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叫出家鄉野草的名字丨朱祖厚

叫出家鄉野草的名字

文丨朱祖厚

世世代代, 晨曦初露, 或晚風微拂, 無名野草們葉尖上掛著晶瑩的露珠, 如含著淚珠仰起笑臉迎送每一位過往行人。

我們卻一點都不理睬, 只是走過去, 踩過去, 仿佛她們不存在似的。 野草們也不介意, 一如既往地給大自然以生命鬱鬱蔥蔥的綠色, 時時刻刻防止雨水沖刷, 保持堤岸和田塍的堅固。 還有那些有害的農田野草, 千百年不曾離去。 正是因為她們, 農作物有了競爭的對手, 才得以保持優良的品質;農民們盡心除惡, 卻不能務盡。 曾經與野草朝夕與共, 幾十年來, 她們始終在我的心上, 也常常因為無法叫出名字而對野草們心存愧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夏季, 水稻收割時候, 村裡保健站的衛生員們每隔幾天就會頂著烈日挑著水桶到各生產隊勞動地點分“虱摒水”。 “虱摒水”用“虱摒草”加水煎制而成, 既解渴又能夠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這種野草長得粗壯, 像女人要摒除頭髮裡的蝨子或頭皮屑時用的叫“虱摒”的密齒梳子---篦(bì)子。 杜甫有句詩:耳聾須畫字, 發短不勝篦。 莆田話裡的“虱摒”是“虱篦”這個詞說走樣了。 還有一種蒸紅團用的炊具莆田話叫“層篦”。 因為搜索篦字, 我還發現了莆田人撈乾飯的竹制工具“蔗離”, 寫出來是笊籬(zhàoli)。

“虱摒草”很韌, 牢牢地長在地裡, 拔起來很難, 正式名字叫“牛筋草”, 各地還有“牛頓草”等很多叫法。 “牛筋草”成為當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預防藥, 名字被人們所始知和接受。 所煎制出來的水, 人們卻始終只叫做“虱摒水”, 沒有人稱為“牛筋水”。 還有多少野草如同牛筋草, 生命力極其強大, 房前屋後, 菜園河岸, 農田內外,

不計土壤肥沃貧瘠, 到處生長。 人們熟悉她們, 很多卻連本地話的名字都沒有, 更不用說知道她們的正式名字。

有了網際網路, 那些野草得以有名有姓地生存其上。 最近一段時間, 特地雪藏, 天天在網路上學習和辨認野草。 百度“野草雜草”, 可以發現無數文檔可學習, 還可以比對《中國植物圖像庫》。 一旦進入, 淪陷其中, 無法自拔。 根, 莖, 葉, 花, 果實種子千姿百態。 初步認識之後必須鑒別, 一系列分類學的專業名詞讓人頭大, 葉序有互生, 對生, 輪生和簇生, 而花序有十多種:穗狀花序, 總狀花序, 傘形花序, 傘房花序, 聚傘花序, 圓錐花序, 柔荑花序, 等等。

和認識英語單詞一樣, 還必須克服遺忘。 有一個美國心理學研究成果說, 要熟悉每個英語詞彙的發音意思和用法,

平均必須在上下文裡接觸和應用28次。 認識野草也需要幾十次反復學習, 反復記憶, 還必須實際應用。 於是散步中經常就用手機拍攝野草, 回來後用《中國植物圖像庫》的圖像比對, 用該圖像庫的微信公眾號識別她們。 軟體是死的, 因為我們拍攝的角度、光線、清晰度以及植物本身的千人千面, 軟體常常識別錯誤, 甚至把草坪上的小草判斷為蘆葦。 可是無論如何, 只要學習, 你就總在切近並逐漸親近乃至融入野草生命, 也不枉了我們草根的稱呼: grassroots。

農民在稻田裡薅(hāo)草時最怕稗草和革命草。 稗草和水稻非常相像, 而且是水稻的祖先, 是農民最熟悉的惡性雜草, 還特喜歡混在水稻叢中, 根須又特別發達,

要拔起來非常費力費時。 務農的人, 如果無法辨認稗草, 是很讓人瞧不起的。 “稗”字莆田話讀pèi, 普通話卻與“敗家子”的“敗”字同音。 如果哪家稻田裡沒有把稗草拔除乾淨, 稗草個子比水稻高很多, 擅長讓田地主人出醜, 那可是敗家的兆頭。 因此稗草負有教你認真做人做家的使命。

