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李燕甯教授基於古人治療小兒哮喘的方法

李燕甯教授治療兒科疾病, 療效顯著, 本文總結了李燕甯教授基於古人治療小兒哮喘的方法、結合自己臨床經驗而歸納出治療哮喘的七個特色, 對臨床應用具有較好的指導價值。

李燕甯教授在總結古人對於小兒哮喘治療特點的基礎上, 結合自身臨床經驗, 歸納出“哮因痰成, 發必達痰;哮時氣壅, 務以清肅;哮有夙根, 治當培元;哮發突然, 不忘平喘;哮久多鬱, 酌情疏肝;久哮多瘀, 也須活血;哮為頑疾, 多法合參”七條治療特點。

哮喘是小兒常見肺系疾病, 是一種反復發作的哮鳴氣喘疾患, 臨床以發作時喘促氣急,

喉間哮鳴, 呼氣延長, 嚴重者不能平臥, 呼吸困難, 張口抬肩, 搖身擷肚, 唇口青紫為特徵。 本病包括西醫學所稱喘息性支氣管炎、嬰幼兒哮喘、兒童哮喘等, 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 如治療不當, 長時間反復發作, 會影響肺的功能, 造成喘息持續, 難以緩解, 甚至終生不能控制或危及生命, 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因此哮喘的治療及調護應遵循及時適當規範的原則。 李燕甯教授長期從事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 對小兒哮喘的治療有獨到見解, 現就其治療小兒哮喘的特點分析如下。

1 哮因痰成, 發必達痰

《症因脈治·哮病》雲:“哮病之因, 痰飲留伏, 結成窠臼, 潛伏於內, 偶有七情之犯, 或外有時令之風束其肌表, 則哮喘之症作矣。

”哮喘的病理因素以痰為主。 哮喘的發作期以邪實為要, 可見患兒氣喘咳嗽, 喉間痰吼哮鳴, 痰常作為有形可見的病理產物而存在於各種證型之中, 且臨床常根據痰之色、質、量作為辨證的參考依據;遷延期風痰內著留而不解, 咳喘減而未平, 常見氣喘、喉間哮鳴久作未止, 動則喘甚, 痰既為致病因素又為病理產物, 在遷延期發揮重要作用;緩解期以正虛為主, 肺氣虛弱則停濕生痰, 痰濁上貯, 呼吸不利, 常表現為哮喘時發時止, 反復不已。 因此無論在發作期還是遷延期乃至緩解期, 痰作為核心因素貫穿哮喘病理過程的始終。

痰為水液代謝障礙的產物, 其產生責之於肺脾腎三髒功能不足。 《素問·經脈別論》雲:“飲入于胃,

遊溢精氣, 上輸於脾, 脾氣散精, 上歸於肺, 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 水精四布, 五經並行。 ”肺主行水, 對體內津液的輸布、運行及排泄有疏通調節作用, 小兒肺臟嬌嫩, 衛外不固, 外邪犯肺或肺氣虛弱, 肺之宣發肅降功能失調, 則布散津液失職, 聚而生痰。 脾主運化水谷及水液, 為水液升降輸布之樞紐, 小兒脾常不足, 加之飲食不知自節, 更易損傷脾胃, 脾虛不運則生濕釀痰。 腎者水髒, 主津液, 腎之精氣的蒸騰氣化主宰水液代謝, 小兒腎常虛, 腎氣不足, 不能溫煦蒸化水液, 則水濕上泛為痰。

伏痰是哮喘發作的內因, 因此對於哮喘的治療, 祛除痰邪尤為重要。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雲:“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丹溪心法·哮喘》雲:“哮喘必用薄滋味,

專主於痰。 ”在對痰的治療上, 應謹遵調暢氣機、健脾燥濕的特點, 辨證論治。 痰為陰邪, 得溫則宣化, 因此在治療痰飲時應適當選用氣味輕薄升散溫和之品, 以使陽氣振奮, 氣機通暢, 肺脾腎三髒功能恢復, 杜絕生痰之源, 則可使飲布痰消。

