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週二讀小說 | 零隱私時代的愛情

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豆瓣”, 回復“今晚我有空”, 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麼。

週二讀小說 | 零隱私時代的愛情

雪港市的海洋氣象分析員被誣陷謀殺部門上司,

在逃脫追捕以及查明真相的過程中, 誤打誤撞加入了反抗城市聯邦的尋路者組織, 展開革命般的冒險旅程……

《玻璃幕牆》是一部反烏托邦式的科幻小說, 作品的敘事語言成熟, 科學概念和科技細節描寫清晰, 以緊湊而極具張力的情節反轉, 為讀者演繹了一部近未來的末世啟示錄。

這部科幻題材的小說現在可以免費閱讀。 打開「豆瓣閱讀」APP或網站, 搜索本作品, 點擊「領取」可以獲得該作品。

第五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正在公開徵集更多科幻作品。 瞭解比賽詳情, 請點擊下方連結——

第五屆豆瓣閱讀徵文大賽

《玻璃幕牆》

豆瓣評分:8.6

文君 / 原創寫作 / 約42958字

如果人生有所謂的開始, 我早已記不清那時光景;

如果漫漫旅程總會有終點, 我實在想不出那會和今天有何種不同;

如果我出門右轉, 將投身于城市永遠也下不完的連綿陰雨中, 雨水黏稠苦澀, 挽著風, 擠進樓宇屋簷的縫隙, 滑過林林總總的廣告招牌, 像被人遺忘的眼淚, 打濕地面, 聲音幾不可聞;

如果我出門左轉,

將委身於由簡易腳手架搭就的遮雨長廊, 小籠包麻辣燙的蒸汽繞過洗腳房理髮店落寞破敗的門面, 成人用品店滑稽的裝飾燈映照著雜貨鋪淩亂的陳設, 隆隆作響的空氣淨化機, 忙碌的商販, 饕餮的食客, 倚門而立的風塵女子目光呆滯, 她們腋下的贅肉像葡萄串一般招展, 無論這逼仄空間裡的生活氣息多麼熱絡, 人們永遠面無表情沉默寡言;

不論我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路最終都會匯入十一號地鐵站淡藍色玻璃幕牆圍就的入口, 面含嘲諷的冷風在這裡會突然強勁, 清掃掉脖頸後最後一縷柔軟的溫熱, 唯有冰冷殘留, 從腳底不斷的蔓延。

拾階而下, 人流摩肩接踵, 沒有交談喧嘩, 偌大的候車廳只有匆忙的腳步聲此起彼伏。

在這個時節, 男人永遠穿著黑色外套和黑色皮鞋, 女人永遠穿著藏青正裝和黑色高跟鞋。 我的目光越過高矮胖瘦的身軀, 只能看到單調的髮式, 空洞的眼神和必不可少的防毒面具。 沒錯, 這裡一切千篇一律, 這裡沒有流行概念, 這裡的潮流和時尚隨著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起煙消雲散。

戰爭的原因, 後世的史學家曾為此爭論不休, 能源危機說、糧食危機說、流行瘟疫說曾一度甚囂塵上, 然而所有的觀點都逃不過時間的評判, 當一切都塵埃落定, 眾人不願意觸及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縱觀人類歷史, 不少荒唐戰爭都有奇葩的原因:為美人, 為佳釀, 甚至為了買辣椒和刮鬍子的問題都可以大動干戈血流成河,

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使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爭毫無疑問的摘得了奇葩戰爭之最的桂冠。

我們現在對它的通俗稱謂是潮流之戰, 沒錯, 正是潮流和時尚導致了這場歷時六年的慘烈大戰, 消滅了地球上百分之六十的人口, 隨後又餓死了數以萬計的老鼠、貓和狗。 第三戰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場自動結束的戰事, 作為交戰方的國家機構在戰爭中被摧毀被瓦解, 戰爭沒有了標的物, 因此, 沒有停戰協議, 沒有和談, 沒有割地賠款, 沒有確切的停戰日期, 總之, 戰爭自然而然停止了, 只剩下被打的七零八落的人類文明和嚴重污染的生態環境。

