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金磚故事 魅力廈門丨鼓浪嶼:申遺成功後更要做好旅遊品質

央視網消息2017年7月8日, 在波蘭召開的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鼓浪嶼申遺的9年中, 廈門先後經歷三任領導班子, 有評論認為, 已經很難判斷申遺的初衷是保護鼓浪嶼, 還是為了發展旅遊產業。

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強直言, 不把鼓浪嶼的收益作為主要的考量目標, 而是把文化遺產的保護跟旅遊的品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八卦樓以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築特色成為鼓浪嶼地標性建設之一。

票價不會變 上島遊客減至5萬人

鼓浪嶼申遺的9年時間, 恰逢鼓浪嶼旅遊大發展。

根據官方提供的統計資料, 2009年上島遊客總數為574.85萬人次, 而2014年已增加到1246萬人次。

遊客參觀“諾曼·比爾”管風琴

申遺後會不會有更多遊客上島, 如何平衡保護與發展?

黃強說, 此前, 廈門已經開始控制上島遊客, 從原來每天最高接待遊客量接近13萬人減到上限6.5萬人, 最近又減到上限5萬人。

“客觀講, 減少遊客量對城市的收益是有影響的, 但我們已經不把鼓浪嶼的收益作為主要的考量目標, 而是把文化遺產的保護跟旅遊的品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黃強認為, 只有考慮承載量的均衡發展,

才是可持續的發展。

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唯山介紹, 後期還會根據情況來評估, 確定上島遊客數量, 但票價不會變。

 打造有活力的“國際社區”

中西合璧風格的“中樓”是海天堂構建築群中心。

“鼓浪嶼以歷史國際社區申遺成功,

不能出現白天遊客很多, 晚上變空城的現象”, 王唯山說, 鼓浪嶼的價值一方面是文化遺產地, 另一方面則是有生機有活力的國際社區。

但是, 與快速增長的遊客數量相比, 鼓浪嶼的居民數量則此消彼長, 上世紀90年代, 島上的工廠陸續搬遷, 隨著就業機會的減少, 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鼓浪嶼。 鼓浪嶼島內人口從2000年的19600人大幅降至2012年的13343人。

當前, 島上常住的人員數量10000多人, 其中旅遊從業者3000多人, 常住人口中以老人和兒童為主, 其中六十歲以上老人則有3000多人。

正因如此, 如何協調島上居民生活和發展旅遊業, 維持活力, 留住適當的人口, 一直是鼓浪嶼管委會致力解決的問題。

比如新建了碼頭專供遊客使用,

原來的碼頭則專供居民使用, 一方面為遊客提供舒適的乘坐環境, 另一方面也方便居民, 不用在高峰期和遊客“爭搶”。

島上物價高也增加了生活成本, 王唯山介紹, 政府加大投入, 抑制島上的物價水準, 給居民給予交通補貼等, 針對島上常住人口中以老人和兒童居多, 提供家政服務、家庭醫生服務等。

 提升旅遊品質 感受百年歷史沉澱

菽莊花園兼收並蓄中外元素,被譽為當時“中國最美麗的濱海園林”。

鼓浪嶼遺產體系包括島上近1000處歷史建築,全島的歷史道路體系,島嶼自然景觀要素,以及各類文化遺跡,這也是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魅力和特色不在於有多美的山水景色,而在於它百年來的歷史積澱和特有的人文資源。

2013年初,長期生活在鼓浪嶼的著名詩人舒婷曾感歎:曾經的鼓浪嶼,經常能看到孩子們拿著小畫夾在路邊寫生,島上也時時飄揚著美妙的音樂。現在,曾經的美好景象越來越少,小島變得嘈雜,隨處可見的燒烤甚至讓鼓浪嶼彌漫著一股油煙味。

鼓浪嶼又被稱之為鋼琴之島,音樂、美術深植於鼓浪嶼的基因之中,是鼓浪嶼獨特的氣質和鮮明的特色。

位於鼓浪嶼港仔後海濱的菽莊花園,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板橋林家在鼓浪嶼建造的,這座花園見證了兩岸情緣。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外景。

如今,菽莊花園內設有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館中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捐贈的近百架古鋼琴,其中展出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還有古老的手搖鋼琴以及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過去鼓浪嶼有一些音樂學校和工藝美術學校,後來因為發展的需要,搬到廈門市區發展新校區,但王唯山認為老校區要留下來,不僅是為了傳承文化教育,也會吸引本地人返島。

申遺成功後,鼓浪嶼將主動借鑒國際的先進理念和做法,進一步優化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王唯山透露,可能會成立比現有保護機構更高一級的機構來保護鼓浪嶼,提升旅遊品質,讓遊客能感受它的百年積澱。

菽莊花園兼收並蓄中外元素,被譽為當時“中國最美麗的濱海園林”。

鼓浪嶼遺產體系包括島上近1000處歷史建築,全島的歷史道路體系,島嶼自然景觀要素,以及各類文化遺跡,這也是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魅力和特色不在於有多美的山水景色,而在於它百年來的歷史積澱和特有的人文資源。

2013年初,長期生活在鼓浪嶼的著名詩人舒婷曾感歎:曾經的鼓浪嶼,經常能看到孩子們拿著小畫夾在路邊寫生,島上也時時飄揚著美妙的音樂。現在,曾經的美好景象越來越少,小島變得嘈雜,隨處可見的燒烤甚至讓鼓浪嶼彌漫著一股油煙味。

鼓浪嶼又被稱之為鋼琴之島,音樂、美術深植於鼓浪嶼的基因之中,是鼓浪嶼獨特的氣質和鮮明的特色。

位於鼓浪嶼港仔後海濱的菽莊花園,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板橋林家在鼓浪嶼建造的,這座花園見證了兩岸情緣。

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外景。

如今,菽莊花園內設有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館中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捐贈的近百架古鋼琴,其中展出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還有古老的手搖鋼琴以及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過去鼓浪嶼有一些音樂學校和工藝美術學校,後來因為發展的需要,搬到廈門市區發展新校區,但王唯山認為老校區要留下來,不僅是為了傳承文化教育,也會吸引本地人返島。

申遺成功後,鼓浪嶼將主動借鑒國際的先進理念和做法,進一步優化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王唯山透露,可能會成立比現有保護機構更高一級的機構來保護鼓浪嶼,提升旅遊品質,讓遊客能感受它的百年積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