“革命草”, 正式名稱是空心蓮子草, 上世紀30年代傳入中國, 五六十年代在首都和東部幾個省份裡試圖開發為養豬飼料而迅速蔓延, 成為農田野地空前災難和極端公害, 天天都在革農作物的命, 根本不可能消滅。 但是有研究成果稱能夠抗病毒, 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很有效, 613例的治療結果, 總治癒率為96.58%。 希望有一天革命草能夠在醫學方面大有建樹, 贖回其罪孽。

薅草時經常會碰到“田頭”這種野草,根和頭深深地長在田底,葉子的柄又很嫩,稍稍一拉就都斷掉,一兩天就又從塊根長出葉子來,這是它們的自我保護本能。所以薅草時必須把手指深深地摳進土裡,把“田頭”連根拔起。“田頭”正式名字是水蕹(wèng),蕹字在莆田話裡與旺字同音。空心菜,莆田話聽起來叫“旺菜”,寫成字卻是蕹菜。“田頭”的塊根有兩公分長,一公分粗細。糧食困難時期我們常常把“田頭”的塊根外皮扒去,或煮或炒,吃起來很香。當時並不知道這種塊根營養豐富。也是天無絕人之路,慶倖那時農田裡還沒有使用農藥,讓我們在饑餓的童年有機會品嘗到這種美味。

稻田最怕灌溉不及時,田裡的水稍被曬乾,“幼草”和“土毛草”就會多如牛毛。“土毛草”正式名字就叫牛毛氈。“幼草”,即異型莎草,是眾多莎草種類之一。把未開花的“幼草”剪碎餵養小雞,是很多南洋平原小孩子的共同經歷。薅草中還有令人頭痛的“隔暝”,即四葉萍,這種水生野草,無法薅乾淨,隔夜又能夠長出一大片。“雞舌草”, 草葉很像雞舌,矮慈姑是它的正名,很優雅,很女性。

“水蕹菜”,正式名字叫鴨舌草。鴨蹠(zhí)草是匍匐旱地生,與鴨舌草不一樣。“田穩泥”,即水綿,如海藻“穩泥”,只不過是長在水田裡。稻田裡還有能夠放在金魚缸裡的那種黑藻,莆田話叫“水批”;還有節節菜,日照飄拂草等等。

蠶豆或麥田裡最多的野草是“燭仔草”和“苦料”。“燭仔草”正式名字很親切慈祥,叫看麥娘,但是太多了,想拔除乾淨會要了娘的命。“苦料”正名為酸模葉蓼(liǎo),有紅蓼,水蓼等很多品種。中藥處方名很多,苦蓼是其中之一。曾元滄老師的散文《醉魚草》中提到少年時用“魚枯”(壓榨茶油後剩下的油渣餅)和搗碎的“苦料”麻醉河裡的魚,然後捕捉,莆田話名曰“透魚”。

河岸上或田塍上的“草丕”貼地蔓生,正式名稱是狗牙根,又叫鐵線草。還有馬唐,結縷草,李氏禾,雙穗雀稗,畫眉草,黑麥草,千金子,香附子,磯子草,早熟禾等等,似乎都沒有本地話名字,南洋平原上籠統稱為田塍草。這些野草能夠鞏固河岸和田塍,還是很好的牛羊牧草,而且也讓河岸田塍綠油油的充滿生機。一旦伸進田地裡,便是害草,農民每年都要好幾次割除田塍草,就是割掉伸進田裡的部分。做草做人都要有個底線,超過了底線,草將不草,人將不人。

每天散步經過不少人家門前的草地,感謝那些沒空打理的草地,野草叢生,讓我重新認識小時候在菜園野地裡看到的野草。“野韭菜”即香附子草;“萼術菜”(蟑螂莆田話叫“萼術”),即馬齒莧;“白曲草”或“白屈草”,正式名字叫墨旱蓮,旱蓮,鱧腸,墨旱蓮配伍女貞子,是中藥裡滋陰要藥;“羊奶草”,是一生一世都溫良恭儉讓的苣蕒菜;“乘菜”,即藜,或曰灰灰菜,讀小學期間,曾經與三兩同學撿了一些“乘菜”下鍋,只加鹽,沒加食油,還挺好吃。

