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BU投資人|創新工廠張麗君:純線上和線下融合教育模式共存

作為4歲寶寶的家長,

創新工廠執行董事張麗君對教育投資更具發言權。

中國中產階級“焦慮”的成長環境,

決定了中國教育模式的變更:

純線上教育模式和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模式共存

……

創新工廠執行董事張麗君是中國人民大學技術經濟與管理碩士, 加入創新工廠前曾就職于易觀國際。 于2011年加入創新工廠, 她專注於線上教育方向的投資, 曾主導或參與投資多貝、VIPKID、優才、盒子魚、壹枱智慧鋼琴等項目。 她講到, 目前創新工廠設有投資教育創業專案的團隊, 主要關注企業A輪、B輪、C輪, 人民幣基金、美元基金都可進行投資。

她在“互聯網趨勢下的教育風口”素質論壇上對當下教育模式和投資方向進行了分析。 2011年, 教育創業者面臨很多困難;2013-2014年, 教育創投圈開始形成, 教育項目的技術愈發成熟, 線下教育體驗感增強, 線上教育開始萌芽發展;2015-2016年, 教育領域的投資退出路徑更加清晰, 更多基金開始介入教育行業。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 其他領域的上市公司開始轉向教育行業, 教育行業發展勢頭迅猛。

中產階級焦慮, 關注線上線下融合教育專案

“線上教育有著獨特的便利性, 但是與線下教育相比, 老師跟孩子的社交、孩子跟孩子的社交等場景很難通過線上技術手段進行模擬。

”作為4歲寶寶的媽媽, 張麗君對於孩子的教育需求非常明確, 這也為她形成教育領域投資邏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據我觀察, 對於4歲寶寶來說, 上課不單是為了學知識, 也是為了和其他孩子遊戲, 社交環境對孩子成長顯得非常重要。 ”所以在尋找投資項目標的時, 不局限於純粹的線上教育, 也會更多關注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

“糾結的家長”, 非常頭疼孩子的教育問題。 張麗君談到,中國的中產階級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只占總人口的1/5。 他們之中的大多數經歷過90年代大學擴招, 在極強競爭背景下被教育起來的, 具有超強的責任感又努力上進, 視野極具國際化,

同時具有更多獨立思考的能力, 他們對子女的教育充滿著期待, 同時又會產生很多恐懼, 望子成才、望女成鳳的心理在這一代家長身上表現的愈發明顯。 另外, 他們對子女的期待是雙重的:既要有競爭力的學歷教育, 又希望孩子擁有快樂成長的素質教育, 同時, 多數家長又忙於工作, 於是通過在教育加大投入來適當降低自己內心的焦慮感, 所以稱呼他們為一波“糾結”的家長。

“未來只有一部分教育公司會作為純線上的形態存在, 大部分會以線下場地為依託, 融合線上資源, 但純線下場景的教育會變得非常少。 純線上模式和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是未來的主流 “。 教育領域的創業專案要充分考慮到中產階級家長的焦慮感, 這種特殊的心理需求, 註定教育創業者必須既要關注直接的教學效果, 又要關注孩子真實素質能力的提升。

線上教育直播為主:1對1、班組課、大班課三種模型

教育行業的本質屬於服務業, 大型教育類企業依然是基於服務業而生存。 傳統教育行業的基本商業模式包括3種:產品類、服務類、ToB類。服務類的市場是其中最大的,產品類和ToB類都很難做到足夠大的體量。線上教育屬於對傳統教育的變革式創新,但是傳統教育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形態並未產生變化。

線上教育有了新變化:新的獲客方式、新的服務供給、新的服務場景和媒體運作以及財務結構的優化。線上教育可以利用微信獲客,三四線城市能夠拿到一線城市的優質教師資源的供給,新技術的應用帶來了不同的教育場景,線上教育成本(場所租賃)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優化了財務結構。未來大部分教育專案會以線下場地為依託,融合線上資源,而純線下場景的教育會變得越來越少。所以純線上模式和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是未來的主流,而我們現在投線下項目時必須確保這些項目未來能夠和其它資源融合。