戰後, 著名歷史學家單志華寫過一本《第三戰正傳》, 是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比較權威的史料記載, 不過該書剛發表時,因為其獨特的視角和史觀,曾被不少學者嗤之以鼻。當然,時過境遷,這本書如今已經是各倖存區政要必讀的枕邊書了。單志華是作者在戰前的名字,戰後所有人已經沒有姓名這種標識了。我們從出生起,視網膜資訊即被登記入冊,同時一個表徵身份的二維碼被列印在右額上,伴隨它的還有一串日後被我們熟記的ID號碼,平日裡我們習慣以ID號碼的後四位稱呼彼此。

我上大學時曾讀過《第三戰正傳》,書中長篇累牘的理論分析,行文晦澀,語句拗口,了無生趣,我幾次三番的罷手,但終於還是耐著性子看完,其內容於我來說始終是雲遮霧繞。

作者認為自二十一世紀後,人類創新能力日益低下,由此導致以潮流和時尚為表觀的創造力成為各國爭相追逐的核心競爭力,這裡的潮流和時尚其實是廣義概念,它泛指科技、軍事、經濟、體育、娛樂等等一切領域中的前衛理念,創造力成為體現一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準,而戰前的人類社會是一種高度機密化的社會,大到國家,小到社會團體、平民百姓,處處都設有保守機密的壁壘,國家的稱之為機要,老百姓的稱之為隱私,信息獲取的管道不暢致使創新產品和創新行為都成為某種神秘的存在,這無疑加劇了各領域內的爭奪,引發了各種危機在世界範圍內的爆發,而第三戰是這一切的一切的終極形式。保守秘密是戰爭的罪魁禍首,是死神的鐮刀,是該死的要被破除的社會頑疾。

書中荒誕的論點竟成為人類社會制度重建的基石,戰後的時代,是零隱私時代,我們像玻璃人一樣被無數目光洞穿,這時代從何時起,對我而言毫無意義,這時代何時結束,我也無從得知無需去想,我僅僅知道,我生活在其中我無法選擇。

我的所有資訊都可以通過掃描額頭上的二維碼或者視網膜獲取,資訊種類包羅萬象,家庭住址、出生年月、求學經歷、工作情況,甚至是否處男,熱愛剔牙,有何嘿咻習慣,喜歡獨自坐在樓頂天臺發呆諸如此類的癖好,只要別人有獲取的需要,都能毫無保留一一提供。

按照法律規定,我的兩個眼球均植入了智慧隱形鏡片(Smart Eye Glass,SEG),此物無需外接能源,功能極強,拍照攝影、導航購物、通過外部設備上傳下載檔案、通過視覺模擬器可以提供最完美的虛擬工作介面、預防近視遠距視物局部放大調節亮度等等其他小功能不一而足。它的誕生,宣佈電視、電腦顯示幕永久退出歷史舞臺,當然,它最大的作用是與個人移動通信設備組成了資訊共用的媒介基礎,把我每天的一切行為以影像形式傳遞至公共網記錄備案。

戰後物資貧乏,公民個人沒有自主選擇衣著服飾款式的權利。各倖存區相繼出臺了穿戴法令,由城市人工智慧系統統一安排每個季節的穿戴款式標準,除了有制服的公務人員,其他公民必須嚴格執行。有分析家認為,這項措施有效地節約了寶貴的剩餘資源,同時可以確保倖存民眾把創造力集中在與生存息息相關的重建領域而不是其他無關事宜,最最重要的是,統一的穿著有助於資訊共用這一社會制度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如果大街小巷南來北往的人連穿著打扮都完全一致,誰還有什麼秘密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呢?當然,試圖持有秘密者,將治重罪。

列車穿過狹長的十一號地鐵隧道後,通過上行車道升至地面,駛入跨海大橋。雨水燒錄下風的痕跡,像烈烈旗幟般淌過車窗。車身兩側是黑黝黝的沉默的海,車內的我看不見海的盡頭,不僅僅是料峭夜雨的緣故,那些高高低低矗立在海水中的城市遺跡也總能掐斷視線。它們瘦骨嶙峋,在風浪和雨水中憔悴著托舉起一段悽楚的歷史,通過彎道,我能看見前方城市新址燈火如雲,有如繁星,而這裡,逝者無聲,唯留風雨。

