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校長暴力溝通引發3位老師離職,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

這幾天, 山東德州一個校長跟我抱怨說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兒:

7月份, 3個老師突然前後腳離職, 但離職原因卻讓我大跌眼鏡, 那原因是什麼呢, 我先不說。

我們先來看看以下這些話, 你說過幾句:

⌾ (老公回家晚了)還知道回來啊, 你看看這都幾點了, 再這樣別回家了

⌾ (孩子在看電視)一整天就知道看電視, 作業做完了嗎?還不去做作業

⌾ (父母催婚)煩不煩啊, 總逼我找物件, 物件又不是快遞, 隨叫隨到

怎麼樣, 這些話耳熟嗎?如果這些話你都說過, 那我敢說你八成是個暴力患者。

先別緊張, 這個暴力不是咱們說的“家庭暴力”,

而是在跟人溝通中使用語言暴力, 俗稱“暴力溝通”。

我們反過頭來再看那3位離職老師, 她們既不是跳槽也沒帶跑學生, 辭職原因出奇的一致——校長長期對老師施加暴力。

沒錯, 就是因為這個校長在工作中總是暴力溝通, 老師長期積壓的憤怒情緒終於在暑假爆發了: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嘛,

大不了老子不幹了, 辭職。

其實, 這個校長也很委屈:我什麼也沒幹啊, 就是平時嘮叨了一些, 沒想到引起她們這麼大反應。

但是聽了他所謂的“嘮叨”後, 我才理解了老師為什麼選擇離職。

⌾ 小王, 你怎麼又遲到了, 你自己看看這一個月都遲到幾次了

⌾ 小張, 你最近簽單量越來越少, 怎麼搞的, 這樣下去不行啊

⌾ 李老師,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 回饋電話上完課就要打

⌾ 石老師, 你這個續班率太差了, 自己的學生都維護不好, 還怎麼給你排課

……

回想一下, 你有沒有說過這些話, 如果有的話, 要小心了, 因為這種暴力溝通的方式很可能正一步步趕走你的老師。

為什麼我們總是暴力溝通

如果在溝通中你也有暴力溝通傾向,

確實應該反思下自己了。

我們想一下, 到底什麼是溝通?

真正的溝通, 是解決疑惑、建立共識並且讓雙方能夠更加愉快地合作, 而不是你站在領導者的制高點來數落埋怨員工, 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既然如此, 那為什麼我們還總是暴力溝通呢?

究其原因, 最重要的一點是道德評判, 只要不符合你價值觀的就是不道德。

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曾經過:人類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意義網上的動物。 這就意味著,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行為準則、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生存意義。

無論是跟家人, 還是跟員工, 想一下, 你有多少次是帶著道德評判的眼鏡來溝通的?這恰恰是暴力溝通的主要來源。

怎樣改善暴力溝通

那是不是不進行道德評判就能做到非暴力溝通呢?

事實上, 我們很難做到像孔子那樣為人處事——毋意、毋必、毋固, 毋我。

但美國的盧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溝通》中提出了能夠改善我們不良溝通方式, 讓非暴力溝通變得更有操作性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我把它簡單概括為說事實、說感受、說為什麼、說要求。

你可能會質疑:溝通這麼虛的東西, 自己平時多注意就行了, 我不信這4步就能改善暴力溝通。

這麼跟你說吧, 要是那位校長早點兒知道這些, 那3位老師也不至於離職了。 不信, 你可以試試。

1. 說事實

我們先做個判斷題, 看看以下三句話表述的是不是事實?

⌾ 你最近經常遲到

⌾ 你最近工作不在狀態

⌾ 你總是回家太晚

很多人會說, 這就是事實啊。

但我要告訴你, 這並不是事實。 而且, 大多時候你根本不會講事實, 因為你張口閉口都是評論。 那到底什麼是事實呢?

⌾ 我看了考勤, 你這周有3次遲到記錄

⌾ 這一周, 你有3天上午都在打瞌睡, 2天遲到

⌾ 你這周有4天都是11點後回家

外國有個叫克裡希那穆提的老頭兒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可是,怎樣才能區分事實和評論?

