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打呼並非“睡得香”,聽專家說說其中隱患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 報導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 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

本期人物: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 呼吸內科 —— 常麗

寶寶打呼嚕並非“睡得香”, 有可能是患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 若不及時給予干預, 有可能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等方面產生不良的影響。 而這種兒童時期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 就是常麗多年來關注和研究的方向。

作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下簡稱首兒所)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呼吸內科呼吸睡眠組組長,

常麗在臨床一線已經堅守了14年。

多年來憑藉著認真與嚴謹, 她始終遊走在臨床和科研之間, 完美切換 —— 八小時以內, 她專注於臨床, 而在業餘時間, 她希望可以利用一切可以支配的時間, 關注更多小兒呼吸睡眠相關的問題, 讓更多孩子們睡個好覺, 茁壯成長。

說得多一點, 問得多一點

白大衣外枚紅色的毛衣外套、淺粉色的水杯、深藍色的卡通布袋, 幾縷暖色調把急診室的空白牆面映襯得有了幾許溫馨和暖意。

根據工作安排, 最近的三個月, 常麗“駐紮”在急診室。 白天一個班次12個小時, 中間有兩次用餐時間。 筆者在跟訪的幾天裡發現, 儘管時間相對充裕, 但每次常麗都是匆匆吃過飯之後, 就很快回到診室, 前後時間30分鐘左右。

“急診患者多, 中間沒有停診時間, 出診醫生是輪流去吃飯的, 我吃完了就可以輪換其他大夫去吃飯了。 ” 常麗笑言。

日常生活中, 常麗的話不多, 可一旦出診就會立刻變得“囉嗦”起來。 對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兒, 她都會謹慎地再三詢問和囑咐。 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崔菲菲說, 工作中的常麗總是事無巨細, 各方面都會考慮得特別周到。

每份化驗單, 常麗都會在詳細講解的同時, 把異常數值逐一勾畫出來, 讓家長看得更加直觀。 而對每一個高熱患兒, 她都會在仔細囑咐過用藥方式後, 再次提醒家長, 給孩子少穿衣服、多喝水、注意監測體溫、必要時用退熱劑, 也可以等到寶寶體溫下降至38.5度以下再離開, 有問題可以隨時回到診室詢問……類似這樣的交流,

常麗每天都要重複十餘次。

當被問及有沒有想過少說幾句時, 常麗說:“高熱患兒占急診就診患兒的一半以上, 孩子高熱, 家長就會情緒焦慮, 多說幾句, 就會使家長放心一些。 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身體的恢復, 還可以減少醫患矛盾呢。 ”

出診時, 對於查體或化驗檢查發現的一些問題, 常麗也會“多說幾句”。 比如對於小小孩, 她在查體時, 都會摸一下孩子的頭頂, 發現九個月的寶寶前囟門已經提前閉合, 會提醒家長, 建議帶孩子到保健科做一下進一步的檢查;她也會在看完一個發燒的寶寶化驗血常規結果後, 提醒家長孩子的血色素偏低, 有些貧血, 平時需要特別注意……而這些, 在常麗眼中早就習以為常。

“對患者細緻一些, 多問幾句, 才可能更準確地發現問題。 ” 常麗說, 前一段時間曾經接診過的一個患兒讓她印象頗深。 那是個4個月大的男嬰, 家長拿著一張化驗單, 就診的原因是化驗單上的C反應蛋白總是很高, 可是孩子狀態不錯。 常麗通過化驗單發現, C反應蛋白值接近100, 家長表示除了孩子體溫在37.4度左右, 其他沒有異常, 就是查過幾次血常規和C反應蛋白, 孩子體溫“好了”, 可是C反應蛋白總不降。 常麗又仔細問了問之前發熱的情況, 發現孩子連日來先後經歷了高燒、低燒、出皮疹、眼睛紅等症狀, 到就診時病程已經接近1個月, 期間症狀明顯時因床位緊張未能入院, 後來孩子高熱逐漸好轉、皮疹消退, 眼睛紅也消失, 家長以為孩子已經痊癒。

根據以往經驗, 常麗心裡有了初步判斷 —— 川崎病?川崎病又叫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症, 一旦延誤治療可能會累及心臟的冠狀動脈, 出現冠脈擴張, 冠脈瘤, 甚至會危及生命。 常麗迅速安排患兒去做了冠脈超聲。 很快, 檢查結果證實了常麗的判斷, 孩子的冠脈已經出現了擴張, 並伴有冠脈瘤。 於是, 患兒被常麗迅速收治入院。

“所以, 要盡可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 充分瞭解情況之後再進行診斷。 我們多說幾句, 多問幾句, 就可能就讓孩子少留一點潛在的隱患。 ” 常麗說, 即便這樣會很累, 她也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因為這樣, 才能負起一個醫生的責任。 ”

