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鄉有個“大學村”連年有人考上大學

點擊查看原圖

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這些讓許多學生家長羡慕的大學, 在田口村, 卻是村民們聊天時經常提到的名字, 因為有許多村民的孩子, 就曾在這些大學讀書。 恢復高考40年來, 該村幾乎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學, 有的還考上重點大學, 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學村”。 8月11日, 《文化週末》記者來到金鄉縣的雞黍鎮田口村, 發現了這裡連年高考榜上有名的秘密。

不比吃穿比學習, 三百農戶壘起“大學村”

在田口村, 記者發現這裡讀書氣氛很濃, 除了田地間忙農活的, 大人一般在家監督、指導孩子看書和寫作業。

據田口村黨支部書記李天鵬介紹, 田口村位於鎮駐地東北4公里, 南臨348省道, 東臨來河。 田口村下麵又有陳口、田口、後裡街三個自然村, 全村共300餘戶, 1000多口人, 耕地面積1680畝, 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 所以, 從上世紀恢復高考開始, 在這裡, 家家戶戶比的不是吃穿, 而是看看誰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學。 “雖說我們的村不大, 從恢復高考開始, 至今已經走出六十多名大學生了, 其中不乏重點大學。 研究生也有十多位, 還有幾個博士呢!”一位元村民告訴記者, “我們都是本本分分的莊稼人,

掙不了多少錢, 給孩子提供不了更好的學習條件。 我就只能教育她, 只有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名女村民接過話茬, “這幾年俺村年年都有孩子考上重點大學, 最多的一年得有四五個人。 ”“如果當年我沒有考上大學, 這輩子的生活會截然不同。 ”陳寶棟感慨地說:作為農民的兒子, 如果當年不想在莊稼地裡接受命運的安排, 那麼高考便是所有農家子弟“鯉魚躍龍門”的唯一機會。 “當時, 我在雞黍鎮擔任通訊員工作, 沒有複習資料, 沒有高考輔導班, 只能靠業餘自學, 時任公社黨委書記周光珍同志, 非常鼓勵支持我參加高考。 1978年3月, 送給我200斤糧票, 繼續發給我每月21元的工資, 讓我到大哥寶忠所在的金鄉師範插班脫產複習。
經過4個月的封閉苦讀, 參加了1978年7月全國統一高考, 以4門全及格的成績考入山東省濟寧商業學校, 成為恢復高考後村裡第一個考出去的學生。 ”

在那個“鯉魚跳龍門”的歲月, 只要考入大中專院校, 就意味著端上了鐵飯碗。 陳寶棟考上了, 當時全村轟動, 村民們就像過大年, 熱熱鬧鬧慶祝了好一陣子。 “大哥寶忠是我們兄弟5人的領路人, 在他的教育和資助下, 幾年的時間裡, 三弟寶松、四弟寶民先後考取了濟甯醫學院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我們家成了十裡八村遠近聞名的‘狀元之家’。 ”陳寶棟說道。

在陳家兄弟的影響下, 恢復高考後的40年中, 光陳口一個自然村就考出了四十多名大學生。 在羡慕中, 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讀書上學,

成為父老鄉親們的共同願望。 隨後, 田口、後裡街也開始有學生陸續考上大學, 還有的成了研究生、博士生和教授, 田口村成了金鄉縣出了名的“大學村”。

愛世界更愛老家, 大學生假期回村“當老師”

每年的暑假期間, 村裡考上大學的學生, 都會回到村裡, 在村民活動室裡給中小學生免費補習功課。 李天鵬說:“用村裡的喇叭一宣傳, 各家各戶都讓自己家的孩子來聽課。 最高峰時, 孩子能達到三四十人, 活動室裡坐不下, 有的孩子得站著聽課。 ”“在學校就參加過很多志願活動, 回家後看到村裡建起了集學習、健身、娛樂等於一體的村民活動室, 又有現成的桌椅條凳, 便想著為鄰里鄉親做點什麼。 ”在這為本村孩子補習的武漢大學研究生李新平說, 作為在讀大學生,可能做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拉近與村民的距離,在鍛煉自己的同時,還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到村裡的孩子們。“現在小學都開始接觸英語了,但我們農村的小朋友英語基礎都比較差,平時不敢開口說。現在補習上英語課,我都要他們大聲說出來。我想盡力幫他們把英語的基礎打好。”李新平說。

輔導班不僅為孩子輔導假期作業,還通過讀古文、講故事、唱歌、表演節目等形式,豐富孩子們的暑假生活,其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更是贏得了孩子們的認可。來補習的學生也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幾十人。“我們都願意聽老師講課,還經常到她家裡找她玩呢。”上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對李新平的喜愛溢於言表。

李新平告訴記者,其實我們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望,一點兒都不亞于城裡的孩子。能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反哺村裡的學弟學妹,不僅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豐富了社會經驗,還讓孩子們對志願行為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切身的感受,這個暑假也顯得格外有意義。“走在大街,聽到孩子們稱自己為老師,心裡還真有一種成就感呢。”

不攀掙錢攀學問,別的再好都不如學習好

陳寶義是田口村的一名村民,他把三個孩子都供成了大學生,成了全村人的榜樣。陳寶義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女兒陳玉米是專科學歷,二女兒陳玉花是碩士學歷,2009年考上的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生。兒子陳玉鋒是博士學位,1999年考入東北林業大學,隨後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的研究生和博士學位,現在北京工作。“吃不好,但要吃飽;穿不好,但要穿暖;學習上要趕好”。這是陳寶義經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話。對於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拼爹、拼富”現象,甚至個別地方有“讀書不如打工”的議論,對陳寶義幾乎沒有影響,他認准了“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陳寶義說:“讓孩子們不上學去打工,確實可以多賺兩年錢;也許早入社會闖蕩,也有可能做成老闆。可是現在,沒有知識的成功概率會越來越低,有了知識才能更好的就業,也更容易事業有成。”