戰時熱核武器和氣象武器無節制的使用,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海水升溫,冰川融化,全世界海平面大幅上升,地貌隨之面目全非。沿海剩餘的人類居留地飽受日益肆虐的颱風和風暴潮的襲擾之苦。科學家將這種效應比作籃球運動中的扣籃:加高體育場地面的高度將增加每場比賽的扣籃數量。我是一名海洋氣象分析員,我的工作在這個時代意義重大,但是微薄的薪水不足以讓我付得起中心城區的房租,那裡空氣淨化優質,門第窗明几淨,飲水不帶苦澀,是每一個城區居民的生活夢想。但對我而言,這份工作至少能讓我有尊嚴的活著。

走出地鐵,撐開雨傘,穿過冷雨,進入行政大樓。晚上十一點半,大部分工作人員已經下班,一樓大廳冷冷清清。我的工作性質特殊,需要24小時輪轉,這個月剛好值下半夜夜班。

出於節約資源考慮,城市所有的行政單位包括技術部門都在這座20層的行政大樓中辦公。我的辦公室位於12層,得益于戰爭中開發的各種新技術,尤其是虛擬實境的使用,現今的辦公室可以將有限的空間發揮到極致。從平面圖來看,辦公區恰似一個巨大的蜂巢,間隔出來的一個個蜂房是每名公務人員的作業區,“蜂房”內陳設簡單,一把轉椅,一張可折疊辦公桌,還有一台外接式智慧視覺模擬器,俗稱“放大鏡”。我的SEG與它對接後,可以在虛擬實境中模擬出一整套規格化的辦公設施。現在的氣象預報需要借助戰後殘存的衛星、短程飛行感測器和海洋浮標共同獲取的資料,再結合其他倖存城市的資料組成的城市聯邦海洋氣象資料庫進行綜合分析和預測。放大鏡的電腦系統能夠輔助我即時接收海上數千個智慧浮標和飛行感測器的資料,分析處理這些資料,評價趨勢給出預測,通過城市聯邦海洋氣象資料庫調取合適的模型,形成最終的預報,提交並接受審核,所有這些模式化的工作我可以一氣呵成,想像力在這裡就像母雞的翅膀。

12層靜寂無聲,在節能狀態下的廊燈仿佛沉重的眼皮,載不動濃濃的睡意。要說起工作裡唯一讓我不滿意的地方,就是要獨自面對這些黯淡的時光。我早已習慣獨處,但是我懼怕黑暗。因為黑暗是自省的溫床,是寂寞的陪襯,在那裡,我不得不褪下尊嚴,總能聽得到滾滾的風聲穿過心靈上慢慢洇開的孔洞,年復一年,風聲日盛。

大樓裡的空氣篩檢程式24小時不停嗡嗡運轉,我摘下透明樣式的防毒面具,打開辦公室裡的視覺模擬器的開關,趁它預熱的這段時間,去平臺休息區取咖啡。路上很暗,SEG不停的微調夜視功能,平臺區栽種的景觀植物繁茂蓊鬱,自動澆灌系統正在噴霧,坐落在轉角處的自動咖啡機閃著血紅的警示燈,不是水沒開就是缺咖啡,顯然它不歡迎我的到來。我喟然長歎,想拐個彎去B區碰碰運氣,卻和迎面而來的一團“黑影”撞了個滿懷。

“黑影”手裡捧著的一個紙箱轟然砸落,裡面的雜物和各種小玩意撒了一地。我和“黑影”都愣在當場,這一愣不單單是突兀的不期而遇所帶來的驚詫,更主要的是我倆都撞進了SEG上不斷跳動的關於對方的資料海裡。在這個時代,讀取永遠是第一位的,言語交流只能屈居次席。我暫停了手機上的自動檢索功能,視野終於清淨了。對方是個女孩,供職于環境維持與調查局,ID簡稱0496。行政大樓人太多,我並不記得她。不過,她喜歡讀書,讀紙質書,我不禁心頭一熱。

