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不科學的飲水對孩子危害大

在生命運動過程中, 水是僅次於氧的重要營養素和生命要素。 可以說, 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人類和其他所有生物都無例外。

孩子飲水有多重要?

由於在生活中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水並且利用它, 所以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水是一種多麼重要的營養素。 對於喝水這件事, 許多人並沒有放太多心思, 殊不知, 喝水是要講科學的。 由於兒童水代謝的特殊生理特點, 不科學的飲水對兒童造成的不良影響比成人更大。

喝不夠水也會營養不良

實際上, 水中蘊含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兒童由於生長發育快, 對營養需求高,

而自身消化吸收功能又尚不完善, 正確的膳食行為仍有待建立。 據有關資料稱, 人體需要的5%~20%的微量元素是從水中獲得的, 而這些成分配比適當, 才有利於兒童發育的要求。 ”北京瑪麗婦嬰醫院的杜曉燕醫生說, “除此之外, 人體大分子多糖、蛋白質消化水解等等也需要水的參與。 ”

中國兒童營養與健康總顧問王如文教授說, 從胎兒出生以至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 其體內的水大部分是由6個水分子組成的有序水團, 被稱為“糰粒水”, 它能夠自如地穿過細胞膜, 輸送營養、排除廢物, 保持細胞之間正常的資訊傳送與交換。

可見, 水不僅具有構成人體正常組織的功能, 還能夠運送營養和廢物, 為生理代謝提供溶液環境,

使物質平衡、物質運輸吸收更加有效。 因此, 美國哈佛大學把水排在人類營養結構的第一位。 有權威宣稱“水是世界上最好的藥”。

年齡越小 需水量越大

有人認為, 小孩個頭小、年齡小, 不需要喝太多的水。 其實, 這是一個誤區。

人體所含水分在人體各種組織及器官中佔有最大的構成比, 水分含量因年齡、性別而又不同。 新生兒體液約為體重的75%~80%, 1歲到14歲兒童約為65%~70%。 而健康成年男性約為60%, 成年女性約為55%, 老年男性約為50%, 老年女性約為45%。 年齡越小, 水占體重的比重就越大。 這就是為什麼越年輕越水靈的原因。

體液是人體的基本組成部分, 是保持生理平衡的重要條件。 水又是體液中的主要成分, 它與電解質、酸鹼度、滲透壓等的動態平衡有賴於神經、內分泌、呼吸,

特別是腎臟等系統的正常調節功能。 按單位體重來計算, 兒童的水、電解質、酸堿及食物成分的進出量較成人更大, 其腎功能又不如成人健全, 所以常常不能抵禦及糾正水或酸堿平衡的紊亂, 並極易受疾病和外界環境、飲與食不安全的影響而失調。

正常人每日水的排出量和攝入量是平衡的。 水的需要量與新陳代謝、攝入熱量、食物性質、經腎臟排除溶質量、不顯性失水、活動量及環境溫度等都有關聯。 而兒童水的需要量較之成人要大, 交換律快, 其主要原因為小兒生長發育快, 活動量大, 機體新陳代謝旺盛;攝入熱量、蛋白質和經腎臟排除的溶質量均較高;體表面積相對大, 呼吸頻率也快, 所以兒童單位面積需水量比成人更多。

並且兒童愈小, 每日需水量就愈多。

腎臟是唯一能完成水在體內的平衡調節的重要器官。 而小兒的體液調節功能相對不成熟。 腎功能正常時, 水分攝入多, 尿量就多;水分攝入量少或有額外的體液丟失(如大量出汗、嘔吐、腹瀉等)而體液又無法及時補充時, 機體即通過調節腎功能, 提高尿的比重, 以減少尿量的方式來排泄體內的代謝產物, 最終使水的丟失盡可能減少。

小兒年齡越小, 腎臟的濃縮和稀釋功能越不成熟。 當攝入水量不足或失水量增加時, 容易超過腎臟濃縮能力的限度, 發生代謝產物滯留和高滲出脫水, 容易導致水腫和低鈉血症。 年齡越小, 腎臟排鈉、排酸、產氨能力越差,

