深的造詣,中西醫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後的融會貫通,還要有深厚的英語底蘊以及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等。本著對中醫學的熱愛、對中醫藥教育事業的忠誠服務精神,歐明教授在沒有資料參考以及現代工具等困局下沒有退縮,大膽探索,勇於開拓,領導廣州中醫學院的中西醫專家、英語教師以《簡明中醫辭典》為藍本進行選詞翻譯,開闢一條前無古人的中醫英譯之蹊徑,引中醫藥走向世界之大道。1982年、1986年,其主編的《漢英常用中醫詞彙》與《漢英中醫辭典》終於正式出版,這在中醫界引起極大反響。時值改革開放,國門打開,中醫藥的學習引來廣大外國留學生的青睞,對於語言文字給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帶來的困難與阻礙,這兩本工具書的出現不啻於破冰之錐,冬雪之炭,在中醫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開創性、劃時代的意義。

為了提高中醫英譯水準,解決疑難問題並使之規範化,歐老對中醫基本名詞術語詞條、基本理論、中藥及方劑、針灸及推拿等方面經過深入研究比較後,提出了規範的翻譯方法,總結出音譯、意譯、半音半意譯三種方法,對每種譯法的適用範圍、規則、表現形式及利弊都做了詳細闡述。歷經20餘年的辛勤不輟,歐老編著的《漢英中醫詞彙》、《漢英中醫辭典》、《漢英常用中醫手冊》等辭書,不僅成為中醫英譯最權威的參考書,也形成了自己的英譯學派,被譽為“北謝南歐”。 歐老的中醫英譯工作打破了中醫走向世界的語言文字障礙之桎梏,積極推動中醫走出國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使得中醫英譯工作不斷受到重視,日漸臻善。

中醫英譯主編的第一本著作

辛勤不輟著述頗豐

傳道授業解惑的醫者

歐明教授畢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孜孜不倦,甘為人梯,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中西醫結合優秀人才,弟子遍佈海內外,為我國中醫藥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歐老常說:“中醫、西醫好比兩隻手,我們不能只強調用某一隻手去醫治病人的作用而忽略了另一隻手去搶救病人的作用。”所以,他鼓勵學生不但中醫要過硬,也要有足夠的現代醫學知識為病人服務,要視病人為親人,要多與西醫同行溝通交流。他熱愛中醫藥教育事業,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即使身居要職仍親自為學生上臨床研究課程和修改英文講稿,即使八十高齡腰疾纏身仍對學生不吝施教,親自帶研究生在實驗室學習研究,為學校的雜誌編撰工作批閱。

歐老關愛學生,視學生如子,對學生的培養傾注了滿腔的熱情和深切關愛。在教的過程中,他著重於導,導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導以科學的思維方式,導以正確的切合實際的設計與方法,激勵學生的主動性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他鼓勵學生要腳踏實地,為中醫的走向世界多學習多出力;對研究生的研究課題,從選題立論到實驗動物模型的製作,一點一滴,精心指導;他對研究生基於科學實驗大膽質疑國際公認標準的行為極為讚賞,認為如果不敢對前人、洋人的研究提出質疑,醫學的創新便會成為一句空話;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大膽引入新課程,主辦第一期全國DME講習班,推動中醫臨床研究規範化。

歐老的這種對中醫藥教育事業的大愛情懷,樸實嚴謹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大師風範,鞭策激勵著他的一代代學生刻苦學習、不斷進步。

參加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

主辦第一期全國DME講習班,推動中醫臨床研究規範化

中西醫的橋樑建築師

本著團結廣大中西醫結合醫學科學技術工作者,促進中西醫結合醫學科學的繁榮與發展,為我國人民的健康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歐老與一批德高望重的中西醫結合專家創建了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並擔任了第一、二、三屆理事長(會長)。在他的領導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不斷發展壯大,專業委員不斷齊全。