線上教育多以線上直播課為主,目前有1對1、班組課、大班課三種模型。這三種模型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實現全程資料化,實現優質資源供給,打破了原來純線下單校區複製的模型。1對1課程銷售快但是利潤少;班組課品質好,但是師資壓力大、組班難;大班課利潤高,但互動性欠缺。教育模型的判定取決於教育場景,分析模型的場景和受眾,根據受眾特點決定課程模型。此外,三種模型與企業發展速度、運營複雜度和用人特點密切相關,必須要區別使用。

新機遇:幼稚園、託管、職業規劃、素質教育

張麗君認為新的投資機遇是基於市場變化產生的。學前教育的幼稚園供給仍舊比較稀缺;單純的託管體量很小,如果和教學模型結合都會產生優質效果;高考改革,幫助孩子做職業教育規劃……長遠來看,中產家庭對於幼稚教育階段的需求會更傾向於教育的公平化,現在各種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已經覆蓋到了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家長和受教育人群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能力,他們有為孩子找到更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職業教育領域,必須關注未來勞動力需求變化以及產業轉型帶來的就業壓力,職業規劃傾向於人工智慧不輕易取代的領域。職業教育的核心是為社會輸送人才,我們有必要去研究職業教育的變化趨勢,去判斷會有哪些人才的輸出。一個大的結論是越來越多的人會進入到服務業當中。很多人以為富士康是一個主要依靠人力的製造業企業,其實它也有很多機器人在工作。被人工智慧替代的標準化行業會越來越多,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工作機遇和工作崗位。但服務業整體還是需要人,需要人的情感、人的陪伴,這個部分很難被人工智慧替代,教育就是其中一個大類。

創新工廠投資教育專案的邏輯:要有教育內容生產能力和硬體教育產品研發能力。技術發展勢必會產生很多不同的變化,所以會有很多新的機會出現。創新工廠目前投了兩個素質教育的專案,這兩個專案是內容研發能力很強的硬體產品企業,具備硬體生產能力和內容教研生產能力。

人工智慧在教育行業發揮情感、創意引導作用

張麗君認為:“當下的人工智慧還沒有成長為能夠完全服務於C端的業務形態,人工智慧的核心前提是大資料。”目前人工智慧行業落地性最強的是金融行業,因為金融行業的資訊化資料程度最高。線上教育企業擁有的資料都以視頻為主,並不是結構化的可吸收和可分析的資料,而線下企業基本都沒有資料,人工智慧的應用更是難度極大。

教育類專案想要應用人工智慧,首要任務是收集盡可能多的優質資料,然後判斷如何使用這些資料。在一些教學環節中,比如推薦學習和批改作業等,只要有相應資料做基礎,人工智慧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幫助。在與教育學習相關性較弱的環節,比如銷售和客服方面,人工智慧同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目前市場上已經產生了一些範例。

從遠期來看,教育行業的很多基礎工作可以被人工智慧替代。但不可替代的是什麼?張麗君認為是偏情感類和偏創意引導類的需求,機器很難學到這些深度神經系統的溝通。素質教育創業者需要思考兩點:一是你的教育應用場景中,有哪些東西必須由人來完成,哪些東西要線上下場景中得到加強;二是思考場景化的部分,哪些是線上教育和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不可替代之處挖掘的越多,得到的就會越多,就可以找到自己線上下模型中長久立足點。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創新工廠。

今日投資人

創新工廠執行董事 張麗君

傳統教育行業的基本商業模式包括3種:產品類、服務類、ToB類。服務類的市場是其中最大的,產品類和ToB類都很難做到足夠大的體量。線上教育屬於對傳統教育的變革式創新,但是傳統教育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形態並未產生變化。