因而也越容易發生高鈉血症和酸中毒。

水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可引起體液失衡發生機體脫水。 兒童時期, 尤其是嬰幼兒時期, 腹瀉是引起脫水的常見主要原因。 在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中, 奶食餵養外未補充足夠的水分有時也會發生脫水並伴有發熱。 在現實生活中, 以牛奶人工餵養嬰兒時容易忽視全日總的水攝入量不足的問題, 從而導致嬰兒脫水, 家長應充分重視。 脫水會引發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紊亂, 繼發體液酸堿失衡。 對急性腹瀉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脫水和水電失衡的患兒, 若不及時治療常常會危機生命。 對亞急性或慢性病患兒, 水和電解質失衡更常是兒童營養不良及處於亞健康狀態的重要原因。

飲料不能代替水

水既然如此重要, 那就要重視它的補充,即攝入。兒童攝入水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飲食:如粥、湯、奶等流食中;

2.果蔬類:含水量大的水果、果汁、蔬菜汁等;

3.飲料:各種水果類、營養類的飲料等;

4.飲水:包括白開水、純淨水、礦泉水等。

前三種攝入方式因含水量小,遠遠滿足不了機體的需要,補充水分還是要以飲水為主要途徑。特別值得說說的是飲料。因為飲料口感豐富,容易滿足孩子,利於孩子們主動引用,但如果以飲料代替飲水,其潛在的負面影響較大。

研究表明,長期飲用含糖的飲料,不僅增加體重,而且使糖尿病發病危險性增高。這是因為長期持久的攝入高糖飲料,反復不斷地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胰島B細胞疲乏,分泌胰島素水準下降,血液中得糖由於缺乏胰島素而不能被人體利用,血糖升高,造成糖尿病。

另外,高糖飲料中還含有香精、色素等其他物質,長期攝入對兒童有害無益。此外,此種飲料中有機物較多,在人體內代謝產物的性質偏酸,若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血液的酸堿平衡失調,容易對他們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另外,礦泉水中的礦物質成分種類不確定,離子數目含量不相同,分子結構大等原因,也不適合兒童長期單一飲用。

給孩子喝新鮮白開水

有的商家推出了針對嬰幼兒的飲用水。其實喝水大可不必這樣大費周折。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于康教授建議大家,喝水要喝符合國家飲水標準的水,首選就是白開水。

研究發現,開水自然冷卻後,水中得氯離子一般比自然水降低5%,其生物活性卻比自然水高處4~5倍,與人體細胞裡的水十分相似,因而易於穿透細胞膜被人體吸收利用。

煮開並沸騰3分鐘的開水可以殺死生水中的多種致病微生物,避免影響孩子的肝解毒和腎排泄的功能。大家不要讓孩子喝放置時間過長的水或者隔夜重煮的水,可能會將亞硝酸鹽攝入體內,引起中毒。

莫等口渴再喝水

孩子該喝多少水呢?純母乳餵養的半歲內嬰兒,由於腎臟的溶質負荷僅為牛乳餵養嬰兒的1/3~1/4,母乳中得水分足夠腎臟排除代謝產物之用,因而不必另外喂水。而牛乳餵養兒則必須在餵奶外另行喂水以保持水的平衡和充分的水分排出體內代謝廢物。

一歲以上的兒童,每日飲水300毫升左右;2歲以上的兒童,每日飲水300~400毫升;3歲以上的兒童,每日飲水500~600毫升。這是一個參考值,具體情況要根據季節等進行調適。

若水的攝入量低於每日每千克體重60毫升,則將出現脫水症狀和體征,而且年齡越小越嚴重。任何原因引起的兒童脫水都是危及健康的重要信號,不可大意。

從生理上看,當兒童體液總量減少1%並逐漸接近2%時,兒童不僅口渴、少尿,還伴有明顯的喝水願望。但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兒童口渴嚷嚷要喝水的時候才給予補充,而是應該在日常生活活動的間歇適時、分次、少量喝水。

醫生建議家長,教會稍大一點的孩子,發現自己尿液偏黃就要及時喝水。喝水時,要一口一口慢慢喝,不能過急過快,以免嗆著或者將空氣一併吞下,引起腹脹或者打嗝。

最後,專家還給出了孩子喝水的兩點建議:

飯後不宜大量飲水。若飯後大量飲水,容易稀釋胃液,減弱消化功能。建議在兩餐之間適量飲水。高蛋白膳食後,要適當多喝水,幫助及時排泄蛋白質代謝中產生的尿素和硫酸化合物等。