“實在不好意思。”我嘀咕著,俯身撿拾散落地上的各種物品。女孩沒有吭聲,只是把撿起的東西胡亂塞進紙盒。直到接過那本書頁泛黃的《牛虻》,她小心翼翼的把它放置在雜物的頂端,仿佛呵護某個不忍驚擾的美夢。

那本書形制滄桑,肯定是戰前印刷的版本,甚至可能誕生於更為久遠的年代。古董級別的舊書,對我而言,總有一種親切的感懷。

女孩收拾完東西,抬頭望了我一眼,齊耳短髮下面容清秀,目光灼灼。她的眼神裡透著分量,壓的我視線亂顫。我垂下眼簾,揉了揉太陽穴,此時,女孩已經抱起紙箱疾步走向休息區的電梯,自始至終未發一言。陌生人相遇零交流在當下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今晚,我心裡有份失落稍縱即逝。也許是因為她熱愛紙質書?這確實是罕有的志趣。

自動咖啡機紅燈轉綠,水已燒開,我放下紙杯接著咖啡,回想著剛剛的偶遇,杯中熱氣撲向黑暗的懷抱,廉價即溶咖啡總有股黴味讓人難以下嚥,我隨手扔掉喝剩下的紙杯,卻發現垃圾箱投射的小小陰影裡,有一張光碟靜靜的躺在那裡。顯然是女孩遺落的物品,我撿起來,淡藍色的封面上有一行娟秀的小字:“我怕的是內在的黑暗。那並沒有哭泣或咬牙的聲音,只是寂寞,寂寞……”。

…………

新版豆瓣App正在推出更多精彩的內容欄目,希望豐富你的每日生活:

週末哪裡最好玩?「週末去哪兒」欄目為你提供週末同城活動指南。

什麼電影最好看?「本周影院在映」欄目為你推薦最值得看的院線片。

什麼書值得一讀?「每週薦書」欄目為你介紹最新、最優質的好書。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豆瓣App 4.0。新版受到豆友的一致好評,歡迎下載一起來體驗!

不過該書剛發表時,因為其獨特的視角和史觀,曾被不少學者嗤之以鼻。當然,時過境遷,這本書如今已經是各倖存區政要必讀的枕邊書了。單志華是作者在戰前的名字,戰後所有人已經沒有姓名這種標識了。我們從出生起,視網膜資訊即被登記入冊,同時一個表徵身份的二維碼被列印在右額上,伴隨它的還有一串日後被我們熟記的ID號碼,平日裡我們習慣以ID號碼的後四位稱呼彼此。

我上大學時曾讀過《第三戰正傳》,書中長篇累牘的理論分析,行文晦澀,語句拗口,了無生趣,我幾次三番的罷手,但終於還是耐著性子看完,其內容於我來說始終是雲遮霧繞。

作者認為自二十一世紀後,人類創新能力日益低下,由此導致以潮流和時尚為表觀的創造力成為各國爭相追逐的核心競爭力,這裡的潮流和時尚其實是廣義概念,它泛指科技、軍事、經濟、體育、娛樂等等一切領域中的前衛理念,創造力成為體現一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準,而戰前的人類社會是一種高度機密化的社會,大到國家,小到社會團體、平民百姓,處處都設有保守機密的壁壘,國家的稱之為機要,老百姓的稱之為隱私,信息獲取的管道不暢致使創新產品和創新行為都成為某種神秘的存在,這無疑加劇了各領域內的爭奪,引發了各種危機在世界範圍內的爆發,而第三戰是這一切的一切的終極形式。保守秘密是戰爭的罪魁禍首,是死神的鐮刀,是該死的要被破除的社會頑疾。

書中荒誕的論點竟成為人類社會制度重建的基石,戰後的時代,是零隱私時代,我們像玻璃人一樣被無數目光洞穿,這時代從何時起,對我而言毫無意義,這時代何時結束,我也無從得知無需去想,我僅僅知道,我生活在其中我無法選擇。

