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2018國家公務員面試哲理類題目可引用事例分享

對於公務員面試中的哲理類試題, 讓很多考生頭疼, 不知道如何具體展開闡述, 舉實例是個很好的辦法, 中公教育專家在此給大家分享一些事例。

1.克制貪欲篇-不貪為寶

《左傳》上記載, 春秋時期, 宋國有人得了一塊美玉, 就把它拿去獻給本國的大臣子罕, 子罕不要, 獻玉者就解釋說:“我曾請人鑒定過, 知道這是一塊珍貴寶玉才敢獻給您的。 ”子罕說:“我以不貪為寶, 就像你以玉為寶一樣, 如果你把寶玉給我, 我也接受了, 我們就要喪失各自的寶貝。 不如你不送, 我不收, 咱們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寶貝吧。 ”不貪,

是杜絕滑入地域最珍貴最靈驗的寶貝;不貪, 才能忍住不義之財的誘惑。

2.以德服人篇-六尺巷

清朝中期, 安徽人張英在朝中身居要職, 一天, 收到家信, 說因為蓋房與鄰居為地皮發生了爭執, 讓張英出面說句話。 張英立刻寫了一封信:“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往裡長城今尤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信後, 很受教育, 便將院牆向後移了三尺;這一行為感動鄰居, 也將院牆向後移了三尺。 這樣兩家之間便空出了一個六尺的空道, 人稱“六尺巷”。

3.自我認知篇-馬克思、王國維、朱自清、歌德

西方學者認為“認識你自己”這一希臘格言, 體會了人類的最高智慧。 可是, 真正做到“認識自己”恰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馬克思傳》的作者梅林說:在繆斯放在馬克思的搖籃裡的許多天賦之中,

畢竟沒有韻文的才能。 青年馬克思給燕妮寫的很多詩, 後來他發現自己並不具備傑出的詩才, 並作了如下苛刻的自我解剖:“模糊而不成形的感情;不自然, 純粹是從腦子裡虛構出來的;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完全對立;修辭上的斟酌代替了詩的意境。 ”青年時期的王國維“欲為哲學家則感情苦多而智力苦寡, 欲為詩人則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 ”作家朱自清也曾分析過自己缺乏小說才能的短處, 在《背影》自序中, 他說:“我寫過詩、寫過小說、寫過散文。 二十五歲之前, 喜歡寫詩, 近幾年詩情枯竭, 擱筆已久, 我覺得小說非常地難寫, 不用說長篇, 就是短篇, 那種經濟的嚴密的結構,
我一輩子也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怎樣處置我的材料, 使它們各得其所。 至於戲劇, 我更是始終不敢染指。 我所能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 ”歌德曾經一直認為自己有造型藝術才能時說, 如果你有某一方面真正的才能, 你會對它有天生的特殊的敏感, 不要多少指導, 就有一種動力或自然傾向。 在實踐中, 即使暫時停頓, 能力也會在潛意識裡進展和增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