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何招標採購業界都在談大數據?

電子招標採購是指以資料電文形式, 依託電子招標採購系統完成招標投標交易、公共服務和行政監督的活動。 電子招標採購自2005年在我國興起, 至今已有十餘年時間。 隨著電子招標採購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經濟社會效益也逐漸凸顯。 國務院於2015年8月31日發佈的《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要求, 著力推進資料彙集和發掘, 深化大資料在各行業創新應用。 而招標投標領域的交易資料和信用資訊資料, 不但能夠為招標投標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資料支援, 還能夠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2017年2月28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聯合印發了《“互聯網+”招標採購行動方案(2017-2019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也特別強調了交易大資料和信用資訊的應用。

有學者認為, 當下, 資料已經成為了一種商業資本、一項重要的經濟投入、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利益。 我國招標採購行業擁有大量的資料資源, 但尚未未被有效開發利用。 參照其他行業應用大資料分析所取得的成果, 我國電子招標採購的發展為大資料的更好應用提供了新的機遇。

隨著招標採購全流程電子化, 以及交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監督平臺的發展, 我國電子招標採購大資料呈現如下特點:一是資料類型豐富, 二是資料來源多, 三是資料量大, 四是資料可信度高,

五是資料的收集和利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那麼, 這些資料如何發揮其巨大價值呢?筆者對《行動方案》進行了分析歸納, 總結出招標採購大資料價值挖掘的四大要點。

一、為把握市場動態、預測行業趨勢和研判經濟形勢提供研究支撐。

按照《電子招標投標辦法》, 公共服務平臺是滿足交易平臺之間資訊交換、資源分享需要, 並為市場主體、行政監督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資訊服務的資訊平臺。 而資料和資訊中的投資額、造價資訊等, 都可以用來分析地區的實際經濟狀況和市場真實情況, 有利於國家更加及時、準確地把握經濟形勢。

二、為制定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和政策措施提供決策支持。

在政務方面, 我國目前也在著力推廣“互聯網+政務”這一典型業態。

大資料在政府治理、企業商用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其實質就是如何通過大資料技術來解決現有政府、社會、行業、企業管理的難點和痛點。 而通過對招標採購大資料的分析, 不僅可以分析目前制度存在的盲點, 還可以通過聚合分析等, 對政策措施提供決策依據。

三、為甄別、預警違法違規行為, 實行科學、精准、高效的智慧化監督提供重要依據。

傳統的招投標行政監督方式大多是被動式的, 行政監督部門手裡沒有足夠的資源, 也沒有合適的平臺和分析工具, 無法主動發現和制止違法違規行為。 因此一般在有投訴的時候, 行政監督部門才能介入處理。 投訴處理導致招投標流程拉長,

社會成本、經濟成本、時間成本、行政資源成本均相應拉升。 而運用大資料理念、技術和資源, 依託電子招標投標系統特別是公共服務平臺, 依法高效採集、有效整合和充分運用招標採購資訊資料, 為行政監督部門提供大資料服務。 各地區的行政監督機構通過行政監督平臺從公共服務平臺獲取足夠多的招投標資訊資源, 再利用大資料分析平臺進行篩選、處理, 探索並改革監管模式, 變被動式監督為主動式監督, 還可以及時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甄別。

四、構建更加完善的招標採購信用資料庫。

招標採購是一個非常注重信用評價的行業, 但是, 目前尚無完善的、統一的招投標信用資料庫, 各地雖然大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資訊庫,

但庫間並無資訊互通, 形成了“信用資訊孤島”現象。 這導致各地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重複開展征信工作, 還導致信用資訊沒有聯網公開發佈, 使得信用主體的不誠信行為無法得到廣泛而有效的懲戒。

《行動方案》鼓勵各類電子招標投標平臺建立招標投標信用資料庫, 按照客觀記錄、統一標準、公開共用、用戶評價的原則, 利用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大資料動態生成招標人、投標人、招標代理機構等市場主體信用基本資訊, 並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和信用資訊共用平臺進行共用, 為開展失信聯合懲戒和守信聯合激勵提供支撐, 促進招標採購市場主體信用自律, 引導誠信體系建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