我的所有資訊都可以通過掃描額頭上的二維碼或者視網膜獲取,資訊種類包羅萬象,家庭住址、出生年月、求學經歷、工作情況,甚至是否處男,熱愛剔牙,有何嘿咻習慣,喜歡獨自坐在樓頂天臺發呆諸如此類的癖好,只要別人有獲取的需要,都能毫無保留一一提供。

按照法律規定,我的兩個眼球均植入了智慧隱形鏡片(Smart Eye Glass,SEG),此物無需外接能源,功能極強,拍照攝影、導航購物、通過外部設備上傳下載檔案、通過視覺模擬器可以提供最完美的虛擬工作介面、預防近視遠距視物局部放大調節亮度等等其他小功能不一而足。它的誕生,宣佈電視、電腦顯示幕永久退出歷史舞臺,當然,它最大的作用是與個人移動通信設備組成了資訊共用的媒介基礎,把我每天的一切行為以影像形式傳遞至公共網記錄備案。

戰後物資貧乏,公民個人沒有自主選擇衣著服飾款式的權利。各倖存區相繼出臺了穿戴法令,由城市人工智慧系統統一安排每個季節的穿戴款式標準,除了有制服的公務人員,其他公民必須嚴格執行。有分析家認為,這項措施有效地節約了寶貴的剩餘資源,同時可以確保倖存民眾把創造力集中在與生存息息相關的重建領域而不是其他無關事宜,最最重要的是,統一的穿著有助於資訊共用這一社會制度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如果大街小巷南來北往的人連穿著打扮都完全一致,誰還有什麼秘密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呢?當然,試圖持有秘密者,將治重罪。

列車穿過狹長的十一號地鐵隧道後,通過上行車道升至地面,駛入跨海大橋。雨水燒錄下風的痕跡,像烈烈旗幟般淌過車窗。車身兩側是黑黝黝的沉默的海,車內的我看不見海的盡頭,不僅僅是料峭夜雨的緣故,那些高高低低矗立在海水中的城市遺跡也總能掐斷視線。它們瘦骨嶙峋,在風浪和雨水中憔悴著托舉起一段悽楚的歷史,通過彎道,我能看見前方城市新址燈火如雲,有如繁星,而這裡,逝者無聲,唯留風雨。

戰時熱核武器和氣象武器無節制的使用,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海水升溫,冰川融化,全世界海平面大幅上升,地貌隨之面目全非。沿海剩餘的人類居留地飽受日益肆虐的颱風和風暴潮的襲擾之苦。科學家將這種效應比作籃球運動中的扣籃:加高體育場地面的高度將增加每場比賽的扣籃數量。我是一名海洋氣象分析員,我的工作在這個時代意義重大,但是微薄的薪水不足以讓我付得起中心城區的房租,那裡空氣淨化優質,門第窗明几淨,飲水不帶苦澀,是每一個城區居民的生活夢想。但對我而言,這份工作至少能讓我有尊嚴的活著。

走出地鐵,撐開雨傘,穿過冷雨,進入行政大樓。晚上十一點半,大部分工作人員已經下班,一樓大廳冷冷清清。我的工作性質特殊,需要24小時輪轉,這個月剛好值下半夜夜班。

出於節約資源考慮,城市所有的行政單位包括技術部門都在這座20層的行政大樓中辦公。我的辦公室位於12層,得益于戰爭中開發的各種新技術,尤其是虛擬實境的使用,現今的辦公室可以將有限的空間發揮到極致。從平面圖來看,辦公區恰似一個巨大的蜂巢,間隔出來的一個個蜂房是每名公務人員的作業區,“蜂房”內陳設簡單,一把轉椅,一張可折疊辦公桌,還有一台外接式智慧視覺模擬器,俗稱“放大鏡”。我的SEG與它對接後,可以在虛擬實境中模擬出一整套規格化的辦公設施。現在的氣象預報需要借助戰後殘存的衛星、短程飛行感測器和海洋浮標共同獲取的資料,再結合其他倖存城市的資料組成的城市聯邦海洋氣象資料庫進行綜合分析和預測。放大鏡的電腦系統能夠輔助我即時接收海上數千個智慧浮標和飛行感測器的資料,分析處理這些資料,評價趨勢給出預測,通過城市聯邦海洋氣象資料庫調取合適的模型,形成最終的預報,提交並接受審核,所有這些模式化的工作我可以一氣呵成,想像力在這裡就像母雞的翅膀。

