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疆建設兵團:傳統畜牧業搭上現代化“順風車”

“雖然這兩年豬肉的市場行情不好, 但我家的養殖場每年都能出欄豬仔1000 餘頭, 年收入比較穩定。 這多虧加入了合作社, 規模化養殖確實更能抵禦市場風險。 ”8月13 日, 五師八十六團鑫茂養殖合作社社員李占江對筆者說道。

2012 年之前, 李占江都是零散地養殖母豬, 由於圈舍衛生條件較差和防疫不及時, 豬仔的成活率較低。 效益最差的一年, 他虧損了10 余萬元。

“近年, 團場大力支持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 讓社員建圈有補貼、養豬有貸款、防疫有保障, 我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 收入越來越多。 ”李占江說道。

2013 年開始, 該團以增加養殖數量為主線,

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 規劃建設2 個大型養殖區、15 個占地面積1000 平方米以上的養殖圈舍;積極培育年出欄500 頭以上生豬的養殖專業戶。

該團出臺了優惠政策, 一個連隊如果30%以上的職工按團裡的規定, 統一設計建設標準圈舍搞養殖, 團裡就給職工出一半的建圈費用。 該團委託五師雙河市勘測設計院的工作人員開展圈舍基本建設評估工作, 在此基礎上發放補貼。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的5 年, 也是八十六團現代畜牧業實現長足發展的5年。 在八十六團, 畜群飼養量由5年前的3.5萬頭(只)增長到目前的8.5萬頭(只), 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5年前的5%提高到目前的20%。

5 年來, 該團畜群總量低、防疫水準不高、生產方式落後等問題得到解決。

該團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數量達30 個, 入社人數199人, 養殖專業合作社內實行統一防疫、統一品牌, 提高了養殖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5 年來, 該團把畜牧養殖業作為農業增效、職工增收的突破口, 初步形成了“政策是發動機、服務當減震器、新型經營主體為推進劑”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格局, 使傳統畜牧業搭上現代化“順風車”。 截至2016 年年底, 該團牲畜存欄8.8 萬頭(只)、出欄8.4 萬頭(只), 完成了五師雙河市下達的任務指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