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FM90.1」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走近林徽因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

走進林徽因

她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

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

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

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

她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

她更是一個聰慧的女子

既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

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

她就是一代才女林徽因

請聽廣播文學節目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走近林徽因》

本期播讀

龍海廣播電視臺 主持人 楊昭彥

幾場梅雨, 幾卷荷風, 江南已是煙水迷離。 小院裡濕潤的青苔在雨中純淨的生長。 這個季節, 許多人都在打聽關於蓮荷的消息, 以及茉莉在黃昏浮動的神秘幽香。 不知多少人會記得有個女子, 曾經走過人間四月天, 又與蓮開的夏季有過相儒以沫的約定。

一個人, 一本書, 一杯茶, 一簾夢。 有時候, 寂寞是這樣叫人心動, 也只有此刻, 世事才會如此波瀾不驚。 有人說, 她是個冰潔的女子, 所以無論人間如何變遷, 她都有著美麗的容顏。 有人說, 她是個理智的女子, 不管面臨怎樣的誘惑,

最後都可以全身而退。 她就是林徽因, 出生於杭州, 是許多人夢中期待的白蓮。 她在雨霧之都倫敦, 發生過一場空前絕後的康橋之戀。 她愛過三個男子, 愛得清醒, 也愛得平靜。 徐志摩為她徜徉在康橋, 深情地等待一場舊夢可以歸來。 梁思成與她攜手走過千山萬水, 為完成使命而相約白頭。 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 癡心不改地守候一生。 可她懂得人生飄忽不定, 要學會隨遇而安。 因此, 林徽因轉身就是天涯, 將她的初戀連同她深愛的男子丟棄在異國他鄉, 她的不辭而別令徐志摩在倫敦的煙雨中惆悵難醒。 但他卻連怪怨她的勇氣都沒有, 因為徐志摩知道林徽因離他而去的緣由。 他所能做的, 就是結束當下一切的糾纏,
讓自己做個清白的人。 徐志摩以為, 唯有清白, 才配擁有清雅如蓮的林徽因。

就當做是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恩情都散作了雲煙。林徽因是一個不願意追悼過往的人,她既然會選擇悄悄離別,就沒有想過再要回頭,儘管她離開徐志摩回國後,在培華女子中學讀書有足夠時間來考慮自己的婚姻。她甚至也多次把徐志摩擺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將他與別的男子衡量,論才華、論情感,徐志摩無疑勝過梁思成。

可林徽因畢竟是官宦世家,又是京城名媛,這位留過洋的新時代女性,其實骨子裡還保持著傳統的思想。她如何去嫁給一個有婦之夫的徐志摩,就算徐志摩為她離婚,拋棄張幼儀,可驕傲的林徽因,亦不肯接受這樣的結果。她可以忍,再愛也能忍,這就是林徽因,永遠給人潔淨的白色。又或許她原本就是個懦弱女子,沒有勇氣為愛情而付出更多,她要的是安穩,是一生的清白。她甚至冷靜地說過一句話:“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而徐志摩相比卻對愛有了勇敢的承擔,他說過:“我這一輩子隻那一春,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們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人與人真的不同,兩個相愛的人分開之後,一個人極力想要擦去過往痕跡,另一個人則想珍藏曾經的美好。誰都沒有錯,只是對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林徽因是個清澈的人,她不願背負過去,只想平和地活在當下,告訴所有的人,她一如既往的美好,永遠不會讓自己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在自己的一首詩裡寫道:

我情願成一片落葉,

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

或流雲一朵,在湛藍天,

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但抱緊那傷心的標誌,

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

在黃昏,夜半,躡著腳走,

全是空虛,再莫有溫柔;

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

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

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

這些個淚點裡的情緒。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痕跡

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經在這世界裡活過。

這是多麼決然的詩,再沒有些牽連,“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經在這世界裡活過”。之前我對林徽因許多感覺原來都有差錯。或許在許多人心裡,林徽因就是一個柔弱清純的女子,每天捧著一本書詩意地活著,然而不是這樣的,林徽因其實是一個異常沉靜的女子,當我們以為愛會灑落成滿地凋零的花瓣,她卻可以做到不露痕跡。

那時的林徽因還不滿十八歲,如此坦然平靜地面對離別,實在令人嘆服。就算她是假裝風輕雲淡,她亦成功了,因為她的離去令年長她八歲的徐志摩支離破碎。茫然失措間,他亦想為自己的傷痛狡辯,用詩歌告訴別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偶然地遇見,偶然地交集,又偶然地分開。徐志摩在詩中寫道: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

真的是這般,“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曾經交集時刹那間的光芒已然消散,到後來彼此的心間到底留下怎樣的印記,誰還顧得了那許多。徐志摩是林徽因生命裡第一個男子,他給了她所有詩意浪漫的美好想像,所以林徽因會將他珍藏在內心最純淨的角落,不對人輕易提起。不提起並不意味忘記,後來林徽因和徐志摩一直交往,做著清淡如水的知己,仿佛從來沒有發生過那場康橋之戀,仿佛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別離。

回頭試想,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沒有誰辜負了誰。他們就像兩塊濕潤的美玉,倘若結合在一起,反而更易破碎。彼此遙遙相望,默默欣賞,不失為一種幸福。林徽因用理智超越了情感,用一種優雅平和地姿態端然於紅塵之上。所以每個人想起林徽因,都覺得她太過潔淨,太過美好,像蓮,不敢採摘;像風,縹緲難捉。

而我讀林徽因的詩,與她親近得越發覺得以往對她的認識真的太過淺薄。又或許每個人都有多面性,而展現給世人的則是最不經意的那一面。我佩服那些可以隱忍的人,將自己的苦痛掩映得那麼深,只取快樂與別人分享,其實內心的悲傷早已氾濫成災,卻看上去若無其事,歲月安好。