這就要求我們要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並說出觀察到的結果,而不是對比別人的行為作出反應、分析和判斷。

就比如,晚上10點,你看見兒子還在看電視,多數人的反應是“看看看,你就知道看電視,都幾點了還不去睡覺!”

這明顯是在評論,要但講事實的話,你應該說“兒子,你今天看了2個小時的電視了,現在已經10點了,你該去睡覺了”

你看,這樣擺事實是不是比你暴脾氣要好得多?

所以,學會講事實而非評論,正是友好溝通的第一步。

當你再跟家人或員工溝通時,你首先應該問自己的問題就是:我這句話是在說事實還是評論呢?我該怎麼客觀的表述事實呢?

2. 說感受

我們不僅分不清事實和評論,有時候也總是搞不清感受和想法。

比如,你老公回家後經常把衣服、鞋、襪子隨手一扔,而你會火冒三丈的訓斥道:“沒看見我剛打掃乾淨嗎,你怎麼這麼邋遢,我覺得你一點兒都不體諒我”

注意,當你使用“我覺得”的時候,就已經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說想法了。類似的情況還有:

⌾ 老師開會遲到——我認為你這是不尊重大家

⌾ 老師不願意發傳單——你太清高了

⌾ 學生不寫作業——你怎麼這麼懶

那怎樣才算表達感受呢?舉個例子,

⌾ 老師開會遲到——我很生氣

⌾ 老師不願意發傳單——我有點兒沮喪

⌾ 學生不寫作業——我很無奈

其實,表達感受很簡單,只要清晰直接地用具體的詞概括出你的想法即可。所以,當你老公亂扔衣服時,你不該數落他,而是應該這樣說:

“老公,你每天回家都是把衣服、鞋、襪子丟在地上(說事實),說實話我很難過(說感受)……”

3. 說為什麼

說完事實和感受,接下來就要解釋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受了。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

“老公,你每天回家都是把衣服、鞋、襪子丟在地上(說事實),說實話我很難過(說感受),因為我想讓我們的家看起來更整潔更乾淨(說為什麼)。”

同理,老師不做家校溝通,你該怎麼表達?

“劉老師,你這一周20節課,但只做了2次課堂回饋(說事實),我有點兒不滿意(說感受),因為我希望老師能及時跟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會避免很多問題(說為什麼)”

這是不是比“劉老師,你怎麼又沒做回饋,都說你多少次了”要友好得多,老師也容易接受的多?

4. 說要求

最後一步,提出你的要求,但很多人都是這樣提要求的:

⌾ 你不要遲到

⌾ 你要認真打陌拜電話

⌾ 你要早點回家

注意,以上這些要求都是無效的,因為不具體。具體明確的要求應該是:

⌾ 我希望你每天9點前能到校區

⌾ 我希望你每次打陌拜電話時都能記錄詳細的客戶資訊

⌾ 我希望你每週有3天能在8點前到家

所以,不是別人達不到你的要求,而是你根本不會提要求。

那3位老師的離職確實讓我很震驚,我從沒想過溝通不到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也希望你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跟家人、老師溝通中,是否存在暴力溝通的問題。

其實,友好的非暴力溝通並不難,只要“說事實+說感受+說為什麼+說要求”四步走,就能避免很多的衝突和矛盾。

就拿老師遲到為例:

“王老師,我看了考勤記錄,你一周內遲到了3次(說事實),我有點兒不滿意(說感受),因為我希望老師能按時給學生上課,不要耽誤課程進度(說為什麼),我希望你今後能9點前準時到校區,可以嗎(說要求)”

你看,這是不是遠比你發脾氣數落老師要好得多。

所以,好好說話,真的沒有那麼難。

最後,我非常喜歡魯斯·貝本梅爾的一首詩《懶惰與愚蠢》,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懶惰的人,還是

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爭,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別。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

和意見混為一談,

我們將不再困惑。

因為你可能無所謂,我也想說:

這只是我的意見。

外國有個叫克裡希那穆提的老頭兒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可是,怎樣才能區分事實和評論?

