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當公公婆婆不讓教育孩子時,請讓他知道:我的孩子我做主!

前些日子, 參加了大學同學畢業十周年的聚會。 對於有娃的我們, 都說參加聚會就像放假, 終於可以做回自己了。 晚餐上, 當思思聊到育兒神器——竹條, 我們開玩笑說:“你捨得打啊?”她淡定地回應, 捨得啊, 只是她婆婆不舍。 每次教育孩子都很誇張, 如果是她教育, 她老公負責攔著她婆婆;如果是她老公教育, 則她攔著婆婆。 那場面像是出演了一場電視劇。

經思思這麼一說, 曉琴也感同身受, 每次要教訓她女兒, 她公公就會護著說:“不能打我孫女, 要打你就打我。 ”那場面相當霸氣, 所以每次教育都無果而終。

Alin也無奈地說,

每次要打她女兒, 她婆婆就在旁邊邊哭邊說:“怎麼會有這麼狠心的媽媽!”這個婆婆也是狠角色, 用自己的哭聲, 讓晚輩束手無策。

聽著她們各自說著公婆干預教育孩子的奇葩事, 我在大笑之餘, 不禁為她們捉急。 當自己的孩子, 自己卻不能做主教育時,

“聰明”的孩子很容易鑽空子, 這對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件好事。

誠然, 對我們80後來說, 有長輩幫忙帶娃是件幸福也比較省心的事。 但在育兒的路上, 漸漸會發現, 最大的絆腳石就是幫了我們大忙的長輩。

長輩往往成了孩子的保護傘, 使得有些孩子無視父母的權威, 屢屢挑戰父母的耐性, 這大概也是熊孩子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吧!

這讓我想到了住我樓下的鄰居, 她是我見過的比較特別的奶奶。 大多爺爺奶奶輩都是寵孫子的, 甚至唯孫子是從, 但她卻不是這樣, 可以說是長輩中的另類。 她告訴我, 兒子或者兒媳婦在教訓她孫子時, 她不會心疼, 甚至會躲得遠遠的。 如果孫子來找她哭訴, 她不會偏袒他。 她說:“他們教訓兒子, 我如果參與, 孫子就會覺得有靠山, 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這樣一來, 孫子會更加無法無天。 更何況他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我管不著。 ”

為如此開明的奶奶點贊, 能做到如此得體退出的長輩並不多。 在老人家的眼裡, 孫子輩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所以, 當看到兒子兒媳教育孫子孫女時, 總一廂情願地認為小題大做, 從而一味地護著孫子孫女, 甚至為此上演“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醜劇。 

孩子, 請把你的手給我

記得雪寶兩歲左右, 因她的無理取鬧, 我很生氣, 想要教育她。 可她奶奶卻要抱走, 試圖用好吃的好玩的轉移她的注意視線。

我很嚴肅地對婆婆說:“媽, 當我在教育她時, 請你不要參與。 你這不是幫她, 是在害她, 知道嗎?”婆婆不會講普通話, 對普通話也只能一知半解, 但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 雖然還想參與, 但還是放棄了。 所以直到現在, 如若我要教育雪寶, 婆婆一般不敢吭聲。

如果你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的許可權明確, 那麼在育兒問題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阻力。 想要在育兒的路上更加順利, 則需多方努力:

1.重中之重,把握育兒的主動權

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最主要的還是媽媽或爸爸的角色。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因此,無論怎樣,都要把握育兒的主動權,而不是有老人帶,自己什麼都不管。別等到發現大的問題,想管時,發現孩子不聽你的,長輩對你的育兒方式也抱怨連連。

2.列出目標清單,讓祖輩得體的退出

無論是祖輩還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能健康地成長,所以,祖輩父輩可以一起列出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的目標清單。如此一來,當發現存在與目標偏遠的大問題,父母來教育,祖輩得體的退出,會讓教育事半功倍。

3.大原則不放手,小方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王芳老師在《最好的方法給孩子》一書中提到:老人家帶孩子不是義務,而是幫忙。因此,她建議“求大同存小異”。而我的理解即是別太苛刻,做到“大原則不放手,小方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感恩祖輩帶娃之累,祖輩也會理解你育兒之苦。

4.祖輩父輩同心、協作最重要

有一句教育名言這樣說道:教育孩子要用一個村莊的力量。其實,在隔代教育中尤為如此。為了更好地彌補隔代教育的弊端,祖輩與父輩更應當相互協作,在教育問題上互相溝通,互相學習。

5.祖輩父母應該不斷學習,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沒有人天生就能做好父母,育兒應先育己。而祖輩的育兒理念也已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更需學習。誠然,祖輩們知道不能打孫子孫女,但僅是因為心疼,而不是在於有多先進的育兒理念。而父母明知道打孩子不好,卻還是沿襲上一輩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模式。

因此,只有祖輩父母不斷地學習,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在立規則的環境下快樂成長。只有樹立正確的育兒觀,祖輩父母在育兒路上才會應付自如,而不是矛盾重重。

上海名師朱煜老師說:“家長堅持住了,孩子就成功了。”希望家長們在育兒的路上堅持自己該堅持的,放手該放手的,明確方向——我的孩子我做主,做到育兒先育己,與孩子共成長。最後借朱煜老師的話與大家共勉:“由於中國式教養的特殊,在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彼此最好達成共識,各自發揮作用,讓孩子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慢慢地正常地成長。”

==END==

喜歡請點贊,深愛請關注!

1.重中之重,把握育兒的主動權

無論你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最主要的還是媽媽或爸爸的角色。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因此,無論怎樣,都要把握育兒的主動權,而不是有老人帶,自己什麼都不管。別等到發現大的問題,想管時,發現孩子不聽你的,長輩對你的育兒方式也抱怨連連。

2.列出目標清單,讓祖輩得體的退出

無論是祖輩還是父母,都是為了孩子能健康地成長,所以,祖輩父輩可以一起列出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的目標清單。如此一來,當發現存在與目標偏遠的大問題,父母來教育,祖輩得體的退出,會讓教育事半功倍。

3.大原則不放手,小方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王芳老師在《最好的方法給孩子》一書中提到:老人家帶孩子不是義務,而是幫忙。因此,她建議“求大同存小異”。而我的理解即是別太苛刻,做到“大原則不放手,小方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感恩祖輩帶娃之累,祖輩也會理解你育兒之苦。

4.祖輩父輩同心、協作最重要

有一句教育名言這樣說道:教育孩子要用一個村莊的力量。其實,在隔代教育中尤為如此。為了更好地彌補隔代教育的弊端,祖輩與父輩更應當相互協作,在教育問題上互相溝通,互相學習。

5.祖輩父母應該不斷學習,樹立正確的育兒觀

沒有人天生就能做好父母,育兒應先育己。而祖輩的育兒理念也已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更需學習。誠然,祖輩們知道不能打孫子孫女,但僅是因為心疼,而不是在於有多先進的育兒理念。而父母明知道打孩子不好,卻還是沿襲上一輩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模式。

因此,只有祖輩父母不斷地學習,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在立規則的環境下快樂成長。只有樹立正確的育兒觀,祖輩父母在育兒路上才會應付自如,而不是矛盾重重。

上海名師朱煜老師說:“家長堅持住了,孩子就成功了。”希望家長們在育兒的路上堅持自己該堅持的,放手該放手的,明確方向——我的孩子我做主,做到育兒先育己,與孩子共成長。最後借朱煜老師的話與大家共勉:“由於中國式教養的特殊,在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彼此最好達成共識,各自發揮作用,讓孩子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慢慢地正常地成長。”

==END==

喜歡請點贊,深愛請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