睡前少喝、睡後多喝。睡前喝太多的水,容易造成眼皮浮腫或尿床。經過一晚的睡眠,人體會流失一定量的水分。早上起床空腹喝水有益血液迴圈,促進大腦清醒。

孩子水分滿足的標誌有兩個:一是孩子不覺得口渴。二是早上起床飲完水後兩小時內應有1次排尿或上下午各有2次以上有尿意的排尿。

那就要重視它的補充,即攝入。兒童攝入水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飲食:如粥、湯、奶等流食中;

2.果蔬類:含水量大的水果、果汁、蔬菜汁等;

3.飲料:各種水果類、營養類的飲料等;

4.飲水:包括白開水、純淨水、礦泉水等。

前三種攝入方式因含水量小,遠遠滿足不了機體的需要,補充水分還是要以飲水為主要途徑。特別值得說說的是飲料。因為飲料口感豐富,容易滿足孩子,利於孩子們主動引用,但如果以飲料代替飲水,其潛在的負面影響較大。

研究表明,長期飲用含糖的飲料,不僅增加體重,而且使糖尿病發病危險性增高。這是因為長期持久的攝入高糖飲料,反復不斷地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胰島B細胞疲乏,分泌胰島素水準下降,血液中得糖由於缺乏胰島素而不能被人體利用,血糖升高,造成糖尿病。

另外,高糖飲料中還含有香精、色素等其他物質,長期攝入對兒童有害無益。此外,此種飲料中有機物較多,在人體內代謝產物的性質偏酸,若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血液的酸堿平衡失調,容易對他們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另外,礦泉水中的礦物質成分種類不確定,離子數目含量不相同,分子結構大等原因,也不適合兒童長期單一飲用。

給孩子喝新鮮白開水

有的商家推出了針對嬰幼兒的飲用水。其實喝水大可不必這樣大費周折。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于康教授建議大家,喝水要喝符合國家飲水標準的水,首選就是白開水。

研究發現,開水自然冷卻後,水中得氯離子一般比自然水降低5%,其生物活性卻比自然水高處4~5倍,與人體細胞裡的水十分相似,因而易於穿透細胞膜被人體吸收利用。

煮開並沸騰3分鐘的開水可以殺死生水中的多種致病微生物,避免影響孩子的肝解毒和腎排泄的功能。大家不要讓孩子喝放置時間過長的水或者隔夜重煮的水,可能會將亞硝酸鹽攝入體內,引起中毒。

莫等口渴再喝水

孩子該喝多少水呢?純母乳餵養的半歲內嬰兒,由於腎臟的溶質負荷僅為牛乳餵養嬰兒的1/3~1/4,母乳中得水分足夠腎臟排除代謝產物之用,因而不必另外喂水。而牛乳餵養兒則必須在餵奶外另行喂水以保持水的平衡和充分的水分排出體內代謝廢物。

一歲以上的兒童,每日飲水300毫升左右;2歲以上的兒童,每日飲水300~400毫升;3歲以上的兒童,每日飲水500~600毫升。這是一個參考值,具體情況要根據季節等進行調適。

若水的攝入量低於每日每千克體重60毫升,則將出現脫水症狀和體征,而且年齡越小越嚴重。任何原因引起的兒童脫水都是危及健康的重要信號,不可大意。

從生理上看,當兒童體液總量減少1%並逐漸接近2%時,兒童不僅口渴、少尿,還伴有明顯的喝水願望。但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兒童口渴嚷嚷要喝水的時候才給予補充,而是應該在日常生活活動的間歇適時、分次、少量喝水。

醫生建議家長,教會稍大一點的孩子,發現自己尿液偏黃就要及時喝水。喝水時,要一口一口慢慢喝,不能過急過快,以免嗆著或者將空氣一併吞下,引起腹脹或者打嗝。

最後,專家還給出了孩子喝水的兩點建議:

飯後不宜大量飲水。若飯後大量飲水,容易稀釋胃液,減弱消化功能。建議在兩餐之間適量飲水。高蛋白膳食後,要適當多喝水,幫助及時排泄蛋白質代謝中產生的尿素和硫酸化合物等。

睡前少喝、睡後多喝。睡前喝太多的水,容易造成眼皮浮腫或尿床。經過一晚的睡眠,人體會流失一定量的水分。早上起床空腹喝水有益血液迴圈,促進大腦清醒。

孩子水分滿足的標誌有兩個:一是孩子不覺得口渴。二是早上起床飲完水後兩小時內應有1次排尿或上下午各有2次以上有尿意的排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