線上教育有了新變化:新的獲客方式、新的服務供給、新的服務場景和媒體運作以及財務結構的優化。線上教育可以利用微信獲客,三四線城市能夠拿到一線城市的優質教師資源的供給,新技術的應用帶來了不同的教育場景,線上教育成本(場所租賃)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優化了財務結構。未來大部分教育專案會以線下場地為依託,融合線上資源,而純線下場景的教育會變得越來越少。所以純線上模式和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是未來的主流,而我們現在投線下項目時必須確保這些項目未來能夠和其它資源融合。

線上教育多以線上直播課為主,目前有1對1、班組課、大班課三種模型。這三種模型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實現全程資料化,實現優質資源供給,打破了原來純線下單校區複製的模型。1對1課程銷售快但是利潤少;班組課品質好,但是師資壓力大、組班難;大班課利潤高,但互動性欠缺。教育模型的判定取決於教育場景,分析模型的場景和受眾,根據受眾特點決定課程模型。此外,三種模型與企業發展速度、運營複雜度和用人特點密切相關,必須要區別使用。

新機遇:幼稚園、託管、職業規劃、素質教育

張麗君認為新的投資機遇是基於市場變化產生的。學前教育的幼稚園供給仍舊比較稀缺;單純的託管體量很小,如果和教學模型結合都會產生優質效果;高考改革,幫助孩子做職業教育規劃……長遠來看,中產家庭對於幼稚教育階段的需求會更傾向於教育的公平化,現在各種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已經覆蓋到了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家長和受教育人群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能力,他們有為孩子找到更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職業教育領域,必須關注未來勞動力需求變化以及產業轉型帶來的就業壓力,職業規劃傾向於人工智慧不輕易取代的領域。職業教育的核心是為社會輸送人才,我們有必要去研究職業教育的變化趨勢,去判斷會有哪些人才的輸出。一個大的結論是越來越多的人會進入到服務業當中。很多人以為富士康是一個主要依靠人力的製造業企業,其實它也有很多機器人在工作。被人工智慧替代的標準化行業會越來越多,同時,也會產生新的工作機遇和工作崗位。但服務業整體還是需要人,需要人的情感、人的陪伴,這個部分很難被人工智慧替代,教育就是其中一個大類。

創新工廠投資教育專案的邏輯:要有教育內容生產能力和硬體教育產品研發能力。技術發展勢必會產生很多不同的變化,所以會有很多新的機會出現。創新工廠目前投了兩個素質教育的專案,這兩個專案是內容研發能力很強的硬體產品企業,具備硬體生產能力和內容教研生產能力。

人工智慧在教育行業發揮情感、創意引導作用

張麗君認為:“當下的人工智慧還沒有成長為能夠完全服務於C端的業務形態,人工智慧的核心前提是大資料。”目前人工智慧行業落地性最強的是金融行業,因為金融行業的資訊化資料程度最高。線上教育企業擁有的資料都以視頻為主,並不是結構化的可吸收和可分析的資料,而線下企業基本都沒有資料,人工智慧的應用更是難度極大。

教育類專案想要應用人工智慧,首要任務是收集盡可能多的優質資料,然後判斷如何使用這些資料。在一些教學環節中,比如推薦學習和批改作業等,只要有相應資料做基礎,人工智慧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幫助。在與教育學習相關性較弱的環節,比如銷售和客服方面,人工智慧同樣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目前市場上已經產生了一些範例。

從遠期來看,教育行業的很多基礎工作可以被人工智慧替代。但不可替代的是什麼?張麗君認為是偏情感類和偏創意引導類的需求,機器很難學到這些深度神經系統的溝通。素質教育創業者需要思考兩點:一是你的教育應用場景中,有哪些東西必須由人來完成,哪些東西要線上下場景中得到加強;二是思考場景化的部分,哪些是線上教育和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不可替代之處挖掘的越多,得到的就會越多,就可以找到自己線上下模型中長久立足點。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創新工廠。

今日投資人

創新工廠執行董事 張麗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