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7歲兒童“離家出走”5天后,老師給家長的一封信

家長您好!

首先為了避免誤會, 我想說明, 以下的內容基於下面最基本的2點:

一是我們首先承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 也盡其所能給與自己能給與的最大的理解和幫助。

二是父母需要的是説明而不是批評, 哪怕是批評, 也是基於您作為成年人, 相對孩子來說, 您必須面對更多的責任和擔當, 這是一個社會對成年人的要求, 也是成年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

孩子已經“離家出走”,

不知道得知消息的您心裡是什麼感受, 是抱怨孩子“不懂事”還是納悶發生了什麼事。

孩子“離家出走”這件事本身, 對孩子自己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可以想像如果一個孩子在家庭中有足夠的溫暖和理解、支持, 我想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留戀”外面的世界。

而當一個孩子在自己也知道沒有足夠能力抵禦外面世界的寒風, 卻仍然選擇出逃, 仍然想要離開家, 那麼成年人的我們是否需要去反思, 自己在與孩子的關係中, 是否營造了“更寒冷的”寒風。

特別是孩子告訴我, 他在外的五天生活, 比如在公車站“借宿”的情形, 這會讓我這位也是媽媽的老師, 感到非常難過。

聽到這裡, 您一定很難接受這樣簡單的推理, 也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父母的問題造成孩子離家出走。

因為同樣是成年人, 我也能理解您, 自己面對社會壓力、個人發展、家庭責任, 沒有一樣是輕鬆的, 何況我們自己本身可能就是先天資源不足, 比如我們的父母又是如何對待我們的。

再加上我們自己成年人的“自尊”, 父母往往很難承認自己的錯誤, 因為這樣好像是在面對自己的“不好”, 這讓我們很難受, 明明給與孩子最大的愛, 而現實情況告訴我們, 我們是那麼的失敗, 而盯著自己的“成功”會讓我們舒服多了。

可是我仍然要告訴你, 我們努力提供物質保障, 努力營造更好的生活,

都是為了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而對孩子心理成長的忽略, 本質上和物質匱乏沒什麼兩樣, 何況我們知道, 與物質相比, 孩子可能更希望有溫暖的家庭。

我們往往以成人的世界來理解孩子, 我們看到無數的父母竭盡所能的提供物質關懷, 同時又抱怨孩子不懂事、白眼狼, 我想問, 我們有沒有問過:這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還是成人的自以為是。

至於您說到孩子自律性差、生活習慣不好,試著問下,您是十全十美的人嗎?既然不是為何總是盯著孩子的一點點小毛病不放呢?

您是希望您的愛人看到您的優點還是希望愛人盯著您的缺點不放,還揚言是“為了您好”,您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我們希望別人愛我們,是因為我們本身就很好,而非我們外在的一些“名利”,好像沒有這些“名利”我們就不是我們自己了。

孩子也是一樣,孩子希望我們愛他本身,而非他帶給我們的“榮耀”,與您孩子只見過一面,看出來您的孩子很有教養,也是您教育有方, 真心希望您能放下自己的脆弱與兒子,做一次坦誠溝通,能夠做到心裡上的近距離,而非僅僅住在一個屋子裡面。

至於您說到孩子自律性差、生活習慣不好,試著問下,您是十全十美的人嗎?既然不是為何總是盯著孩子的一點點小毛病不放呢?

您是希望您的愛人看到您的優點還是希望愛人盯著您的缺點不放,還揚言是“為了您好”,您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我們希望別人愛我們,是因為我們本身就很好,而非我們外在的一些“名利”,好像沒有這些“名利”我們就不是我們自己了。

孩子也是一樣,孩子希望我們愛他本身,而非他帶給我們的“榮耀”,與您孩子只見過一面,看出來您的孩子很有教養,也是您教育有方, 真心希望您能放下自己的脆弱與兒子,做一次坦誠溝通,能夠做到心裡上的近距離,而非僅僅住在一個屋子裡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