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成長|人人都喜歡隨大流,但為什麼會隨大流呢?這四點原因大多數人不知道

隨大流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在馬路上有一個人抬頭看天, 然後其他的人也開始紛紛跟著抬頭看天, 結果越來越多的人都抬頭看天。

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隨大流", 隨大流在心理學上有個高大上的名詞, 叫做"從眾效應"或者"從眾心理"。

那什麼是從眾心理呢?

從眾心理就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 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而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 沒有被從眾, 所以從眾心理是部分個體普遍所有的心理現象。

不想被孤立

那為什麼人都喜歡從眾, 也就是隨大流呢?

簡單來說大致就是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 人是群體動物, 害怕被孤立。

人都是社會性的群體動物, 都希望有歸屬感, 不想被孤立。 所以就產生了從眾心理, 於是就出現了隨大流的行為。 認為只有跟別人一樣, 才能跟別人屬於一個群體, 才不會被認為是異類, 才不會被孤立起來。

其次, 人人都以為法不責眾。

當出現違背常理的事情的時候, 人們往往會以為法不責眾。 也就是出現了心理學上的"責任分散"的問題。 比如中國式的過馬路, 當闖紅燈的時候,

一個人去闖, 然後其他的人都跟著去闖。 因為所有人都會以為, 反正不是我自己闖, 這麼多人都闖紅燈。 總不至於這麼多人都要被罰吧。

中國式過馬路

再次, 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時候, 當一個人搞不清楚一件事情到底是對是錯的時候, 他就會想當然地以為多數人的選擇都是對的。

心理學家阿希也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阿希要大家做一個非常容易的判斷---比較線段的長度。 他拿出一張畫有一條分隔號的卡片, 然後讓大家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等長。 判斷共進行了18次。 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 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確判斷的。 然而, 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 5個假被試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答案。 於是許多真被試開始迷惑了, 結果當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 但從總體結果看, 平均有37%的人判斷是從眾的, 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

這就是說明, 明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

許多人寧願去選擇錯誤的答案。

從眾心理

當然, 有時候的從眾, 也可能是迫于權威或者集體的壓力。

比如, 當公司領導做出了一個你並不同意的決定的時候, 但是因為其他人都同意, 這時候也只能隨大流。

在日常生活中, 你能想到自己因為從眾心理而隨大流的事情有哪些呢?這些因為從眾心理而發生的事情, 對你來說是好還是壞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閱讀】心理成長|想逃也逃不掉的心理學中的四大效應,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

我是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歡迎關注我哦~

對你來說是好還是壞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閱讀】心理成長|想逃也逃不掉的心理學中的四大效應,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

我是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歡迎關注我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