2 哮時氣壅, 務以清肅

《素問·髒氣法時論》雲:“肺苦氣上逆。 ”哮喘的發生與各種病理因素導致的痰阻氣道, 肺氣上逆有關。 肺主宣發肅降, 肺之宣發與肅降功能失職均可引起咳嗽, 而哮喘尤與肺氣壅滯不降密切相關。 肺居胸中, 以清肅下降為順, 肺中的痰濁異物有賴於肺之清肅而得以清除。 若肺氣虛損, 或腎失攝納, 而致肺失肅降, 則不僅其清除呼吸道痰濁異物之功能減弱, 且因不能將上焦津液布散至中下二焦,

津聚成痰, 而見咳嗽喘促、喉間痰鳴等。 臨床上運用宣肺散鬱調水道與降肺化痰通水道的方法治療津液病變的療效明顯。 《丹溪心法·喘論》提出“未發以扶正氣為主, 既發以攻邪氣為急”的哮喘治療原則。 哮喘因伏痰觸遇誘因而發, 痰隨氣升, 氣因痰阻, 相互搏結, 阻於氣道, 肺失宣降, 常表現為喘促氣急, 咳嗽痰多, 喉間哮鳴, 呼氣延長, 嚴重者不能平臥, 張口抬肩, 搖身擷肚, 一派肺氣壅逆之象, 故而治療哮喘時應注重順應肺之肅降功能, 散邪、祛痰、降氣, 使肺氣得以清肅, 氣機暢達, 則哮喘可平。 哮喘緩解期咳喘已平, 但病程日久, 肺失衛外, 脾失運化, 腎失攝納, 痰飲留伏, 加之哮喘反復發作, 肺之宣降失權, 氣壅於肺,而致胸膈滿悶,氣息短促,稍有調護不當,遭遇賊風邪氣或內傷飲食,便易復發,故而在調補肺脾腎三髒的同時,也應酌情選用降氣之品,如苦杏仁、蘇子、枇杷葉、前胡、白前、白果等品,使壅塞之肺氣得以肅降。

3 哮有夙根,治當培元

《景嶽全書·喘促》雲:“喘有夙根,遇寒即發,或遇勞即發,名哮喘。”《保嬰撮要·作喘》曰:“喘急之證,多因脾肺氣虛,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氣虛而邪氣實者為多。”可見哮喘的內因責之於伏痰,與肺脾腎三髒功能不足有關。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常不足,衛外不固,易感外邪,肺為嬌髒,不耐寒熱,邪氣犯肺,肺之宣發肅降失職,水液輸布障礙,易於凝液為痰。小兒脾常虛,加之飲食不知自節,易致脾氣受損,運化水谷精微失司,則釀濕生痰,上貯於肺。小兒腎常不足,腎氣虛則不能蒸化水液,水濕上泛為痰;腎陰虛則煉津為痰。若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或吸入花粉異味,或飲食不當,則易觸動伏痰,壅阻肺氣,導致哮喘急性發作。哮喘反復發作,寒痰傷及脾腎之陽,痰熱耗灼肺腎之陰,則肺虛不能主氣,氣不化津,痰濁內蘊,肅降無權,並因衛外不固,而易受外邪侵襲誘發;脾虛不能運化水穀精微,積濕生痰,上幹於肺,而致肺氣升降失司;腎虛精氣虧乏,攝納失常,則陽虛水泛為痰,或陰虛虛火灼津成痰,而致肺氣出納失職,故可見緩解期短氣,疲乏,常有輕度哮證,每遇誘發因素則喘促複現,持續不解,因此調治哮喘應從肺脾腎三髒著手,使肺氣充盛,脾氣健運,腎之陰陽平衡,則內伏之痰飲可消,哮喘之夙根得除,而哮喘之發作可平,偏於肺脾氣虛者,宜健脾益氣、培土生金,常用人參五味子湯;偏于脾腎陽虛者,宜補腎固本,常用金匱腎氣丸。

