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銀川三男子以幫找工作名字實施詐騙

在諸多騙術被媒體揭露出來的同時, 有一些騙術卻還是屢屢得手, 不過在法律面前終會現形。 3月26日, 銀川市檢察院發佈一起典型案例, 一農民和兩個繼子一起, 以找工作為名詐騙被判刑。

施某是一個初中文化水準的普通農民, 與兩個繼長子熊某和熊某某共同生活後, 琢磨出一套行騙手段。 2013年至2015年間, 施某謊稱自己是某單位領導, 利用熊某正在交往女朋友, 實施自己的詐騙行為。 第一個受害者是謝某(化名)和王某(化名), 施某以找工作、辦退休等名目, 騙取二人10萬元。 期間, 施某通過王某又認識了劉某(化名)、趙某(化名),

並以給劉某兒子找工作、劉某丈夫評職稱為由, 騙取劉某3萬餘元。 以給趙某找工作為由, 騙取3000元。

第一波行騙結束後, 施某又盯上了繼子熊某的新女友張某(化名), 以為張某及其弟張某某(化名)安排工作為由, 騙取現金3萬餘元。 施某另以安排工作為由騙取陳某(化名)1200元。

檢察機關查明, 這一系列詐騙行為, 情節其實並不複雜, 只不過三人分工明確, 相互掩護, 所以才能得逞。 施某行騙過程中, 施某的兩個繼子負責介紹被詐騙物件, 隱瞞繼父的真實身份, 施某出面周旋, 安排受害者參加軍訓、扶貧等, 打消受害者的疑慮, 施某先後總計詐騙金額達18萬餘元, 其中, 繼長子參與詐騙金額13萬餘元, 繼次子參與詐騙金額3萬餘元。

銀川市人民檢察院的建議被同級法院採納後, 施某父子三人歷經兩審後以詐騙罪獲刑, 施某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 並處罰金九萬元;熊某被判有期徒刑二年, 並處罰金二萬;熊某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並處罰金一萬元。

檢察官提醒市民朋友們應當提高警惕, 找工作過程中應選擇正規途徑, 拒絕並且抵制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利益, 不應輕信非法獲利的誘惑, 一旦發現上當受騙, 及時舉報, 通過法律手段維護利益。

銀川新聞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田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