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把屎把尿到底有哪些危害?媽媽們都知道嗎?

前段時間我們和大家分享了了不少與寶寶「如廁」、「穿開襠褲」, 「穿紙尿褲」相關的內容, 裡面都提到「不建議給娃把屎把尿」。

很多媽媽都問:為什麼不能把屎把尿?有沒有更具體的文章說明下?把屎把尿真的像網上說的會「禍害娃終身」?這次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把屎把尿, 看看到底是怎麼說的。

把屎把尿並不是中國特色

大人端坐, 雙腳分開, 雙手扶握寶寶的大腿, 讓寶寶雙腿分開皮膚或者腰部依坐在大人的腿上, 暴露出寶寶肛門和生殖器。 隨著大人「噓---噓, 噓---噓」或「嗯---嗯, 嗯---嗯」的聲音鼓勵引導, 寶寶開始排尿或者排便……

上面的畫面是不是很熟悉?

其實, 把屎把尿並不是中國特色, 在世界範圍內, 包括非洲、美洲、亞洲其他國家也有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習俗。 就算在現代, 國外也會有崇尚「環保」的父母, 也在給寶寶「把屎把尿」。

同樣是把屎把尿兩種不同做法和態度

順勢訓練派:

以孩子為中心, 通過觀察孩子的肢體動作、表情、聲音等來判定孩子是不是想排尿排便, 發現(孩子)有想排便的跡象, 「臨門一腳」, 幫助孩子順利排出。

刻意訓練派:

以家長為中心, 為了把而把。 不管寶寶有沒有想排尿排便的意向, 想到了就給寶寶把一泡,

強行、頻繁的把便。 相比順勢訓練, 刻意訓練更加的省心省力, 大人不用花時間前去盯著寶寶, 按照自己心裡的時間表去定時把即可。

但刻意訓練的劣勢, 恰恰也在於大人的主觀臆測, 由於無捕捉寶寶是否有大小便, 在把屎把尿的過程中, 經常會遭遇寶寶哭鬧抗拒, 一不小心把便把尿頻率過高(上次沒把出來), 或者時間過長(等著把出來)。

把屎把尿到底對寶寶有哪些危害?

對於把屎把尿的危害, 網上隨便搜下就一大串:脫肛、肛裂、脊椎發育不好, 心理陰影……到底是真還是危言聳聽?

這 3 種危害, 和把屎把尿相關性不大

有些文章說, 寶寶在把屎把尿的過程中長時間頻繁用力, 會造成這些後果。 但是目前, 沒有確切證據正面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所以還存在爭議性。

1、直腸脫垂(脫肛)

在一項納入 54 例直腸脫垂兒童的回顧性研究中, 導致脫垂的原因為:慢性便秘占 28%、腹瀉疾病占 20%、囊性纖維化占 11%、神經系統或解剖問題占 24%, 剩下的 17% 未識別出潛在病因 。 沒有提到和把屎把尿有相關性。

2、 肛裂

肛裂主要原因由大便乾燥、長期腹瀉、經陰道分娩或肛交等局部創傷引起。 和把屎把尿沒啥關係。

3、成年後的痔瘡

痔瘡的發生通常與年齡增長、腹瀉、妊娠、盆腔腫瘤、久坐、用力和慢性便秘有關。 兒童痔瘡非常罕見, 至於成年人的痔瘡, 歸罪於寶寶短時間的把便而不歸罪於幾十年間的生活排便習慣那也是醉了。

這 4 種危害,和不當的把屎把尿有關

不當的把屎把尿,對寶寶還是有一定的潛在危害的:

1、容易引起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在新生兒期,不正確的寶寶護理方式,會導致導致髖關節偏心接觸,骨頭在髖臼內滑行或移動到髖臼外。如果這些因素持續存在,那麼髖關節異常接觸將導致解剖結構改變。建議不要給新生兒持續性把屎把尿,誘發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可能性很大。

2、容易造成寶寶尿床

學會控制尿尿和便便是一個漸進的成熟過程;孩子首先要能感知尿意和便意,隨後學會協調自己的肌肉組織來控制自己何時大小便 。通俗的說,兒童通常要在 4 歲左右才學會這些技能,但到 5 至 7 歲後才學會夜間控尿也是正常的。

這個時候,如果把尿過於很頻繁,寶寶的膀胱始終沒有辦法感知到充盈,寶寶那就沒有機會學會協調括約肌和逼尿肌功能,不會自主尿尿,長大後很有可能習慣性憋尿,甚至尿床。

3、如廁的心理障礙

寶寶自己玩的正專注的時候忽然被大人揪過去強行把尿把便,還有的時候,寶寶因為抗拒把便或者把尿把便拉不出被大人訓斥,這些都會讓寶寶對把屎把尿產生排斥。

4、會造成寶寶便秘

在 1 歲及以上的健康兒童中,95% 以上的便秘為功能性便秘。當懷疑為功能性便秘時,可能影響的因素:排便疼痛、如廁訓練困難、排便克制、攝入牛奶和飲食。

強迫性的把屎把尿,會讓孩子對排便有排斥心理和恐懼感,從而不由自主地去憋屎,從而引起了便秘。

還能給孩子把屎把尿麼?

