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雞蛋大的葫蘆上刻百首唐詩,雞都暈了他遊刃有餘

葫蘆文化是中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甘肅臨夏家喻戶曉的旅遊景點八坊十三巷中有一家手工藝館, 裡面有位高級葫蘆雕刻大師,

名叫白正兵, 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他在雞蛋大的葫蘆上刻百首唐詩或人物, 實在讓人不可思議。

走進白老師古樸典雅的葫蘆館, 映入眼瞼的是大小不等, 神態各異的葫蘆作品, 仔細一瞧陳列在架上的每件作品都有簡單說明和獲獎證書。

看著這些琳琅滿目的葫蘆, 一般人都會認為它是現代電腦技術的合成品, 很難相信這是人工一筆一劃刻在葫蘆上的佳作。

攝影師有幸目睹了白老師精湛的雕刻技術, 只需一個葫蘆, 一把刻刀和幾隻彩色鉛筆, 在白老師能工巧匠的手裡,

立刻變得栩栩如生, 活靈活現, 讓人歎為觀止。

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 由於白正兵從小酷愛繪畫, 經常描摹各種花草人物鳥獸, 為他後來的葫蘆雕刻生涯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

從喜愛繪畫到輟學精雕葫蘆鑽研, 白正兵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 先後創作了一大批深受大眾喜聞樂見的雕刻作品。

其中代表作品有《一百羅漢圖》、《十八羅漢圖》、《八仙過海圖》等一系列作品, 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其中代表作品有《一百羅漢圖》、《十八羅漢圖》、《八仙過海圖》等一系列作品,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從白老師口中得知,在有限的空間上構思出一個個完整的畫面,需要一氣呵成,若有人打擾或中途停止,就會導致作品半途而廢。

而葫蘆的選材也是極其精細的,他在創作每件作品時,從視覺角度出發,以長卷形式構圖,計算葫蘆長度,精確計算整體圖案,再安排構圖、雕刻。

白正兵對雕刻葫蘆情有獨鍾,在雕刻中忘卻自我,成就自我。任世琛 李昌寧 報導攝影,史曉英 文字校審。

其中代表作品有《一百羅漢圖》、《十八羅漢圖》、《八仙過海圖》等一系列作品,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從白老師口中得知,在有限的空間上構思出一個個完整的畫面,需要一氣呵成,若有人打擾或中途停止,就會導致作品半途而廢。

而葫蘆的選材也是極其精細的,他在創作每件作品時,從視覺角度出發,以長卷形式構圖,計算葫蘆長度,精確計算整體圖案,再安排構圖、雕刻。

白正兵對雕刻葫蘆情有獨鍾,在雕刻中忘卻自我,成就自我。任世琛 李昌寧 報導攝影,史曉英 文字校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