12層靜寂無聲,在節能狀態下的廊燈仿佛沉重的眼皮,載不動濃濃的睡意。要說起工作裡唯一讓我不滿意的地方,就是要獨自面對這些黯淡的時光。我早已習慣獨處,但是我懼怕黑暗。因為黑暗是自省的溫床,是寂寞的陪襯,在那裡,我不得不褪下尊嚴,總能聽得到滾滾的風聲穿過心靈上慢慢洇開的孔洞,年復一年,風聲日盛。

大樓裡的空氣篩檢程式24小時不停嗡嗡運轉,我摘下透明樣式的防毒面具,打開辦公室裡的視覺模擬器的開關,趁它預熱的這段時間,去平臺休息區取咖啡。路上很暗,SEG不停的微調夜視功能,平臺區栽種的景觀植物繁茂蓊鬱,自動澆灌系統正在噴霧,坐落在轉角處的自動咖啡機閃著血紅的警示燈,不是水沒開就是缺咖啡,顯然它不歡迎我的到來。我喟然長歎,想拐個彎去B區碰碰運氣,卻和迎面而來的一團“黑影”撞了個滿懷。

“黑影”手裡捧著的一個紙箱轟然砸落,裡面的雜物和各種小玩意撒了一地。我和“黑影”都愣在當場,這一愣不單單是突兀的不期而遇所帶來的驚詫,更主要的是我倆都撞進了SEG上不斷跳動的關於對方的資料海裡。在這個時代,讀取永遠是第一位的,言語交流只能屈居次席。我暫停了手機上的自動檢索功能,視野終於清淨了。對方是個女孩,供職于環境維持與調查局,ID簡稱0496。行政大樓人太多,我並不記得她。不過,她喜歡讀書,讀紙質書,我不禁心頭一熱。

“實在不好意思。”我嘀咕著,俯身撿拾散落地上的各種物品。女孩沒有吭聲,只是把撿起的東西胡亂塞進紙盒。直到接過那本書頁泛黃的《牛虻》,她小心翼翼的把它放置在雜物的頂端,仿佛呵護某個不忍驚擾的美夢。

那本書形制滄桑,肯定是戰前印刷的版本,甚至可能誕生於更為久遠的年代。古董級別的舊書,對我而言,總有一種親切的感懷。

女孩收拾完東西,抬頭望了我一眼,齊耳短髮下面容清秀,目光灼灼。她的眼神裡透著分量,壓的我視線亂顫。我垂下眼簾,揉了揉太陽穴,此時,女孩已經抱起紙箱疾步走向休息區的電梯,自始至終未發一言。陌生人相遇零交流在當下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今晚,我心裡有份失落稍縱即逝。也許是因為她熱愛紙質書?這確實是罕有的志趣。

自動咖啡機紅燈轉綠,水已燒開,我放下紙杯接著咖啡,回想著剛剛的偶遇,杯中熱氣撲向黑暗的懷抱,廉價即溶咖啡總有股黴味讓人難以下嚥,我隨手扔掉喝剩下的紙杯,卻發現垃圾箱投射的小小陰影裡,有一張光碟靜靜的躺在那裡。顯然是女孩遺落的物品,我撿起來,淡藍色的封面上有一行娟秀的小字:“我怕的是內在的黑暗。那並沒有哭泣或咬牙的聲音,只是寂寞,寂寞……”。

…………

新版豆瓣App正在推出更多精彩的內容欄目,希望豐富你的每日生活:

週末哪裡最好玩?「週末去哪兒」欄目為你提供週末同城活動指南。

什麼電影最好看?「本周影院在映」欄目為你推薦最值得看的院線片。

什麼書值得一讀?「每週薦書」欄目為你介紹最新、最優質的好書。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豆瓣App 4.0。新版受到豆友的一致好評,歡迎下載一起來體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