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成長:孩子為什麼逆反?叛逆?心理學告訴你原因竟然是這2個

逆反, 是一個讓多少父母傷透了腦筋的詞, 也是一個讓多少孩子付出了沉重代價的詞。 有多少人看到這兩個字就像一塊沉重的大石頭壓在心上。 逆反是一個讓人又恨又怕, 但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中又離不開的詞。

那逆反到底是什麼呢?

逆反, 也叫叛逆, 從字面意思上也可以看出來, 就是要逆著反著去做事情。 從心理學的意義上來說, 逆反心理就是指個體用相反的態度與行為來, 對外界的勸導作出反應的現象。 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的抗拒反應, 它是個體在適應環境過程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

那麼逆反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認識這個問題。

首先, 生理層面。

根據人的生理成長規律, 人的一生有三個叛逆期:

第一逆反期: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 稱“寶寶叛逆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可怕的兩歲。

第二個叛逆期:七歲左右, 是人生第二個逆反期, 稱為“兒童逆反期”;

第三個逆反期: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逆反期, 這是大家所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 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 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其次, 心理層面。

第一, 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指機體過度的接受某種刺激後出現的逃避反應。

人對任何刺激的接受都有一定的限度。 即使能給人帶來巨大滿足的刺激, 也不能超過那個限度, 如果超過限度, 對個體就會形成壓力, 甚至傷害, 這時候人就會採取措施來逃避刺激。

也就是出現了超限逆反。

比如, 即使你再喜歡吃的食物, 如果天天吃也會倒胃口。 還有孩子的逆反, 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父母整天喋喋不休, 讓這種刺激超過了孩子的可接受的限度, 所以就產生了叛逆。

第二, 自我價值保護逆反。

自我價值和尊嚴, 對人的生活具有特別的意義。

所以當別人的勸導或者影響威脅到人的自我價值的時候, 人就會有意無意的進行自我價值的保護, 對外在的刺激作出對抗的反應。

如果父母總是站在權威的立場上, 不留面子地去否定或者批評孩子, 孩子就不可能, 反其道而行之, 故意和父母鬧彆扭, 目的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和尊嚴。

這也就是告訴我們, 如果想說服別人, 就一定要給別人留面子, 要維護別人的價值和尊嚴。


第三,禁果逆反。

禁果逆反是指,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欲望。人們往往會認為不讓吃的果子特別甜,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偏偏有人去做,這就是禁果逆反。

因為,人類的天性就喜歡探究未知。所以,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只是對事情簡單粗暴地禁止,這反倒激起了人做這件事情的強烈的好奇心。日常生活中一些被禁止的電影或者書籍,倒更刺激了人去看的興趣。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對於現在孩子的網癮,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禁止,倒更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刺激感,更容易讓孩子沉迷于網路遊戲。


瞭解了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我們也就需要更加客觀地看待,並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各類叛逆的情況。

您對孩子逆反有什麼感受或好的應對方法嗎?

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你的關注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


第三,禁果逆反。

禁果逆反是指,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欲望。人們往往會認為不讓吃的果子特別甜,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偏偏有人去做,這就是禁果逆反。

因為,人類的天性就喜歡探究未知。所以,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只是對事情簡單粗暴地禁止,這反倒激起了人做這件事情的強烈的好奇心。日常生活中一些被禁止的電影或者書籍,倒更刺激了人去看的興趣。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對於現在孩子的網癮,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禁止,倒更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刺激感,更容易讓孩子沉迷于網路遊戲。


瞭解了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我們也就需要更加客觀地看待,並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各類叛逆的情況。

您對孩子逆反有什麼感受或好的應對方法嗎?

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你的關注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