做事嚴謹不湊合

2016年, 常麗被外派至門頭溝婦幼保健院掛職鍛煉, 在一年的時間裡,她幫助當地醫院兒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成功建立了慢咳哮喘特色門診。

彼時,當地醫院的兒科只有八九名醫生,負責日常的門診工作。為了培訓當地醫生,常麗把首兒所呼吸內科沿用多年的“呼吸沙龍”模式引入到了門頭溝幼保健院。她不僅定期講授呼吸睡眠以及哮喘方面的相關知識,還協調當地醫生前往首兒所進修學習,尤其是之後開展了公益性質的健康大講堂,每一期都深受好評。

由於哮喘屬於慢性病症,患者需要經常來複診,也需要根據肺功能和症狀隨時調整用藥,所以如何將哮喘病人有效地“管理”起來成為診療過程中的重中之重。為此,常麗為當地醫院設計了一個哮喘病歷 —— 有了這個範本,患者每次的症狀、用藥、變化可以一目了然,並可以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經過大半年的籌備,去年10月,門頭溝婦幼保健院的哮喘門診正式開診。

“曾經有援藏援疆的醫生說過,他們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我想我也要盡可能地做到。” 常麗微微一笑。一年間,她“嚴謹不湊合”的做事風格,得到當地醫院的認可和稱讚。

除了肺炎、哮喘和慢性咳嗽等小兒呼吸系統常見疾病之外, 關於兒童呼吸睡眠方面的臨床研究也是常麗工作的重點。

儘管在門頭溝婦幼保健院的工作並不輕鬆,但是常麗依然會在每週四的下午準時出現在首兒所“呼吸睡眠門診”的診室,幫助一些原有患者的診療,而這也是她特意申請的。“我以前有一些固定的老患者,如果因為我的原因間斷治療就不好了,另外,我也不想離呼吸睡眠的臨床工作太遙遠。”

同事們眼中的常麗在臨床和科研工作方面都非常嚴謹、勤奮。呼吸內科住院醫師郭文卉表示,近期科室正在準備編寫呼吸方面的教材,每個人都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編撰任務。而常麗除了自己需要撰寫一部分稿子外,還負責睡眠組內其他同事撰寫稿子的修改任務。面對成千上萬字的稿子,常麗對每一篇都會一點一點地認真審讀。“包括標點符號她都會修改,並不是只提出一些大方向的把握。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接受所有的修訂,只要是常主任看過的稿子,基本就是一篇完整的成稿了。”

把時間高效管理

位於病房樓二樓的睡眠呼吸監測室內,每晚都會有三個孩子同時躺在病床上,通過一根根與電腦相連的電極,同步記錄著他們腦、眼、心、肌的活動情況和口鼻氣流、血氧飽和度等資料,這樣的監測可以診斷睡眠疾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也是確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的“黃金標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是指睡眠過程中頻繁發生部分或全部上氣道阻塞,擾亂正常通氣和睡眠結構的一種呼吸紊亂疾病。

在呼吸內科主任曹玲眼中,常麗不僅極具科研頭腦,做事還頗有韌性。“呼吸睡眠工作是個交叉學科,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且最初關注的人也不是很多,最初我也安排了其他人,但都沒堅持下來,沒想到常麗一直堅守到了現在。”

呼吸睡眠監測室的拐角處放著一個書櫃,其中有兩層塞滿了與呼吸睡眠障礙方面的各種書籍。睡眠呼吸監測室副主任護師陳超說,這些都是常麗為了讓大家增加專業知識的儲備量。“那時候呼吸睡眠對我們來說屬於相對陌生的知識領域,很多問題都亟待解決,所以只能盡可能地多看多瞭解,可以說,我們幾乎把當時所有相關書籍都買回來了。”

儘管聽起來“呼吸睡眠”方面的研究並沒有很多“技術含量”,睡眠監測好像也不太像其他專業病症治療聽起來很有難度,但在多年的臨床治療中,常麗經常能體會到其中無法言表的成就感。

數年前,呼吸病房曾經收治過一個患有crouzon綜合征的孩子,這是一種家族遺傳病,患者因面骨發育不良,造成了嚴重的睡眠呼吸障礙,甚至不能平臥,每天只能由家長抱著在懷裡半坐在床邊睡覺。孩子在清醒狀態下的二氧化碳分壓已經突破 70mmHg,遠遠超過35~40mmHg的正常值,通過睡眠呼吸監測,發現孩子存在嚴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在曹玲主任的帶領下,醫護人員為其進行了呼吸機壓力滴定。在呼吸機的輔助下,孩子終於平躺了下來,睡了一個安穩覺。“毫不誇張地說,當時孩子的父母真的是相擁而泣,他們說這也是孩子最近四個月以來第一次能躺下來睡個覺!而通過這樣一個病例,也讓我們深深感到,聽上去‘無關痛癢’的呼吸睡眠監測,以及無創呼吸機治療是能給患兒們切實幫助的,那一刻我們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目前,呼吸睡眠室的治療內容也在逐步增加,比如給病情比較嚴重的脊髓性肌萎縮患兒進行睡眠呼吸監測和呼吸機壓力滴定。為了更穩妥地進行監測,睡眠室引入了帶有搶救功能的雙水準帶ST模式的呼吸機。此外,在曹玲主任的領導和支持下,常麗帶領睡眠室工作人員開展了動態呼吸監測、氧氣流量滴定、小睡試驗等項目。