“赤肉草”能夠治療眼睛裡長的“赤肉”,中藥名字是茜草;“白刺”是枸杞;“虱母刺”是土牛膝;“掃帚(菜)”是地膚;“霧露”是酢(cù)漿草,也叫醡(zhà)漿草,或酸漿草。“砒霜”,正式名字叫龍葵,結圓形綠色小漿果,成熟時呈紫黑色。小時候以為有毒,稱為“砒霜”。百度發現龍葵無毒,可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的腫瘤。 蔓生的“鱟仔草”(鱟字普通話讀hòu,本地話讀hào),正式名稱是積雪草,或馬蹄草。杠板歸,牛繁縷也都是蔓生野草,不知道莆田話裡怎麼叫法。有本地話名字的野草和那些沒有名字只有腦子裡圖像的野草,要在網路上尋找,翻閱了數以千計的網頁,簡直是大海撈針,可我終於成功找到這些野草的正式名字!今後能夠好好地問候她們了!

菜園野地裡的蒲公英,酸模,刺莧菜,野萵苣,一年蓬,小飛蓬,苦蕒菜,苦苣菜,苣蕒菜,小薊(刺兒菜),大薊,飛廉這些模樣多多少少相似的野草,就好像英語或漢語中的形似字和近義詞,既必須分別學習,又必須集中比較,今天區分清楚了,明天又忘記了,又得重新學習。我發現其中名稱含有苣字的野草,葉子都灰綠色如女人臉上抹了粉,而且葉子都抱莖長著,如女人抱著孩子。這些野草在生長初期尤其難以區分,難怪動物學裡說人、豬和魚在胚胎期的頭三個月看起來幾乎完全一樣。如此反復多次從圖片從實物學習,逐漸積累,野草和她們的名字就在心裡盎然生長起來。雖然學得很慢,卻日有所得,甚至有所發現,成就感滿滿的。

絕大多數的野草具有清熱解毒或止咳利尿或祛瘀活血或其他功能,甚至是抗腫瘤的良藥。學習野草知識,感覺生命在融入野草。野草需要我們的關切,我們也需要明明白白而不是渾渾噩噩地生活著。能夠叫得出腳下眼前野草的名字,發現野草們更美麗更親切了,心情就更加快樂。

-END-

△作者簡介:朱祖厚,中學高級英語教師,莆田黃石人,1950年出生,2010年從莆田四中退休。

===============================================

文章來源於“莆田作家”

關注“我們知道”

每天精彩的內容即時奉上!

薅草時經常會碰到“田頭”這種野草,根和頭深深地長在田底,葉子的柄又很嫩,稍稍一拉就都斷掉,一兩天就又從塊根長出葉子來,這是它們的自我保護本能。所以薅草時必須把手指深深地摳進土裡,把“田頭”連根拔起。“田頭”正式名字是水蕹(wèng),蕹字在莆田話裡與旺字同音。空心菜,莆田話聽起來叫“旺菜”,寫成字卻是蕹菜。“田頭”的塊根有兩公分長,一公分粗細。糧食困難時期我們常常把“田頭”的塊根外皮扒去,或煮或炒,吃起來很香。當時並不知道這種塊根營養豐富。也是天無絕人之路,慶倖那時農田裡還沒有使用農藥,讓我們在饑餓的童年有機會品嘗到這種美味。

稻田最怕灌溉不及時,田裡的水稍被曬乾,“幼草”和“土毛草”就會多如牛毛。“土毛草”正式名字就叫牛毛氈。“幼草”,即異型莎草,是眾多莎草種類之一。把未開花的“幼草”剪碎餵養小雞,是很多南洋平原小孩子的共同經歷。薅草中還有令人頭痛的“隔暝”,即四葉萍,這種水生野草,無法薅乾淨,隔夜又能夠長出一大片。“雞舌草”, 草葉很像雞舌,矮慈姑是它的正名,很優雅,很女性。

“水蕹菜”,正式名字叫鴨舌草。鴨蹠(zhí)草是匍匐旱地生,與鴨舌草不一樣。“田穩泥”,即水綿,如海藻“穩泥”,只不過是長在水田裡。稻田裡還有能夠放在金魚缸裡的那種黑藻,莆田話叫“水批”;還有節節菜,日照飄拂草等等。