這就要求我們要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並說出觀察到的結果,而不是對比別人的行為作出反應、分析和判斷。

就比如,晚上10點,你看見兒子還在看電視,多數人的反應是“看看看,你就知道看電視,都幾點了還不去睡覺!”

這明顯是在評論,要但講事實的話,你應該說“兒子,你今天看了2個小時的電視了,現在已經10點了,你該去睡覺了”

你看,這樣擺事實是不是比你暴脾氣要好得多?

所以,學會講事實而非評論,正是友好溝通的第一步。

當你再跟家人或員工溝通時,你首先應該問自己的問題就是:我這句話是在說事實還是評論呢?我該怎麼客觀的表述事實呢?

2. 說感受

我們不僅分不清事實和評論,有時候也總是搞不清感受和想法。

比如,你老公回家後經常把衣服、鞋、襪子隨手一扔,而你會火冒三丈的訓斥道:“沒看見我剛打掃乾淨嗎,你怎麼這麼邋遢,我覺得你一點兒都不體諒我”

注意,當你使用“我覺得”的時候,就已經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說想法了。類似的情況還有:

⌾ 老師開會遲到——我認為你這是不尊重大家

⌾ 老師不願意發傳單——你太清高了

⌾ 學生不寫作業——你怎麼這麼懶

那怎樣才算表達感受呢?舉個例子,

⌾ 老師開會遲到——我很生氣

⌾ 老師不願意發傳單——我有點兒沮喪

⌾ 學生不寫作業——我很無奈

其實,表達感受很簡單,只要清晰直接地用具體的詞概括出你的想法即可。所以,當你老公亂扔衣服時,你不該數落他,而是應該這樣說:

“老公,你每天回家都是把衣服、鞋、襪子丟在地上(說事實),說實話我很難過(說感受)……”

3. 說為什麼

說完事實和感受,接下來就要解釋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感受了。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

“老公,你每天回家都是把衣服、鞋、襪子丟在地上(說事實),說實話我很難過(說感受),因為我想讓我們的家看起來更整潔更乾淨(說為什麼)。”

同理,老師不做家校溝通,你該怎麼表達?

“劉老師,你這一周20節課,但只做了2次課堂回饋(說事實),我有點兒不滿意(說感受),因為我希望老師能及時跟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會避免很多問題(說為什麼)”

這是不是比“劉老師,你怎麼又沒做回饋,都說你多少次了”要友好得多,老師也容易接受的多?

4. 說要求

最後一步,提出你的要求,但很多人都是這樣提要求的:

⌾ 你不要遲到

⌾ 你要認真打陌拜電話

⌾ 你要早點回家

注意,以上這些要求都是無效的,因為不具體。具體明確的要求應該是:

⌾ 我希望你每天9點前能到校區

⌾ 我希望你每次打陌拜電話時都能記錄詳細的客戶資訊

⌾ 我希望你每週有3天能在8點前到家

所以,不是別人達不到你的要求,而是你根本不會提要求。

那3位老師的離職確實讓我很震驚,我從沒想過溝通不到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也希望你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跟家人、老師溝通中,是否存在暴力溝通的問題。

其實,友好的非暴力溝通並不難,只要“說事實+說感受+說為什麼+說要求”四步走,就能避免很多的衝突和矛盾。

就拿老師遲到為例:

“王老師,我看了考勤記錄,你一周內遲到了3次(說事實),我有點兒不滿意(說感受),因為我希望老師能按時給學生上課,不要耽誤課程進度(說為什麼),我希望你今後能9點前準時到校區,可以嗎(說要求)”

你看,這是不是遠比你發脾氣數落老師要好得多。

所以,好好說話,真的沒有那麼難。

最後,我非常喜歡魯斯·貝本梅爾的一首詩《懶惰與愚蠢》,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

請在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懶惰的人,還是

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還是,

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我們說有的人懶惰

另一些人說他們與世無爭,

我們說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說他學習方法有區別。

因此,我得出結論,

如果不把事實

和意見混為一談,

我們將不再困惑。

因為你可能無所謂,我也想說:

這只是我的意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