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還有“以屍養魚”這種操作?緬甸曾經居然有這麼可怕的習俗!

緬甸和中國接壤, 一直也是和中國相互影響, 緬甸的地方管理制度是“聯邦”制度, 每個邦就相當於中國的省份一樣。

其中有個“撣邦”, 是緬甸聯邦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 曾經在歷史上被土司直接管轄, 近代時被英國佔領, 獨立出來後又重新歸緬甸管。

在撣邦的部落中, 古老的喪葬制度有些特別, 是水葬。

其實在世界上, 水葬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葬法, 最為著名的便是印度的恒河水葬了, 家人去世後, 將屍體拋入恒河之中, 任其漂浮或沉入河中。

但緬甸撣邦的水葬與其他地方的水葬不同, 當家人去世後, 親屬們會將其屍體放入棺材中, 然後把沉入湖中。

其實棺材上另有乾坤, 棺材壁上鑿出許多的小洞, 這些小洞是方便湖中的魚鑽進去, 特別是黃鱔這一類無鱗的魚, 特別愛吃腐肉, 它們會爭相從棺木的小孔鑽進去, 啃食屍體, 繁育生長。

而它們從小洞遊進去時候是小魚, 在棺材裡吃住, 逐漸長胖, 洞口確依然小, 魚們就出不來了。

於是幾個月後, 家人會從水中撈出棺木, 這時候, 裡面的屍體已經被魚啃成了骨架, 而魚也長大了。 打開棺材時就會看到很多魚在屍骨上亂竄, 於是把屍骨丟掉, 把魚抓回去煮著吃。

實在是太重口了, 當時人們認為這種魚做出來的湯羹能治百病, 所以很受喜愛。

因為社會的變遷和進步, 緬甸早已已經廢除了這一惡習, 全部改為了土葬。 現在的緬甸人事可接受不了這種的魚湯, 一看到鱔魚湯就頭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