歐老認為,發展中醫學,繼承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是戰略措施,實現中醫藥現代化是最終目標。數十年來,歐老傾盡心血致力於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等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中醫證候實質、病因病機及辨證規律的現代化研究,他曾擔任“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課題組組長,主持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毛冬青甲素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研究課題,撰寫10餘部論著及發表20餘篇科學論文,多項科研成果及論著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廣州中醫藥大學率先在全國建立了臨床藥理研究所,開展中藥臨床藥理學研究,為建立中藥臨床藥理學新學科積累了經驗。同時,歐老還與賴世隆教授、王甯生教授共同創辦了《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雜誌,為中醫藥的現代實驗研究提供肥沃的土地與養料,為中醫藥的繼承、發展與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使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科學昌明的時代生髮出鮮明的開放性、相容性、創新性和多元性,更使中西醫結合具有特異性。

擔任“七五”攻關課題組組長

創建臨床藥理研究所

歐明教授學識淵博,著述宏富,一生忠於信仰,對黨、國家和人民忠心耿耿,在教書育人、學術研究以及國際交流方面功業卓著;歐明教授虛懷若谷、力求臻善,只顧鋪道搭橋,從未以“權威”自居,對於成績名利淡然處之,唯以中西醫結合事業為重,希冀中西醫結合事業後繼有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歐明教授走了,離開了他摯愛的中醫藥事業和敬愛他的人們,但他對中醫藥事業、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所做的貢獻,他的學術人品精神風範將永載人們心中,他開創的中西醫結合事業也將會更加輝煌!

歐明教授一路走好!

覺得不錯,請點贊↓↓↓

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的含義,遵照黨中央關於“系統學習、全面掌握、整體提高”的指示,矢志學習中醫,常常與學校的領導老師聚首協商,為辦好中醫藥教育事業而奔波勞累,為我國中醫高等教育的發展披荊斬棘。

革命戰爭時期的工作證件如家珍般完好保留至今

歐老的遺囑

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引導者

1975年,衛生部任命廣州中醫學院作為主編單位,編寫出版《中醫大辭典》,這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面對學校的批示,歐老不以西醫出身推辭,毫不猶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中醫學術基礎建設的艱苦工作中,帶領學校30多位教師,聯手全國11家中醫學院通力協作,歷經21年,先後完成了《簡明中醫辭典》(1979年出版)、中醫辭典八大學科分冊(1980-1988年)等工具書的彙編出版,直至1995年終於完成了《中醫大辭典》的編寫出版工作。

在《中醫大辭典》系列書籍的漫長編寫過程中,針對我國中醫藥學文獻英譯工作的薄弱狀況,歐老以其學者特有的敏銳,深刻地認識到中醫藥要走向世界,中醫藥理論要獲得國際醫藥界的理解與認同,必須與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現代醫學)相結合,首要工作必須打破語言的阻礙,加強對外交流與溝通。但是中醫翻譯談何容易!這項工作的譯者必須對中、西醫學有高深的造詣,中西醫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後的融會貫通,還要有深厚的英語底蘊以及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等。本著對中醫學的熱愛、對中醫藥教育事業的忠誠服務精神,歐明教授在沒有資料參考以及現代工具等困局下沒有退縮,大膽探索,勇於開拓,領導廣州中醫學院的中西醫專家、英語教師以《簡明中醫辭典》為藍本進行選詞翻譯,開闢一條前無古人的中醫英譯之蹊徑,引中醫藥走向世界之大道。1982年、1986年,其主編的《漢英常用中醫詞彙》與《漢英中醫辭典》終於正式出版,這在中醫界引起極大反響。時值改革開放,國門打開,中醫藥的學習引來廣大外國留學生的青睞,對於語言文字給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帶來的困難與阻礙,這兩本工具書的出現不啻於破冰之錐,冬雪之炭,在中醫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開創性、劃時代的意義。

為了提高中醫英譯水準,解決疑難問題並使之規範化,歐老對中醫基本名詞術語詞條、基本理論、中藥及方劑、針灸及推拿等方面經過深入研究比較後,提出了規範的翻譯方法,總結出音譯、意譯、半音半意譯三種方法,對每種譯法的適用範圍、規則、表現形式及利弊都做了詳細闡述。歷經20餘年的辛勤不輟,歐老編著的《漢英中醫詞彙》、《漢英中醫辭典》、《漢英常用中醫手冊》等辭書,不僅成為中醫英譯最權威的參考書,也形成了自己的英譯學派,被譽為“北謝南歐”。 歐老的中醫英譯工作打破了中醫走向世界的語言文字障礙之桎梏,積極推動中醫走出國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使得中醫英譯工作不斷受到重視,日漸臻善。