4 哮發突然,不忘平喘

《外台秘要·久咳坐臥不得方》曰:“久患氣嗽,發時奔喘,坐臥不得,並喉裡呀聲,氣欲絕。”哮喘常在感受外邪或接觸異物異味等情況下突然被誘發,在急性發作期臨床可見患兒喘促倚息不得臥,肺金清肅之令不能下行,表現為病急標實之象,若不迅速決斷,降氣平喘,則可因肺腎兩虛而又痰濁壅盛,不能治理調節心血的運行,命門之火不能上濟於心,心陽受累,本虛邪實而發生喘脫之象。故治療當攻邪以治其標,以治肺為主,旨在降逆平喘,以迅速恢復肺之肅降功能,防止疾病過程中陰陽離絕,出現喘脫危候。臨床可選用地龍、桑白皮、葶藶子、白果、鉤藤等藥物,並根據不同病情隨證配伍。由於痰飲內伏,氣機壅滯,稍有調護失宜則易觸發哮喘,因此在哮喘的遷延期及緩解期,調治肺脾腎三髒以培其元的同時也應適當選用平喘藥物,以防止哮喘突然發作。

5 哮久多鬱,酌情疏肝

《靈樞·經脈》雲:“足厥陰肝經……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肝與肺經脈相連,且均與氣血運行密切相關,因而在生理病理上有緊密聯繫。秦伯未先生指出:“治肺止咳,佐以調肝。”《醫學入門·喘》雲:“驚擾氣鬱,惕惕悶悶,引息鼻張氣喘。”哮喘反復發作,患兒肺之宣發肅降功能失司,氣機不暢,加之哮喘發作時喘憋氣促易使小兒情緒緊張,或家長過度焦慮令患兒承受精神上的壓力,導致肝氣鬱結,失于調達。肝氣鬱滯,津液失布,內生痰濁,肝木橫克脾土,脾虛失運,聚濕成痰;憂思鬱怒,肝氣鬱結,或肺陰虧虛,肝火上炎犯肺,肺失清肅,或木火刑金,木叩金鳴而誘發咳喘;肝主疏泄,肝氣條達,則氣機通暢,肺氣也能宣肅得宜,若風邪襲肺、肺氣鬱滯、肝失疏泄、氣機鬱滯,反過來又會影響肺氣宣降,形成肝鬱氣逆,臨床常見刺激性、痙攣性咳嗽。調暢情志防治心理因素所誘發的哮喘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與潛力,調肝理肺法的運用對哮喘症狀的減輕、體征的緩解、加速疾病的治癒、減少復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治療哮喘時,應酌情選用疏肝理氣藥,如柴胡、蟬蛻、鉤藤、青黛、郁金、川楝子等,意在使肝氣得疏,恢復一身之氣的正常升降出入,從而使痰飲得消,肺氣得降,咳喘自止。

6 久哮多瘀,也須活血

《臨證指南醫案》雲:“大凡經主氣,絡主血,久病血瘀。”久病多虛,哮喘患兒肺脾腎三髒功能本不足,喘促日久,耗氣傷津,進一步加重臟腑損傷,使氣血陰陽虧虛,無力鼓動血運,滯而為瘀。因此哮喘患兒多伴見口唇紫紺,重者面色青滯,舌質紫黯,表明哮喘與絡脈瘀痹有關。

哮喘的病理因素以伏痰為主,而痰飲的產生與氣血失調密切相關。《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雲:“血不利則為水。”水為血之體,二者並行而不悖,機體通過脈管內外水液的交換而發揮血奉養全身之功能,因此血行不利,則水液運行代謝失常,從而產生痰飲水濕,瘀血是哮喘遷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結導致哮喘反復發作。

哮喘的發生每由外因觸動伏痰,痰阻氣道,肺之絡脈瘀閉而成。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主治節,為氣血交會之所。氣為血之帥,血液在脈中運行有賴於氣之推動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哮喘反復發作,肺之宣肅失職,氣機不利,不能貫心脈而行血,易致脈絡瘀阻,瘀血產生,津液難行,聚而為痰;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又能養氣,氣依附於血中,有賴於血的運載而周行全身,且氣的充盛及功能發揮依賴於血的濡養,哮喘易致機體瘀血產生,而體內瘀血的產生又會進一步加重氣滯,氣滯則津停,最終形成氣滯、血瘀、痰凝互為因果之惡性循環,使哮喘遷延難愈。因此,在治療哮喘時,也須適當選用活血藥物,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痰飲得消,氣機得暢。由於哮喘患兒痰瘀相伴為患,因此在治療時應兼顧合治,分消其勢,同時注意二者的主次關係,辨證施治。《景嶽全書·喘促》雲:“攻邪氣者,須分微甚,或散其風,或溫其寒,或清其痰火,然發久者,氣無不虛……若攻之太過,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小兒髒氣清靈,加之哮喘患兒臟腑功能不足,故而用藥不可過於峻烈,以免耗傷正氣,變生壞病,在加用活血藥的同時,注意調補固護五臟,使正氣得複,氣行則血行,瘀去則痰散。

