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梧閩微信雜文系列之四十:金風法雨話古林

最近, 龍文區作協發起一個《村莊不遠》的詩歌創意寫作活動, 感覺不錯, 其實小石碼的《村莊不遠》, 風景盡在紫雲岩, 岩中古林禪寺, 別有一番儒風禪影!

有一天緣起, 古林寺住持戒受法師問我“你看來有煩惱呀!”我答曰“沒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戒受法師說“你還是放不下呀!”…說起“放不下”三字, 使我穿越時光逾千年, 想起唐朝著名禪師丹霞禪師(739--824), 有一天, 下了一陣暴雨, 雨剛停歇, 丹霞禪師與另一道友同行欲趕往某地, 他們遇見一位美麗村姑, 只見她身穿綢緞, 系著絲巾, 十分妖嬈…卻為前面的泥濘小路所困,

丹霞禪師走過去說“來, 我抱妳過去”, 唐代還未像宋代以後封建禮教成風, 那村姑含蓄點頭, 於是高大帥的丹霞禪師便抱著她渡過那段路…然後他們分頭趕路, 直到天黑時, 道友卻耿耿于懷對丹露禪師說“出家人不近女色, 你的行為太不檢點吧?”, 丹霞禪師驚異地說“什麼?我早已把她放下了, 你心裡還抱著幹嗎呀!”

古早的時候, 洛陽這位著名的遊僧——丹霞禪師, 他的輩分應在南傳禪宗三平祖師公楊義中禪師之前……有一天正處隆冬, 天氣極其寒冷。 丹霞禪師夜投洛陽城南惠林寺。 時值屋外北風呼嘯, 和石碼古林寺一樣坐南向北的惠林寺正迎寒潮聚會, 刺骨的寒風從門窗的縫裡灌進來, 凍得丹霞禪師和其他正在坐禪的僧人直打哆嗦。

於是丹霞禪師找來一把斧頭, 將一尊木雕的佛像推倒在地, 只見斧光飛舞, 隨即一尊木佛就成了一堆木柴了……然後, 丹霞禪師拿過油燈點然柴堆……跳動的火焰驅走了冬夜小廟裡的嚴寒, 住持聞訊趕來, 大罵丹霞禪師"你這膽大包天, 竟敢劈佛燒佛, 大逆不道, 十惡不赦啊"

丹霞禪師邊烤火邊平靜地說“我想得到這尊佛的佛舍利”, 所謂舍利, 是佛的靈骨。 住持一聽又大怒“這是木頭做的, 哪來的佛舍利?”丹霞禪師一聽, 慢慢抬起頭來說“既然是木頭, 為什麼不燒來取暖呢?”住持一時語塞……

古代禪師以追求成佛為目的, 丹霞禪師, 三平祖師楊義中禪師至今乃是百姓心中的真佛。 “佛”的說文解字不是儒家的歧解說“弗人, 不是人”,

而是有覺悟的人, 佛性即悟性, 人人都有悟性, 不過沒有去學習修行, 這與生俱在的悟性就永遠浮不出海平面, 是冰山下那塊巨大的無明, 而且永沉寂莫!這人有兩片性, 一面是覺悟的佛, 另一大面是未覺悟的無明, 因為無明, 還可能導致冥行作惡, 成了無明惡鬼!

佛教剛傳入中國的東漢時期, 佛在人的心目中, 其地位甚至超過了中國的皇帝, 聖人, 他法力無邊, 神通廣大, 不可企及……在印度佛教教義中, 普通人要經過無生累劫, 即幾世輪迥, 無窮歲月才能修煉成佛, 所以當年印度佛教講眾生平等, 是指眾生在佛的面前平等, 而不是眾生與佛平等。 早期佛教講“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對立, 主張佛教徒恪守各種清規戒律以及對經,

律, 論的研讀和偶像崇拜。 這樣, 世間很容易被人為劃分而存在兩個截然對立的世界, 一個是現實的存在合理因素的客觀世界, 另一個是虛幻的卻被無限肯定的理想國——即西天淨土極樂世界。 這樣, 人要追求解脫, 要達到成為有覺悟的人, 就要不斷坐禪, 念經, 禮佛……當時丹霞禪師反對這樣造作的形式主義或教條主義!

