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學校!職場新人如何邁好第一步?

本文為《易心理微課堂 · 職場角色轉換》微課的內容整理

分享嘉賓為吳軻老師。

吳軻, 一級職業指導師、國家生涯規劃師、生涯諮詢師、易普斯諮詢資深培訓師。

新入職的我, 該不該給老闆拿外賣?

這可能是很多職場新人遇到的“職場第一題”。

每個剛剛進入職場的新鮮人估計都有一段蒙圈到懷疑人生的階段, 做什麼感覺都不太對勁兒。

就像是苦練《王者榮耀》好不容易上王者了, 雄心勃勃參加比賽, 到了現場卻發現自己居然報名了個《陰陽師》比賽, 此時只好留下職場小白們不知所措在風中淩亂。

為什麼學校裡辦事兒的那套方法不那麼好用了?這其實很正常, 因為學校和職場的遊戲規則本就不一樣。

學校V.S.職場:到底哪不太對勁兒了?

在學校時, 目標單一。 從小學考初中到一步一步考研, 每個時間段都有非常明確的階段性任務, 大家的任務一眼就能看到頭, 這樣心裡就有一種安全感和穩定感, 對自己未來有一個相對準確的預估。

而在職場中, 事情就遠沒有那麼簡單了。 首先, 我們幹多久, 心裡沒底。 這個公司會不要我, 心裡就更沒底兒了。 人生的路到底要怎麼走, 完全沒有統一明確的目標。 此時的人更容易迷茫在職場選擇的分岔路口前。

在學校時, 努力就會得到回報。 今天付出多少努力, 未來大概得到什麼樣的回報, 我們心裡是有預期的。 努力讀書, 成績一定不會特別差。 老師給你畫出重點, 你只要跟著這個方向去學就好, 簡單粗暴。

而在職場中, 一切又都不一樣了。 我們的主要目標從努力學習變成了完成領導任務。 但領導的命令很多是即時性很強並且非常模糊的, 這種行動命令會讓人摸不著脈。 怎麼算幹好呢, 這東西什麼時候要呢?當沒有明確衡量標準時, 一切都讓人自我懷疑。

更重要的是, 領導和老師, 這兩個角色差異太大了。 老師像“保姆”一樣, 你不會做作業, 就手把手告訴你、督促你。 你不開心還會給你做心理輔導,

疏導你。 而領導呢, 不會一味的包容你、寬容你, 領導要的是你把工作完成得漂亮, 如果不能勝任工作, 誰都逃不開“捲舖蓋卷兒”走人的命運。

幾乎所有的職場小白都掉過這個坑——

“XXX說這個不用做, 所以我沒弄。 ”

但小白們沒有意識到這事兒好像應該是我負責。 這源于中國學生習慣于聽命行事, “我沒動腦子, 所以這事兒不賴我”這是學生的邏輯。 而職場卻不是這樣的邏輯, 我交給你個活兒, 你沒幹好是你沒有完成你的本分, 領導不會跟你就講情分。

所以各位“哪哪都不對勁兒”的職場小白們, 不是你變了, 而是環境的規則變了。 邁入職場第一步——搞明白職場是個什麼規則。

職場“明規則”:服務供應商與採購商童叟無欺的交易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說道:

“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夫、釀酒師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 ”

亞當·斯密老爺子一針見血, 道明瞭商業社會的實質。

其實在職場裡我們可以理解為, 我能吃到晚餐, 是因為我給了屠夫, 麵包師, 釀酒師錢, 或者等值的交換物。

商務邏輯,是職場最基本的規則。商業是什麼,買賣,我們叫交易,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商業社會最本質的過程。

當明確了職場最基本的規則後,我們就要明白,我們想通過交換得到什麼。我要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呢?

比如第一我覺得我需要錢,第二想的是未來要有發展空間,第三,我要離家近。“錢多活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等等,這都是我們對工作的期望。

有了期望之後,我們就要審視自己,自己有哪些能力?哪些資源?拿什麼去跟人家換?把自己的事兒捋明白之後,自己的能力,這是輸出。我們有需求,需求需要別人輸入,而企業給我們開出的報酬就是輸入。當我們的輸出滿足了對方的輸入,我們則判斷自己和企業的交易成功。

不要把自己看成員工。無論是新員工也好,老員工也好,管理層也好,你自己就是一家公司,你就是一個服務供應商。你的採購者就是你的直屬上司,他就是你最直接的客戶。

他採購的是什麼:

二、你幫他解決問題;

三、你不應該在工作能力範圍外,給他增加風險和成本。

這也是商業交換的最基本的內容。

很多人都在說職場“潛規則”,但其實大家有可能連職場“明規則”都沒搞明白。

職場不是學校,而是一場明面上供應商與採購商間的交易。童叟無欺公平對等,是交易的準則。也只有找准職場的遊戲規則,職場人才能在其中遊刃有餘。

或者等值的交換物。

商務邏輯,是職場最基本的規則。商業是什麼,買賣,我們叫交易,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商業社會最本質的過程。

當明確了職場最基本的規則後,我們就要明白,我們想通過交換得到什麼。我要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呢?

比如第一我覺得我需要錢,第二想的是未來要有發展空間,第三,我要離家近。“錢多活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等等,這都是我們對工作的期望。

有了期望之後,我們就要審視自己,自己有哪些能力?哪些資源?拿什麼去跟人家換?把自己的事兒捋明白之後,自己的能力,這是輸出。我們有需求,需求需要別人輸入,而企業給我們開出的報酬就是輸入。當我們的輸出滿足了對方的輸入,我們則判斷自己和企業的交易成功。

不要把自己看成員工。無論是新員工也好,老員工也好,管理層也好,你自己就是一家公司,你就是一個服務供應商。你的採購者就是你的直屬上司,他就是你最直接的客戶。

他採購的是什麼:

二、你幫他解決問題;

三、你不應該在工作能力範圍外,給他增加風險和成本。

這也是商業交換的最基本的內容。

很多人都在說職場“潛規則”,但其實大家有可能連職場“明規則”都沒搞明白。

職場不是學校,而是一場明面上供應商與採購商間的交易。童叟無欺公平對等,是交易的準則。也只有找准職場的遊戲規則,職場人才能在其中遊刃有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