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1號豎井副井開挖突破500米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1號豎井副井開挖突破500米

刷新國內鐵路建設深度記錄

正在建設的世界第七、亞洲第一長隧——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 在8月15號這天刷新了一項國內記錄:1號豎井副井井筒掘砌至502.9米, 刷新國內鐵路建設深度記錄。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全長34.58公里, 設有1號、2號兩座豎井, 其中1號主井深762.59米, 副井深764.74米, 為國內最深的鐵路豎井。 豎井作為高黎貢山隧道重要的輔助施工通道和運營後的通風通道, 對於加快主洞施工和後期通風、供氧等有著及其重要意義, 加快豎井施工進度是早日實現正洞全面開工和鐵路早日通車的必備條件,

但是豎井的施工並不那麼容易。

邵林江是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一分部的現場技術員, 他每天“全副武裝”後便要下到這個深不見底的井下開始一天的工作。

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一分部現場技術員邵林江介紹:下井穿的這個衣服大概有五到六斤重, 它有防水功能所以不透氣, 穿在身上比較悶熱。 井裡面, 風動鑽機的隆隆聲對人的聽力影響非常大, 加之粉塵、湧水不斷, 環境相當惡劣, 一不小心還會有高處墜落的危險。

像邵林江這樣奮鬥在建設一線的工人共有156人, 除了每天要應對井下險惡及艱苦的施工環境外, 有著“三高四活躍”的高黎貢複雜的山地質構造又成了施工最大最困難的考驗,

施工過程中極易發生坍塌、湧水、突泥等風險。 其中在開工以來, 湧水困擾從未間斷, 為攻克這個難題, 建設者們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積極進行技術攻關, 通過項目技術骨幹長期探索和國內專家指導後大膽嘗試了“大段高注漿”施工法, 突破瓶頸限制。

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一分部工程部副部長魏永傑告訴記者, 豎井施工, 因為水量比較大, 前期按照設計採用30到50米的小段高工作面進行注漿, 工序轉換比較頻繁, 效率比較低, 導致豎井開挖平均每月進尺也就是20米。 後期為了改變這種現狀, 經過內部研究和技術突破, 他們採用這種80米的大段高進行注漿, 可以將井筒的水堵住,

開挖施工後, 堵水效果也比較明顯, 後期由前期的20米每個月提高到30米每個月, 效率有了質的提升。

在“大段高注漿”施工法中, 放棄普通水泥, 改用“超細水泥漿液”是建設者們又一次大膽而有效的嘗試。

大瑞鐵路工程項目經理部一分部生產副經理李東介紹說, 在豎井築建過程中, 這個基岩的裂隙很小, 普通水泥很難注進去, 達不到堵水的效果。 通過注漿試驗, 採用比普通水泥要細3倍左右的超細水泥, 才達到了開挖的條件, 築建效果好。

面對重重困難, 建設者們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勇於創新大膽嘗試的氣魄進行攻堅,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傲人的成績。 如今, 在建設者們的努力下, 按照計畫1號豎井副井施工已達到502.9米、主井施工達到425.5米,

2號豎井施工也正有序推進中。 成績的取得不僅彰顯了“中國力量”, 也為同類工程的施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儲永娟 趙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