除了深耕於臨床之外,近幾年來,常麗還承擔了多項科研課題 —— 咽喉返流與兒童慢性咳嗽關係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共患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咽喉返流與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關係的研究……而這些課題大多都是常麗利用業餘時間來完成的。

住院醫師郭文卉對此十分感慨:“常主任申請的課題是科室內最多的,從臨床到科研有那麼多的事情,真不知道她都是利用什麼時間完成的。”

“其實我作息特別規律,從來不熬夜,只不過比較會規劃利用時間而已。” 常麗說,多年來,零散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已經成為她的固定工作模式,“也就是少看一會兒電視嘛,沒什麼的!”

談及未來的規劃,常麗笑言,自己其實並沒有籌畫太多事情。“踏踏實實地做好臨床工作、按部就班地把手頭的科研完成,這些就是我的目標。” 說到此處,她頓了頓,展顏一笑,“如果非要說計畫的話,就是想利用假期帶著女兒去趟海邊,我們一家人都特別喜歡大海,而且很久沒有一起出去旅遊過了。”

醫生檔案

常麗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兵器譜認證

小兒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小兒哮喘及小兒睡眠呼吸問題等疾病

門診時間

現階段輪轉急診,門診暫停

專家簡介

1999年畢業于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系,2003年獲得醫學碩士學位。2009年在美國Riley兒童醫院進修學習一年。2010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兒科博士學位。現從事兒科呼吸專業臨床工作10餘年,熟練掌握兒科常見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對兒童肺炎、慢性咳嗽、哮喘及睡眠呼吸相關問題等方面的診治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後參與了國家“十一五”課題、北京市科技計畫專案和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專案等多項課題研究。發表SCI論著1篇,核心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

在一年的時間裡,她幫助當地醫院兒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並成功建立了慢咳哮喘特色門診。

彼時,當地醫院的兒科只有八九名醫生,負責日常的門診工作。為了培訓當地醫生,常麗把首兒所呼吸內科沿用多年的“呼吸沙龍”模式引入到了門頭溝幼保健院。她不僅定期講授呼吸睡眠以及哮喘方面的相關知識,還協調當地醫生前往首兒所進修學習,尤其是之後開展了公益性質的健康大講堂,每一期都深受好評。

由於哮喘屬於慢性病症,患者需要經常來複診,也需要根據肺功能和症狀隨時調整用藥,所以如何將哮喘病人有效地“管理”起來成為診療過程中的重中之重。為此,常麗為當地醫院設計了一個哮喘病歷 —— 有了這個範本,患者每次的症狀、用藥、變化可以一目了然,並可以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經過大半年的籌備,去年10月,門頭溝婦幼保健院的哮喘門診正式開診。

“曾經有援藏援疆的醫生說過,他們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我想我也要盡可能地做到。” 常麗微微一笑。一年間,她“嚴謹不湊合”的做事風格,得到當地醫院的認可和稱讚。

除了肺炎、哮喘和慢性咳嗽等小兒呼吸系統常見疾病之外, 關於兒童呼吸睡眠方面的臨床研究也是常麗工作的重點。

儘管在門頭溝婦幼保健院的工作並不輕鬆,但是常麗依然會在每週四的下午準時出現在首兒所“呼吸睡眠門診”的診室,幫助一些原有患者的診療,而這也是她特意申請的。“我以前有一些固定的老患者,如果因為我的原因間斷治療就不好了,另外,我也不想離呼吸睡眠的臨床工作太遙遠。”

同事們眼中的常麗在臨床和科研工作方面都非常嚴謹、勤奮。呼吸內科住院醫師郭文卉表示,近期科室正在準備編寫呼吸方面的教材,每個人都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編撰任務。而常麗除了自己需要撰寫一部分稿子外,還負責睡眠組內其他同事撰寫稿子的修改任務。面對成千上萬字的稿子,常麗對每一篇都會一點一點地認真審讀。“包括標點符號她都會修改,並不是只提出一些大方向的把握。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接受所有的修訂,只要是常主任看過的稿子,基本就是一篇完整的成稿了。”