如今,別的村莊村民們談論的話題,都是誰家孩子打工掙了錢,誰家買了小汽車,娶了媳婦。“俺們這個村和別的村不一樣,求學風氣濃厚,重教傳統優良,百姓不攀住房只比學習。”在田口村,鄉親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永遠是教育、是學習。家家省吃儉用也要供孩子讀書。李天鵬感慨地說:“村裡的老人們說,村裡人大多世世代代務農種地,歷史上也沒出過秀才舉人。但自從恢復高考之後,村裡已經考出了六十多名大學生。畢業後有的考取博士,有的在大學當教授,有的成了工程師,有的成了公務員,最多的還是當老師的。所以,俺村的四德榜上,專門評選出最美家庭,標準就是培養學生的有關內容。”

田口村為什麼會成為“大學生村”呢?陳寶棟說:“在這個村,家家戶戶比的不是吃穿,而是誰家的孩子更有出息。家長們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們學習都很勤奮。村民李專政考取的是中國石油大學,現在在美國定居。李馳2007年考上的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讀的是重慶大學,最後在上海交通大學讀的博士生。大家你追我趕,以考上重點大學為榮的社會好風氣。其次,是家人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田口村的人再苦再窮,哪怕賣屋賣房也會支持孩子們上學。有的家庭特別困難,實在拿不出上學的費用,街坊鄰居就會伸出援手,親朋好友也會慷慨解囊。”

如今,村裡除了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外,讀書看報仍舊是這個村的老習慣。今年的高考錄取工作已經結束,又有兩名學生考上大學,村裡老少們都很高興。這不僅是家長們的期望,也是整個村裡的榮譽。

作為在讀大學生,可能做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拉近與村民的距離,在鍛煉自己的同時,還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到村裡的孩子們。“現在小學都開始接觸英語了,但我們農村的小朋友英語基礎都比較差,平時不敢開口說。現在補習上英語課,我都要他們大聲說出來。我想盡力幫他們把英語的基礎打好。”李新平說。

輔導班不僅為孩子輔導假期作業,還通過讀古文、講故事、唱歌、表演節目等形式,豐富孩子們的暑假生活,其寓教於樂的學習方式更是贏得了孩子們的認可。來補習的學生也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幾十人。“我們都願意聽老師講課,還經常到她家裡找她玩呢。”上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對李新平的喜愛溢於言表。

李新平告訴記者,其實我們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望,一點兒都不亞于城裡的孩子。能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反哺村裡的學弟學妹,不僅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豐富了社會經驗,還讓孩子們對志願行為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切身的感受,這個暑假也顯得格外有意義。“走在大街,聽到孩子們稱自己為老師,心裡還真有一種成就感呢。”

不攀掙錢攀學問,別的再好都不如學習好

陳寶義是田口村的一名村民,他把三個孩子都供成了大學生,成了全村人的榜樣。陳寶義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女兒陳玉米是專科學歷,二女兒陳玉花是碩士學歷,2009年考上的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生。兒子陳玉鋒是博士學位,1999年考入東北林業大學,隨後又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的研究生和博士學位,現在北京工作。“吃不好,但要吃飽;穿不好,但要穿暖;學習上要趕好”。這是陳寶義經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話。對於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拼爹、拼富”現象,甚至個別地方有“讀書不如打工”的議論,對陳寶義幾乎沒有影響,他認准了“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陳寶義說:“讓孩子們不上學去打工,確實可以多賺兩年錢;也許早入社會闖蕩,也有可能做成老闆。可是現在,沒有知識的成功概率會越來越低,有了知識才能更好的就業,也更容易事業有成。”

如今,別的村莊村民們談論的話題,都是誰家孩子打工掙了錢,誰家買了小汽車,娶了媳婦。“俺們這個村和別的村不一樣,求學風氣濃厚,重教傳統優良,百姓不攀住房只比學習。”在田口村,鄉親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永遠是教育、是學習。家家省吃儉用也要供孩子讀書。李天鵬感慨地說:“村裡的老人們說,村裡人大多世世代代務農種地,歷史上也沒出過秀才舉人。但自從恢復高考之後,村裡已經考出了六十多名大學生。畢業後有的考取博士,有的在大學當教授,有的成了工程師,有的成了公務員,最多的還是當老師的。所以,俺村的四德榜上,專門評選出最美家庭,標準就是培養學生的有關內容。”

田口村為什麼會成為“大學生村”呢?陳寶棟說:“在這個村,家家戶戶比的不是吃穿,而是誰家的孩子更有出息。家長們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們學習都很勤奮。村民李專政考取的是中國石油大學,現在在美國定居。李馳2007年考上的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讀的是重慶大學,最後在上海交通大學讀的博士生。大家你追我趕,以考上重點大學為榮的社會好風氣。其次,是家人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田口村的人再苦再窮,哪怕賣屋賣房也會支持孩子們上學。有的家庭特別困難,實在拿不出上學的費用,街坊鄰居就會伸出援手,親朋好友也會慷慨解囊。”

如今,村裡除了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外,讀書看報仍舊是這個村的老習慣。今年的高考錄取工作已經結束,又有兩名學生考上大學,村裡老少們都很高興。這不僅是家長們的期望,也是整個村裡的榮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