7 哮為頑疾,多法合參

哮喘常反復發作,難以迅速根治,因而在治療時應多法合參,中西醫結合,根據患兒的情況制定規範的治療方案,以控制哮喘發作,緩解臨床症狀,減輕患兒及其家長的負擔。

西醫的多種輔助檢查手段如肺功能、皮膚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測定、血氣分析等對哮喘患兒疾病的診斷、病情的判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於哮喘患兒在四診合參的基礎上,應適當選擇相應的西醫輔助檢查手段以協助診療。

哮喘的治療應遵循長期、持續、規範和個體化的原則。在發作期應快速緩解症狀,抗炎、解痙、平喘,可選用糖皮質激素、肥大細胞膜穩定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β2受體激動劑、氨茶鹼、抗膽鹼類藥物及免疫調節劑等進行治療。對輕、中度患者,在應用西醫規範治療的同時,配合中醫藥辨證施治,可達到增強療效及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重度或哮喘持續狀態表現為患兒在經合理應用常規緩解藥物治療後,仍有嚴重或進行性呼吸困難。此時患兒喘促難解,多合併酸堿平衡紊亂,加之有的患兒難以灌服中藥,因而此期應以西醫急救治療為主,予以氧療、β2受體激動劑、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等,同時可配合回陽固脫、益氣平喘的中藥進行治療。若病情仍繼續惡化,則應及時給予輔助機械通氣治療。緩解期,應對每個患兒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進行病情評估,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確定治療方案,堅持長期抗炎治療,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防止氣道重塑,避免觸發因素,並於治療1~3個月進行方案審核,逐步降級或升級治療。同時採用中醫補肺固表、健脾化痰、補腎固本的內治法,配合無創而易於操作的貼敷、推拿、按摩等中醫外治法,內外合治以達到調整患兒的全身氣血,迅速控制症狀,防治哮喘復發的目的。

此外,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詳細交待家長患兒的生活飲食注意事項,重視預防,注意氣候影響,適當增減衣物,防止外邪誘發;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灰塵;飲食忌生冷、肥膩、辛辣等物,以杜生痰之源;防止過度疲勞和情志刺激;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使哮喘的治療取得良效。

綜上所述,其認為哮喘發生與夙痰伏肺,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相關,治當培元以固本,消除痰飲之夙根,也應酌情疏肝,並輔以理氣活血。

氣壅於肺,而致胸膈滿悶,氣息短促,稍有調護不當,遭遇賊風邪氣或內傷飲食,便易復發,故而在調補肺脾腎三髒的同時,也應酌情選用降氣之品,如苦杏仁、蘇子、枇杷葉、前胡、白前、白果等品,使壅塞之肺氣得以肅降。

3 哮有夙根,治當培元

《景嶽全書·喘促》雲:“喘有夙根,遇寒即發,或遇勞即發,名哮喘。”《保嬰撮要·作喘》曰:“喘急之證,多因脾肺氣虛,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氣虛而邪氣實者為多。”可見哮喘的內因責之於伏痰,與肺脾腎三髒功能不足有關。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肺常不足,衛外不固,易感外邪,肺為嬌髒,不耐寒熱,邪氣犯肺,肺之宣發肅降失職,水液輸布障礙,易於凝液為痰。小兒脾常虛,加之飲食不知自節,易致脾氣受損,運化水谷精微失司,則釀濕生痰,上貯於肺。小兒腎常不足,腎氣虛則不能蒸化水液,水濕上泛為痰;腎陰虛則煉津為痰。若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或吸入花粉異味,或飲食不當,則易觸動伏痰,壅阻肺氣,導致哮喘急性發作。哮喘反復發作,寒痰傷及脾腎之陽,痰熱耗灼肺腎之陰,則肺虛不能主氣,氣不化津,痰濁內蘊,肅降無權,並因衛外不固,而易受外邪侵襲誘發;脾虛不能運化水穀精微,積濕生痰,上幹於肺,而致肺氣升降失司;腎虛精氣虧乏,攝納失常,則陽虛水泛為痰,或陰虛虛火灼津成痰,而致肺氣出納失職,故可見緩解期短氣,疲乏,常有輕度哮證,每遇誘發因素則喘促複現,持續不解,因此調治哮喘應從肺脾腎三髒著手,使肺氣充盛,脾氣健運,腎之陰陽平衡,則內伏之痰飲可消,哮喘之夙根得除,而哮喘之發作可平,偏於肺脾氣虛者,宜健脾益氣、培土生金,常用人參五味子湯;偏于脾腎陽虛者,宜補腎固本,常用金匱腎氣丸。