把時間高效管理

位於病房樓二樓的睡眠呼吸監測室內,每晚都會有三個孩子同時躺在病床上,通過一根根與電腦相連的電極,同步記錄著他們腦、眼、心、肌的活動情況和口鼻氣流、血氧飽和度等資料,這樣的監測可以診斷睡眠疾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也是確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的“黃金標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是指睡眠過程中頻繁發生部分或全部上氣道阻塞,擾亂正常通氣和睡眠結構的一種呼吸紊亂疾病。

在呼吸內科主任曹玲眼中,常麗不僅極具科研頭腦,做事還頗有韌性。“呼吸睡眠工作是個交叉學科,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且最初關注的人也不是很多,最初我也安排了其他人,但都沒堅持下來,沒想到常麗一直堅守到了現在。”

呼吸睡眠監測室的拐角處放著一個書櫃,其中有兩層塞滿了與呼吸睡眠障礙方面的各種書籍。睡眠呼吸監測室副主任護師陳超說,這些都是常麗為了讓大家增加專業知識的儲備量。“那時候呼吸睡眠對我們來說屬於相對陌生的知識領域,很多問題都亟待解決,所以只能盡可能地多看多瞭解,可以說,我們幾乎把當時所有相關書籍都買回來了。”

儘管聽起來“呼吸睡眠”方面的研究並沒有很多“技術含量”,睡眠監測好像也不太像其他專業病症治療聽起來很有難度,但在多年的臨床治療中,常麗經常能體會到其中無法言表的成就感。

數年前,呼吸病房曾經收治過一個患有crouzon綜合征的孩子,這是一種家族遺傳病,患者因面骨發育不良,造成了嚴重的睡眠呼吸障礙,甚至不能平臥,每天只能由家長抱著在懷裡半坐在床邊睡覺。孩子在清醒狀態下的二氧化碳分壓已經突破 70mmHg,遠遠超過35~40mmHg的正常值,通過睡眠呼吸監測,發現孩子存在嚴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在曹玲主任的帶領下,醫護人員為其進行了呼吸機壓力滴定。在呼吸機的輔助下,孩子終於平躺了下來,睡了一個安穩覺。“毫不誇張地說,當時孩子的父母真的是相擁而泣,他們說這也是孩子最近四個月以來第一次能躺下來睡個覺!而通過這樣一個病例,也讓我們深深感到,聽上去‘無關痛癢’的呼吸睡眠監測,以及無創呼吸機治療是能給患兒們切實幫助的,那一刻我們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目前,呼吸睡眠室的治療內容也在逐步增加,比如給病情比較嚴重的脊髓性肌萎縮患兒進行睡眠呼吸監測和呼吸機壓力滴定。為了更穩妥地進行監測,睡眠室引入了帶有搶救功能的雙水準帶ST模式的呼吸機。此外,在曹玲主任的領導和支持下,常麗帶領睡眠室工作人員開展了動態呼吸監測、氧氣流量滴定、小睡試驗等項目。

除了深耕於臨床之外,近幾年來,常麗還承擔了多項科研課題 —— 咽喉返流與兒童慢性咳嗽關係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共患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咽喉返流與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關係的研究……而這些課題大多都是常麗利用業餘時間來完成的。

住院醫師郭文卉對此十分感慨:“常主任申請的課題是科室內最多的,從臨床到科研有那麼多的事情,真不知道她都是利用什麼時間完成的。”

“其實我作息特別規律,從來不熬夜,只不過比較會規劃利用時間而已。” 常麗說,多年來,零散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已經成為她的固定工作模式,“也就是少看一會兒電視嘛,沒什麼的!”

談及未來的規劃,常麗笑言,自己其實並沒有籌畫太多事情。“踏踏實實地做好臨床工作、按部就班地把手頭的科研完成,這些就是我的目標。” 說到此處,她頓了頓,展顏一笑,“如果非要說計畫的話,就是想利用假期帶著女兒去趟海邊,我們一家人都特別喜歡大海,而且很久沒有一起出去旅遊過了。”

醫生檔案

常麗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兵器譜認證

小兒呼吸系統常見疾病、小兒哮喘及小兒睡眠呼吸問題等疾病

門診時間

現階段輪轉急診,門診暫停

專家簡介

1999年畢業于天津醫科大學醫學系,2003年獲得醫學碩士學位。2009年在美國Riley兒童醫院進修學習一年。2010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兒科博士學位。現從事兒科呼吸專業臨床工作10餘年,熟練掌握兒科常見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對兒童肺炎、慢性咳嗽、哮喘及睡眠呼吸相關問題等方面的診治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後參與了國家“十一五”課題、北京市科技計畫專案和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專案等多項課題研究。發表SCI論著1篇,核心期刊發表論著10餘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