也許林徽因就是這樣的女子,以前覺得她溫柔多情,如今竟品出了淡淡的薄涼。一如窗外這淅瀝的春雨,撩人心懷,卻也滋生涼意。誰說人間四月都是豔陽天,誰說人生有情月長圓,也許我們要將世間冷暖皆嘗遍,才真的可以視前塵過往為雲煙。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是夢中期待的白蓮,是愛,是曖……這樣的詩句仿佛來自天籟,純淨而輕靈。幾程山水,千般故事,皆化作夢幻泡影。林徽因和我們一樣來人間匆匆走過一遭,了卻塵緣,又將奔赴另一道煙水之岸。這就是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的女子——林徽因。

廣播文學節目《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走近林徽因》播送完了,感謝收聽,再會。

就當做是一場夢,夢醒之後,一切恩情都散作了雲煙。林徽因是一個不願意追悼過往的人,她既然會選擇悄悄離別,就沒有想過再要回頭,儘管她離開徐志摩回國後,在培華女子中學讀書有足夠時間來考慮自己的婚姻。她甚至也多次把徐志摩擺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將他與別的男子衡量,論才華、論情感,徐志摩無疑勝過梁思成。

可林徽因畢竟是官宦世家,又是京城名媛,這位留過洋的新時代女性,其實骨子裡還保持著傳統的思想。她如何去嫁給一個有婦之夫的徐志摩,就算徐志摩為她離婚,拋棄張幼儀,可驕傲的林徽因,亦不肯接受這樣的結果。她可以忍,再愛也能忍,這就是林徽因,永遠給人潔淨的白色。又或許她原本就是個懦弱女子,沒有勇氣為愛情而付出更多,她要的是安穩,是一生的清白。她甚至冷靜地說過一句話:“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而徐志摩相比卻對愛有了勇敢的承擔,他說過:“我這一輩子隻那一春,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們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人與人真的不同,兩個相愛的人分開之後,一個人極力想要擦去過往痕跡,另一個人則想珍藏曾經的美好。誰都沒有錯,只是對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林徽因是個清澈的人,她不願背負過去,只想平和地活在當下,告訴所有的人,她一如既往的美好,永遠不會讓自己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在自己的一首詩裡寫道:

我情願成一片落葉,

讓風吹雨打到處飄零;

或流雲一朵,在湛藍天,

和大地再沒有些牽連。

但抱緊那傷心的標誌,

去觸遇沒著落的悵惘;

在黃昏,夜半,躡著腳走,

全是空虛,再莫有溫柔;

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

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

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

這些個淚點裡的情緒。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痕跡

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經在這世界裡活過。

這是多麼決然的詩,再沒有些牽連,“忘掉曾有這世界、有你;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經在這世界裡活過”。之前我對林徽因許多感覺原來都有差錯。或許在許多人心裡,林徽因就是一個柔弱清純的女子,每天捧著一本書詩意地活著,然而不是這樣的,林徽因其實是一個異常沉靜的女子,當我們以為愛會灑落成滿地凋零的花瓣,她卻可以做到不露痕跡。

那時的林徽因還不滿十八歲,如此坦然平靜地面對離別,實在令人嘆服。就算她是假裝風輕雲淡,她亦成功了,因為她的離去令年長她八歲的徐志摩支離破碎。茫然失措間,他亦想為自己的傷痛狡辯,用詩歌告訴別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偶然地遇見,偶然地交集,又偶然地分開。徐志摩在詩中寫道: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

真的是這般,“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曾經交集時刹那間的光芒已然消散,到後來彼此的心間到底留下怎樣的印記,誰還顧得了那許多。徐志摩是林徽因生命裡第一個男子,他給了她所有詩意浪漫的美好想像,所以林徽因會將他珍藏在內心最純淨的角落,不對人輕易提起。不提起並不意味忘記,後來林徽因和徐志摩一直交往,做著清淡如水的知己,仿佛從來沒有發生過那場康橋之戀,仿佛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別離。

回頭試想,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沒有誰辜負了誰。他們就像兩塊濕潤的美玉,倘若結合在一起,反而更易破碎。彼此遙遙相望,默默欣賞,不失為一種幸福。林徽因用理智超越了情感,用一種優雅平和地姿態端然於紅塵之上。所以每個人想起林徽因,都覺得她太過潔淨,太過美好,像蓮,不敢採摘;像風,縹緲難捉。

而我讀林徽因的詩,與她親近得越發覺得以往對她的認識真的太過淺薄。又或許每個人都有多面性,而展現給世人的則是最不經意的那一面。我佩服那些可以隱忍的人,將自己的苦痛掩映得那麼深,只取快樂與別人分享,其實內心的悲傷早已氾濫成災,卻看上去若無其事,歲月安好。

也許林徽因就是這樣的女子,以前覺得她溫柔多情,如今竟品出了淡淡的薄涼。一如窗外這淅瀝的春雨,撩人心懷,卻也滋生涼意。誰說人間四月都是豔陽天,誰說人生有情月長圓,也許我們要將世間冷暖皆嘗遍,才真的可以視前塵過往為雲煙。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是夢中期待的白蓮,是愛,是曖……這樣的詩句仿佛來自天籟,純淨而輕靈。幾程山水,千般故事,皆化作夢幻泡影。林徽因和我們一樣來人間匆匆走過一遭,了卻塵緣,又將奔赴另一道煙水之岸。這就是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的女子——林徽因。

廣播文學節目《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走近林徽因》播送完了,感謝收聽,再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