4 哮發突然,不忘平喘

《外台秘要·久咳坐臥不得方》曰:“久患氣嗽,發時奔喘,坐臥不得,並喉裡呀聲,氣欲絕。”哮喘常在感受外邪或接觸異物異味等情況下突然被誘發,在急性發作期臨床可見患兒喘促倚息不得臥,肺金清肅之令不能下行,表現為病急標實之象,若不迅速決斷,降氣平喘,則可因肺腎兩虛而又痰濁壅盛,不能治理調節心血的運行,命門之火不能上濟於心,心陽受累,本虛邪實而發生喘脫之象。故治療當攻邪以治其標,以治肺為主,旨在降逆平喘,以迅速恢復肺之肅降功能,防止疾病過程中陰陽離絕,出現喘脫危候。臨床可選用地龍、桑白皮、葶藶子、白果、鉤藤等藥物,並根據不同病情隨證配伍。由於痰飲內伏,氣機壅滯,稍有調護失宜則易觸發哮喘,因此在哮喘的遷延期及緩解期,調治肺脾腎三髒以培其元的同時也應適當選用平喘藥物,以防止哮喘突然發作。

5 哮久多鬱,酌情疏肝

《靈樞·經脈》雲:“足厥陰肝經……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肝與肺經脈相連,且均與氣血運行密切相關,因而在生理病理上有緊密聯繫。秦伯未先生指出:“治肺止咳,佐以調肝。”《醫學入門·喘》雲:“驚擾氣鬱,惕惕悶悶,引息鼻張氣喘。”哮喘反復發作,患兒肺之宣發肅降功能失司,氣機不暢,加之哮喘發作時喘憋氣促易使小兒情緒緊張,或家長過度焦慮令患兒承受精神上的壓力,導致肝氣鬱結,失于調達。肝氣鬱滯,津液失布,內生痰濁,肝木橫克脾土,脾虛失運,聚濕成痰;憂思鬱怒,肝氣鬱結,或肺陰虧虛,肝火上炎犯肺,肺失清肅,或木火刑金,木叩金鳴而誘發咳喘;肝主疏泄,肝氣條達,則氣機通暢,肺氣也能宣肅得宜,若風邪襲肺、肺氣鬱滯、肝失疏泄、氣機鬱滯,反過來又會影響肺氣宣降,形成肝鬱氣逆,臨床常見刺激性、痙攣性咳嗽。調暢情志防治心理因素所誘發的哮喘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與潛力,調肝理肺法的運用對哮喘症狀的減輕、體征的緩解、加速疾病的治癒、減少復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治療哮喘時,應酌情選用疏肝理氣藥,如柴胡、蟬蛻、鉤藤、青黛、郁金、川楝子等,意在使肝氣得疏,恢復一身之氣的正常升降出入,從而使痰飲得消,肺氣得降,咳喘自止。

6 久哮多瘀,也須活血

《臨證指南醫案》雲:“大凡經主氣,絡主血,久病血瘀。”久病多虛,哮喘患兒肺脾腎三髒功能本不足,喘促日久,耗氣傷津,進一步加重臟腑損傷,使氣血陰陽虧虛,無力鼓動血運,滯而為瘀。因此哮喘患兒多伴見口唇紫紺,重者面色青滯,舌質紫黯,表明哮喘與絡脈瘀痹有關。