早期中國佛教那種印度模式的修行方法和中國本土儒道兩宗的主流傳統文化重直覺, 重悟性的思維方式不盡相同。 中國傳統文化並不重視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而是把重心轉向主體自身, 重視對人的自我認識。 所以, 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可以說是一種自反思維, 這種思維的特點不是概念論或觀念論的理性思維。

而是一庫自我覺悟或自我直覺的思維, 這種思維方式把認識事物的焦點集中在自我本體上, 儒家主要是對人的道德本性, 道家是對人的自然之性進行自我體認, 而無論是道德本性或自然之性, 都離不開人到現實世界去追求!作為外來思想的佛教, 包括後來的馬克思主義, 要在中國紮土生根, 就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才能實事求是地開花結果!

丹霞禪師“劈佛燒佛”的異舉, 和慧能大師對宗教儀式, 佛性說, 修行方法等改革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禪宗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 後傳至朝鮮, 韓國, 日本進一步發揚光大……肉身仍在廣東梅州南華寺的慧能大師, 其變革佛教的核心是佛教中國化, 認為佛性自有, 不假外求,不需要採取如頂禮膜拜等的向外追求去取得。正如古詩“未必文章成大士,從無鐘鼓亦觀音”,心好則眾生好,心美則世界美!慧能大師用一個具體的現實的人心去代替一個抽象玄奧的,經邊佛教經典百般打扮的“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這一替換實際上把佛教從一個外求的宗教,變成一個內在的自覺宗教,把對偶像“佛”的宗拜,變成一種自覺的開啟人生智慧,慈悲和方便之門的有益行動!即對自已那個向善本體的崇拜!在慧能大師和丹霞禪師的法眼中,用迷與悟來區分眾生與佛,認為覺悟了就是佛,沒覺悟的就是眾生。

畢業於北京大學等4所高校,也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師的謫傳弟子——古林禪寺和紫雲禪寺住持戒受法師昨天對我說“眾生總是放不下,就有痛苦煩惱,但是如果看開了,就會雲開日出……”,按照佛教理論所指出的,你若“放不下”貪、嗔、癡、慢、疑、我見等俗人的障礙,一定要“看得開”人的生老病死、苦集滅道乃是“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的本來面目。

後來佛教的一些禪師,用現在的話說“又走過左了”,進一步說不管你覺悟不覺悟,反正大家都是佛,甚至連迷你的寵物小豬小狗亦有佛性,哎!順著這一思路便是“天下無賊”的一廂虛夢!後期的一些禪宗弟子由不求佛祖發展到呵佛罵祖,甚至“逢佛殺佛,逢祖殺祖”。丹霞禪師劈佛,燒佛,只是表明他反對一切偶像崇拜,純任自然,不加造作的修行思想。熱即乘涼,寒即烤火,一切均依自己的本心本性,如果瞭解了這點本性,自已便是真佛,又何必執著於外界的木佛呢?後期禪宗似乎變“狂禪”,但狂中也有一點道理,因為盲目地求佛求祖,崇拜偶像,不但不能使人出迷津,渡苦海,而且成為得道解脫的冥行魔障!

由於自性有慧根佛性,所以人尋救對痛苦煩惱的解脫無需也不能借助外在的偶像。佛性,就在眾生自己心中,就是眾生自己本性中的慧根善種,只有自求覺悟方能向善發展,才有高看一層的新境界,而無需借助另物別處歸依。否定了彼岸的神聖偶像,靠自身的信念和覺悟,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無往而不勝,這種追求覺悟的自覺模式,既不離現實又超越現實,既不離自我又超越了自我!