到目前為止,雖然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來表明把屎把尿有危害,但也並沒有說把屎把尿就一定沒有健康隱患。

把屎把尿到底對不對,不是一句話好或者不好就可以說清楚的。

寶寶從一歲半開始,就可以有自我意識,能對不願意的事情說「不」,也可以感知自己是否準備好了排便並給予表達。

我們建議,還是儘量不要把屎把尿,遵循孩子自身發育特徵「順勢而為」,在學習如廁上,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和耐心。

那我按照國外的方法,不給孩子「刻意把」,捕捉信號「順勢把」行不行?

可以是可以,但真的可能費力不討好。

想想,這寶寶的大便信號可能還比較好捕捉,但是寶寶的小便信號有時候並不明顯(特別是在睡夢中尿尿)。

為了清晰地捕捉寶寶的排便排尿信號,可能會:

1、需要盯著娃的一舉一動——真的很累心

2.、打斷寶寶的專注玩耍或睡眠——寶寶專注力破壞,睡眠受影響

3、「成敗」左右心情——親子關係受影響

這 4 種危害,和不當的把屎把尿有關

不當的把屎把尿,對寶寶還是有一定的潛在危害的:

1、容易引起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

在新生兒期,不正確的寶寶護理方式,會導致導致髖關節偏心接觸,骨頭在髖臼內滑行或移動到髖臼外。如果這些因素持續存在,那麼髖關節異常接觸將導致解剖結構改變。建議不要給新生兒持續性把屎把尿,誘發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可能性很大。

2、容易造成寶寶尿床

學會控制尿尿和便便是一個漸進的成熟過程;孩子首先要能感知尿意和便意,隨後學會協調自己的肌肉組織來控制自己何時大小便 。通俗的說,兒童通常要在 4 歲左右才學會這些技能,但到 5 至 7 歲後才學會夜間控尿也是正常的。

這個時候,如果把尿過於很頻繁,寶寶的膀胱始終沒有辦法感知到充盈,寶寶那就沒有機會學會協調括約肌和逼尿肌功能,不會自主尿尿,長大後很有可能習慣性憋尿,甚至尿床。

3、如廁的心理障礙

寶寶自己玩的正專注的時候忽然被大人揪過去強行把尿把便,還有的時候,寶寶因為抗拒把便或者把尿把便拉不出被大人訓斥,這些都會讓寶寶對把屎把尿產生排斥。

4、會造成寶寶便秘

在 1 歲及以上的健康兒童中,95% 以上的便秘為功能性便秘。當懷疑為功能性便秘時,可能影響的因素:排便疼痛、如廁訓練困難、排便克制、攝入牛奶和飲食。

強迫性的把屎把尿,會讓孩子對排便有排斥心理和恐懼感,從而不由自主地去憋屎,從而引起了便秘。

還能給孩子把屎把尿麼?

到目前為止,雖然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來表明把屎把尿有危害,但也並沒有說把屎把尿就一定沒有健康隱患。

把屎把尿到底對不對,不是一句話好或者不好就可以說清楚的。

寶寶從一歲半開始,就可以有自我意識,能對不願意的事情說「不」,也可以感知自己是否準備好了排便並給予表達。

我們建議,還是儘量不要把屎把尿,遵循孩子自身發育特徵「順勢而為」,在學習如廁上,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和耐心。

那我按照國外的方法,不給孩子「刻意把」,捕捉信號「順勢把」行不行?

可以是可以,但真的可能費力不討好。

想想,這寶寶的大便信號可能還比較好捕捉,但是寶寶的小便信號有時候並不明顯(特別是在睡夢中尿尿)。

為了清晰地捕捉寶寶的排便排尿信號,可能會:

1、需要盯著娃的一舉一動——真的很累心

2.、打斷寶寶的專注玩耍或睡眠——寶寶專注力破壞,睡眠受影響

3、「成敗」左右心情——親子關係受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