蠶豆或麥田裡最多的野草是“燭仔草”和“苦料”。“燭仔草”正式名字很親切慈祥,叫看麥娘,但是太多了,想拔除乾淨會要了娘的命。“苦料”正名為酸模葉蓼(liǎo),有紅蓼,水蓼等很多品種。中藥處方名很多,苦蓼是其中之一。曾元滄老師的散文《醉魚草》中提到少年時用“魚枯”(壓榨茶油後剩下的油渣餅)和搗碎的“苦料”麻醉河裡的魚,然後捕捉,莆田話名曰“透魚”。

河岸上或田塍上的“草丕”貼地蔓生,正式名稱是狗牙根,又叫鐵線草。還有馬唐,結縷草,李氏禾,雙穗雀稗,畫眉草,黑麥草,千金子,香附子,磯子草,早熟禾等等,似乎都沒有本地話名字,南洋平原上籠統稱為田塍草。這些野草能夠鞏固河岸和田塍,還是很好的牛羊牧草,而且也讓河岸田塍綠油油的充滿生機。一旦伸進田地裡,便是害草,農民每年都要好幾次割除田塍草,就是割掉伸進田裡的部分。做草做人都要有個底線,超過了底線,草將不草,人將不人。

每天散步經過不少人家門前的草地,感謝那些沒空打理的草地,野草叢生,讓我重新認識小時候在菜園野地裡看到的野草。“野韭菜”即香附子草;“萼術菜”(蟑螂莆田話叫“萼術”),即馬齒莧;“白曲草”或“白屈草”,正式名字叫墨旱蓮,旱蓮,鱧腸,墨旱蓮配伍女貞子,是中藥裡滋陰要藥;“羊奶草”,是一生一世都溫良恭儉讓的苣蕒菜;“乘菜”,即藜,或曰灰灰菜,讀小學期間,曾經與三兩同學撿了一些“乘菜”下鍋,只加鹽,沒加食油,還挺好吃。

“赤肉草”能夠治療眼睛裡長的“赤肉”,中藥名字是茜草;“白刺”是枸杞;“虱母刺”是土牛膝;“掃帚(菜)”是地膚;“霧露”是酢(cù)漿草,也叫醡(zhà)漿草,或酸漿草。“砒霜”,正式名字叫龍葵,結圓形綠色小漿果,成熟時呈紫黑色。小時候以為有毒,稱為“砒霜”。百度發現龍葵無毒,可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的腫瘤。 蔓生的“鱟仔草”(鱟字普通話讀hòu,本地話讀hào),正式名稱是積雪草,或馬蹄草。杠板歸,牛繁縷也都是蔓生野草,不知道莆田話裡怎麼叫法。有本地話名字的野草和那些沒有名字只有腦子裡圖像的野草,要在網路上尋找,翻閱了數以千計的網頁,簡直是大海撈針,可我終於成功找到這些野草的正式名字!今後能夠好好地問候她們了!

菜園野地裡的蒲公英,酸模,刺莧菜,野萵苣,一年蓬,小飛蓬,苦蕒菜,苦苣菜,苣蕒菜,小薊(刺兒菜),大薊,飛廉這些模樣多多少少相似的野草,就好像英語或漢語中的形似字和近義詞,既必須分別學習,又必須集中比較,今天區分清楚了,明天又忘記了,又得重新學習。我發現其中名稱含有苣字的野草,葉子都灰綠色如女人臉上抹了粉,而且葉子都抱莖長著,如女人抱著孩子。這些野草在生長初期尤其難以區分,難怪動物學裡說人、豬和魚在胚胎期的頭三個月看起來幾乎完全一樣。如此反復多次從圖片從實物學習,逐漸積累,野草和她們的名字就在心裡盎然生長起來。雖然學得很慢,卻日有所得,甚至有所發現,成就感滿滿的。

絕大多數的野草具有清熱解毒或止咳利尿或祛瘀活血或其他功能,甚至是抗腫瘤的良藥。學習野草知識,感覺生命在融入野草。野草需要我們的關切,我們也需要明明白白而不是渾渾噩噩地生活著。能夠叫得出腳下眼前野草的名字,發現野草們更美麗更親切了,心情就更加快樂。

-END-

△作者簡介:朱祖厚,中學高級英語教師,莆田黃石人,1950年出生,2010年從莆田四中退休。

===============================================

文章來源於“莆田作家”

關注“我們知道”

每天精彩的內容即時奉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