中醫英譯主編的第一本著作

辛勤不輟著述頗豐

傳道授業解惑的醫者

歐明教授畢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孜孜不倦,甘為人梯,培養了一大批中醫、中西醫結合優秀人才,弟子遍佈海內外,為我國中醫藥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歐老常說:“中醫、西醫好比兩隻手,我們不能只強調用某一隻手去醫治病人的作用而忽略了另一隻手去搶救病人的作用。”所以,他鼓勵學生不但中醫要過硬,也要有足夠的現代醫學知識為病人服務,要視病人為親人,要多與西醫同行溝通交流。他熱愛中醫藥教育事業,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即使身居要職仍親自為學生上臨床研究課程和修改英文講稿,即使八十高齡腰疾纏身仍對學生不吝施教,親自帶研究生在實驗室學習研究,為學校的雜誌編撰工作批閱。

歐老關愛學生,視學生如子,對學生的培養傾注了滿腔的熱情和深切關愛。在教的過程中,他著重於導,導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導以科學的思維方式,導以正確的切合實際的設計與方法,激勵學生的主動性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他鼓勵學生要腳踏實地,為中醫的走向世界多學習多出力;對研究生的研究課題,從選題立論到實驗動物模型的製作,一點一滴,精心指導;他對研究生基於科學實驗大膽質疑國際公認標準的行為極為讚賞,認為如果不敢對前人、洋人的研究提出質疑,醫學的創新便會成為一句空話;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大膽引入新課程,主辦第一期全國DME講習班,推動中醫臨床研究規範化。

歐老的這種對中醫藥教育事業的大愛情懷,樸實嚴謹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大師風範,鞭策激勵著他的一代代學生刻苦學習、不斷進步。

參加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

主辦第一期全國DME講習班,推動中醫臨床研究規範化

中西醫的橋樑建築師

本著團結廣大中西醫結合醫學科學技術工作者,促進中西醫結合醫學科學的繁榮與發展,為我國人民的健康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歐老與一批德高望重的中西醫結合專家創建了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並擔任了第一、二、三屆理事長(會長)。在他的領導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不斷發展壯大,專業委員不斷齊全。

歐老認為,發展中醫學,繼承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是戰略措施,實現中醫藥現代化是最終目標。數十年來,歐老傾盡心血致力於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等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中醫證候實質、病因病機及辨證規律的現代化研究,他曾擔任“七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課題組組長,主持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毛冬青甲素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研究課題,撰寫10餘部論著及發表20餘篇科學論文,多項科研成果及論著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廣州中醫藥大學率先在全國建立了臨床藥理研究所,開展中藥臨床藥理學研究,為建立中藥臨床藥理學新學科積累了經驗。同時,歐老還與賴世隆教授、王甯生教授共同創辦了《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雜誌,為中醫藥的現代實驗研究提供肥沃的土地與養料,為中醫藥的繼承、發展與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使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科學昌明的時代生髮出鮮明的開放性、相容性、創新性和多元性,更使中西醫結合具有特異性。

擔任“七五”攻關課題組組長

創建臨床藥理研究所

歐明教授學識淵博,著述宏富,一生忠於信仰,對黨、國家和人民忠心耿耿,在教書育人、學術研究以及國際交流方面功業卓著;歐明教授虛懷若谷、力求臻善,只顧鋪道搭橋,從未以“權威”自居,對於成績名利淡然處之,唯以中西醫結合事業為重,希冀中西醫結合事業後繼有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歐明教授走了,離開了他摯愛的中醫藥事業和敬愛他的人們,但他對中醫藥事業、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所做的貢獻,他的學術人品精神風範將永載人們心中,他開創的中西醫結合事業也將會更加輝煌!

歐明教授一路走好!

覺得不錯,請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