哮喘的病理因素以伏痰為主,而痰飲的產生與氣血失調密切相關。《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雲:“血不利則為水。”水為血之體,二者並行而不悖,機體通過脈管內外水液的交換而發揮血奉養全身之功能,因此血行不利,則水液運行代謝失常,從而產生痰飲水濕,瘀血是哮喘遷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結導致哮喘反復發作。

哮喘的發生每由外因觸動伏痰,痰阻氣道,肺之絡脈瘀閉而成。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主治節,為氣血交會之所。氣為血之帥,血液在脈中運行有賴於氣之推動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哮喘反復發作,肺之宣肅失職,氣機不利,不能貫心脈而行血,易致脈絡瘀阻,瘀血產生,津液難行,聚而為痰;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又能養氣,氣依附於血中,有賴於血的運載而周行全身,且氣的充盛及功能發揮依賴於血的濡養,哮喘易致機體瘀血產生,而體內瘀血的產生又會進一步加重氣滯,氣滯則津停,最終形成氣滯、血瘀、痰凝互為因果之惡性循環,使哮喘遷延難愈。因此,在治療哮喘時,也須適當選用活血藥物,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痰飲得消,氣機得暢。由於哮喘患兒痰瘀相伴為患,因此在治療時應兼顧合治,分消其勢,同時注意二者的主次關係,辨證施治。《景嶽全書·喘促》雲:“攻邪氣者,須分微甚,或散其風,或溫其寒,或清其痰火,然發久者,氣無不虛……若攻之太過,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小兒髒氣清靈,加之哮喘患兒臟腑功能不足,故而用藥不可過於峻烈,以免耗傷正氣,變生壞病,在加用活血藥的同時,注意調補固護五臟,使正氣得複,氣行則血行,瘀去則痰散。

7 哮為頑疾,多法合參

哮喘常反復發作,難以迅速根治,因而在治療時應多法合參,中西醫結合,根據患兒的情況制定規範的治療方案,以控制哮喘發作,緩解臨床症狀,減輕患兒及其家長的負擔。

西醫的多種輔助檢查手段如肺功能、皮膚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測定、血氣分析等對哮喘患兒疾病的診斷、病情的判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於哮喘患兒在四診合參的基礎上,應適當選擇相應的西醫輔助檢查手段以協助診療。

哮喘的治療應遵循長期、持續、規範和個體化的原則。在發作期應快速緩解症狀,抗炎、解痙、平喘,可選用糖皮質激素、肥大細胞膜穩定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β2受體激動劑、氨茶鹼、抗膽鹼類藥物及免疫調節劑等進行治療。對輕、中度患者,在應用西醫規範治療的同時,配合中醫藥辨證施治,可達到增強療效及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重度或哮喘持續狀態表現為患兒在經合理應用常規緩解藥物治療後,仍有嚴重或進行性呼吸困難。此時患兒喘促難解,多合併酸堿平衡紊亂,加之有的患兒難以灌服中藥,因而此期應以西醫急救治療為主,予以氧療、β2受體激動劑、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等,同時可配合回陽固脫、益氣平喘的中藥進行治療。若病情仍繼續惡化,則應及時給予輔助機械通氣治療。緩解期,應對每個患兒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進行病情評估,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確定治療方案,堅持長期抗炎治療,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防止氣道重塑,避免觸發因素,並於治療1~3個月進行方案審核,逐步降級或升級治療。同時採用中醫補肺固表、健脾化痰、補腎固本的內治法,配合無創而易於操作的貼敷、推拿、按摩等中醫外治法,內外合治以達到調整患兒的全身氣血,迅速控制症狀,防治哮喘復發的目的。

此外,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詳細交待家長患兒的生活飲食注意事項,重視預防,注意氣候影響,適當增減衣物,防止外邪誘發;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灰塵;飲食忌生冷、肥膩、辛辣等物,以杜生痰之源;防止過度疲勞和情志刺激;幫助患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使哮喘的治療取得良效。

綜上所述,其認為哮喘發生與夙痰伏肺,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相關,治當培元以固本,消除痰飲之夙根,也應酌情疏肝,並輔以理氣活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