丹霞禪師燒佛的異舉,就是通過對外在偶像的否定,認為人可以自求解脫,這種要求是從內心提升了人的尊嚴,他把“佛”變成人同時,也為人成佛指明了坦途……佛和人的平等,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要求平等的本質反映。這種平等思想對於現代社會發展而言,無非是“反封建文化”的進步,而認識到佛性在於人性的自在,這是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同時亦是對他人尊重的認識基石,因為他人也是人,同樣具有佛性。對自身和他人個體價值的肯定,是形成獨立人格的前提,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就是自已把自己當人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獨立意志的人,能擔當責任也能成為有覺悟的人。

不假外求,不需要採取如頂禮膜拜等的向外追求去取得。正如古詩“未必文章成大士,從無鐘鼓亦觀音”,心好則眾生好,心美則世界美!慧能大師用一個具體的現實的人心去代替一個抽象玄奧的,經邊佛教經典百般打扮的“如來藏自性清淨心”。這一替換實際上把佛教從一個外求的宗教,變成一個內在的自覺宗教,把對偶像“佛”的宗拜,變成一種自覺的開啟人生智慧,慈悲和方便之門的有益行動!即對自已那個向善本體的崇拜!在慧能大師和丹霞禪師的法眼中,用迷與悟來區分眾生與佛,認為覺悟了就是佛,沒覺悟的就是眾生。

畢業於北京大學等4所高校,也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師的謫傳弟子——古林禪寺和紫雲禪寺住持戒受法師昨天對我說“眾生總是放不下,就有痛苦煩惱,但是如果看開了,就會雲開日出……”,按照佛教理論所指出的,你若“放不下”貪、嗔、癡、慢、疑、我見等俗人的障礙,一定要“看得開”人的生老病死、苦集滅道乃是“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的本來面目。

後來佛教的一些禪師,用現在的話說“又走過左了”,進一步說不管你覺悟不覺悟,反正大家都是佛,甚至連迷你的寵物小豬小狗亦有佛性,哎!順著這一思路便是“天下無賊”的一廂虛夢!後期的一些禪宗弟子由不求佛祖發展到呵佛罵祖,甚至“逢佛殺佛,逢祖殺祖”。丹霞禪師劈佛,燒佛,只是表明他反對一切偶像崇拜,純任自然,不加造作的修行思想。熱即乘涼,寒即烤火,一切均依自己的本心本性,如果瞭解了這點本性,自已便是真佛,又何必執著於外界的木佛呢?後期禪宗似乎變“狂禪”,但狂中也有一點道理,因為盲目地求佛求祖,崇拜偶像,不但不能使人出迷津,渡苦海,而且成為得道解脫的冥行魔障!

由於自性有慧根佛性,所以人尋救對痛苦煩惱的解脫無需也不能借助外在的偶像。佛性,就在眾生自己心中,就是眾生自己本性中的慧根善種,只有自求覺悟方能向善發展,才有高看一層的新境界,而無需借助另物別處歸依。否定了彼岸的神聖偶像,靠自身的信念和覺悟,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無往而不勝,這種追求覺悟的自覺模式,既不離現實又超越現實,既不離自我又超越了自我!

丹霞禪師燒佛的異舉,就是通過對外在偶像的否定,認為人可以自求解脫,這種要求是從內心提升了人的尊嚴,他把“佛”變成人同時,也為人成佛指明了坦途……佛和人的平等,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要求平等的本質反映。這種平等思想對於現代社會發展而言,無非是“反封建文化”的進步,而認識到佛性在於人性的自在,這是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同時亦是對他人尊重的認識基石,因為他人也是人,同樣具有佛性。對自身和他人個體價值的肯定,是形成獨立人格的前提,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就是自已把自己當人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獨立意志的人,能擔當責任也能成為有覺悟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