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洪災過後如何防範林業病蟲害暴發

近期, 我國多地出現強降雨天氣, 湖南、廣西、遼寧等多省(區)發生洪澇災害。 極端天氣是否會加大林業有害生物暴發成災的可能性?洪災過後應該如何更好地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帶著疑問, 記者採訪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外來有害生物與植物檢疫學科組首席專家趙文霞, 以及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的有關工作人員。

洪災過後病菌易侵入受損植株

“暴雨洪災容易引起當地原有的一些森林病害蔓延。 ”趙文霞說, 細菌通過水流傳播, 大風暴雨會擴大真菌孢子的傳播範圍, 加之大風暴雨會引起植株損傷,

病菌容易侵入植株引發病害。 因此, 洪澇災害容易導致一些由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森林病害的蔓延, 甚至暴發成災。

趙文霞告訴記者, 森林病害主要威脅人工林, 以當地原有的病害為主, 原始林發生病害的情況比較少。 北方種植楊樹比較多, 楊樹黑斑病危害較為嚴重。 楊樹黑斑病屬真菌性病害, 孢子會通過洪水蔓延開來, 引發疫情的擴散。 陰雨連綿、光照不足、空氣濕度大所形成的長時間的高溫高濕環境, 為黑斑病病原菌萌發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容易導致楊樹黑斑病大面積暴發, 造成楊樹提前落葉, 嚴重削弱樹勢。 在南方, 暴雨洪災容易引起桉樹青枯病、松樹枯梢病等森林病害蔓延, 甚至大規模暴發。

尤其是松樹枯梢病, 七八月份是其病原真菌孢子飛散期, 雨水較多會把孢子帶到更遠的地方, 病害發生面積容易擴大。

暴雨洪災過後, 林農尤其是苗圃、果園經營者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來盡可能減小林業病蟲害帶來的損失?

趙文霞介紹, 發生洪澇災害後, 林農一方面要及時排水, 並扒開樹盤下的土壤, 使水分儘快蒸發, 讓部分根系接觸空氣;再根據天氣狀況, 在1-3天后重新覆土, 以防根系曝曬受傷。 林農還要盡可能清理乾淨植物葉片上的泥漿等雜物, 並適時鬆土, 增強樹體的抗病、抗逆能力。 如果植株因大風出現倒伏, 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扶正樹體。

另一方面, 暴雨後形成的高溫高濕環境, 為落葉病、穿孔病、輪紋病、炭疽病、黑星病等各類病害的蔓延提供了有利條件。

林農要根據天氣、林木種類、當地易發生的林木病害種類等情況, 適時噴灑抑制細菌、黴菌類病原的藥劑進行大面積消毒。 如果發現有部分植株出現病情, 林農要儘快通過修剪枝條等方式, 清除已感染疾病的枝條、葉片, 從而盡可能阻隔病毒, 防止林木病害進一步傳播。

警惕暴雨後持續高溫引發蟲害

據介紹, 暴雨後若出現持續高溫天氣, 會使食葉害蟲和蛀幹害蟲耗氧量變大, 呼吸代謝增高, 害蟲體內各種新陳代謝旺盛, 生長發育加快, 對寄主的危害性增強。 記者從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總站獲悉, 今年下半年, 松材線蟲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 膠東半島、浙閩粵東南沿海、秦巴山區、鄂西南、贛中南、遼東半島等地新發疫情的可能性極高。

松鑽蛀害蟲危害加重, 其中松褐天牛在渝中、桂東、浙南以及贛、鄂大部, 華山松大小蠹在秦嶺山區, 切梢小蠹在雲貴川偏重發生。 食葉害蟲危害略有加重, 其中馬尾松毛蟲將在皖南、湘西南、贛中、桂東南等地偏重發生, 楊樹舟蛾在江漢、黃淮海等地危害加重。

森防總站工作人員提醒林農在防範以上主要蟲害的同時, 密切關注其他當地經常發生的蟲害的蟲口密度。 例如, 竹林種植戶要注意防治黃脊竹蝗, 今年下半年黃脊竹蝗可能在湖南、江西呈高發態勢。 竹農在採取人工挖卵、噴藥防治、誘殺等防治措施的同時, 可釋放白僵菌, 使初生的跳蝗感染白僵菌而死亡,

或在林間栽植泡桐樹, 引誘繁殖竹蝗天敵紅頭芫菁, 實現生物防治。 南方地區種植楊樹、柑橘、柳樹、桉樹、泡桐等闊葉樹的林農, 要注意觀測雲斑天牛蟲口密度, 若有大面積發生趨勢要及時進行噴藥防治, 同時可以在其幼蟲危害期採取毒簽防治, 或將浸泡過敵敵畏的棉球塞入排糞孔的方式進行防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