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廉”文化之說“廉”

廉, 在中國古漢語中的本意是指“堂之邊”或“廳堂上 方有棱角的橫樑”。 如《儀禮·鄉飲酒禮》曰: “設席于堂廉, 東上。 ”鄭玄注曰:“側邊曰廉。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肯 定了上述說法。 其中曰:“堂之邊曰廉”、“堂邊皆如其高”、 “廉遠地則堂高, 廉近地則堂卑”、 “堂邊有隅有棱, 故曰廉”。 又曰:“廉之言斂也”、“廉, 隅也;又曰廉, 棱也。 引申之 為清也、儉也、嚴利也”。

由於堂之邊”或“廳堂 上方有棱角的橫樑”皆具有 平直、方正、棱角分明的特 點, 於是, “廉”就被賦予了 “清正、堂正、潔淨”等道 德內涵, 並常常與“清”、 “潔”、“正”、“明”等詞搭 配, 組成“清廉”、 “廉潔”、 “廉正” 、 “廉明”等固定的用語,

表示清白不汙、堂正不邪、公正不偏、廉潔不貪等道德含義。 正因為“廉”具有上述道德規範屬性, 人們自古以來便將“廉” 與“政”連用, 組成“廉政”一詞, 表達了對政治、行政或 政府等與“政”相關聯的一切活動的價值期待。 “廉”與“貪”相對立而存在。 作為“貪”的對立面而 存在的道德規範, “廉”的基本含義就是“不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