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處暑|處暑有三候,吃鴨助養生

導語:處暑, 即為“出暑”, 意味著炎熱的離開, 涼爽的秋天已經不遠了。

一、處暑有三候

一候鷹乃祭鳥, 鴨肉降燥助控糖

此時大地五穀豐收,

老鷹捕食到的獵物也非常多, 擺在地上如同陳列祭祀一般。 不僅是鳥類開始補充食物, 經過幾個伏天後, 人體氣血消耗較多, 進入處暑初候時節也確實需要進補一番。

民間俗語有雲:“處暑送鴨, 無病各家”, 這處暑美食莫過於鴨子了。 鴨肉中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 能有效抵抗腳氣病, 神經炎和多種炎症, 還能抗衰老。 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 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 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

美食小貼士:鴨肉的搭配

公鴨肉性微寒, 母鴨肉性微溫。 鴨肉同火腿、海參共燉食, 有很強的滋補功效, 善補五臟之陰和虛勞之熱, 以老而肥大之鴨為優。 如與糯米共煮粥食之,

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效。

宜與桂花、慈菇、海帶、土豆、干貝、冬蟲夏草、金銀花同食。

鴨肉 + 山藥=滋陰補虛、清熱止咳。 兩者同食不僅有補陰養肺, 還可去除油膩。

鴨肉 + 沙參=補血滋陰、生津清肺。 兩者同食有滋陰潤燥, 治療乾咳等作用。

鴨肉 + 酸菜=清肺補血、養胃補腎、利尿消腫。 兩者同食具有開胃利膈、殺菌、治寒腹痛等功效。

注意:在食用鴨肉時一定要注意適量, 保持膳食結構的合理健康。

二候天地始肅, 補眠鍛煉養綠蘿

二候天地始肅, 在處暑節氣的第二個五天, 天地萬物開始凋零。 此時正是氣溫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 民諺有“處暑天不暑, 炎熱在中午之說”, 意指處暑之時氣溫有所降低, 但中午時天氣還是比較炎熱的。 溫差變化較大容易引發腸胃疾病, 也容易讓人產生困乏感, 即人們常說的“秋乏”。

注意:除了胃部與臍部的保暖, 防止受寒引發急性腹痛、腹瀉等疾病, 也可以適當調整作息時間, 爭取比夏天增加1小時的睡眠時間, 並加強鍛煉, 以消除乏頓感;同時, 也可以在室內養些葉大且喜水的植物,

如綠蘿, 既可淨化室內空氣, 又能舒緩心情, 有利於血糖的穩定。

三候禾乃登, 新鮮板栗促健康

三候禾乃登, 在處暑節氣的最後五天, 禾穀開始成熟收割。 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等農作物的總稱, “登”即成熟的意思。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不僅五穀豐登, 大量瓜果蔬菜的上市也給了人們餐桌上更多選擇。 可以在此時適當食用新鮮上市的板栗, 其所蘊含的維生素、礦物質遠超普通的蔬果, 甚至連有“維生素之王”美稱的番茄都甘拜下風;同時, 板栗富含的膳食纖維更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 延緩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 有助於預防餐後血糖過快上升。

注意:食用板栗儘量不要選擇街頭的糖炒栗子, 大量的糖分攝入會適得其反,

影響血糖穩定。 食用板栗以原味蒸煮為宜, 且食用不可過量, 同時對應減少米飯等高澱粉食物的攝入。

二、處暑說養生

處暑時節, 人們往往感到皮膚緊繃, 毛髮枯燥, 口唇乾燥或裂口, 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同時隨著處暑天氣由熱轉涼, 人體機能也逐漸恢復到平衡狀態, 由此進入一段生理休整階段,產生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秋乏”。處暑來了,養生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少吃辛辣多吃酸

中醫認為,秋天對應的臟腑為肺,應多食酸,少食辛。因為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所以不要過食蔥、姜等辛味食物,增加酸味果蔬。

2、早睡早起 夜臥防寒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宜調節起居作息,適當增加睡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秋乏過盛。夜晚睡覺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3、防止大量出汗傷陽氣

秋季裡氣候清爽宜人,多到戶外走走,勤曬太陽,適當做些有氧運動。但運動不宜太過,儘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

編輯:王菲

由此進入一段生理休整階段,產生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秋乏”。處暑來了,養生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少吃辛辣多吃酸

中醫認為,秋天對應的臟腑為肺,應多食酸,少食辛。因為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所以不要過食蔥、姜等辛味食物,增加酸味果蔬。

2、早睡早起 夜臥防寒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宜調節起居作息,適當增加睡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緩解秋乏過盛。夜晚睡覺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3、防止大量出汗傷陽氣

秋季裡氣候清爽宜人,多到戶外走走,勤曬太陽,適當做些有氧運動。但運動不宜太過,儘量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活動,避免大量出汗,以傷陽氣。

編輯:王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