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初皇帝是如何掌控滿清八旗的?

1584年, 努爾哈赤以先祖所遺十三副鎧甲起兵, 開始統一女真建立國家征程。 努爾哈赤參考女真人在圍獵時使用的牛錄組織, 建立了八旗制度。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接受眾貝勒及五大臣勸進, 黃衣稱朕登上了後金國大汗的寶座。 與關內成熟的明朝國家制度相比, 後金國更像是保留了奴隸制殘餘的女真部落聯盟制度。 努爾哈赤自己直接管轄八旗中的兩黃旗, 眾貝勒管理剩餘的六旗。 六旗皆有各自的旗主, 旗中的人眾只對自己的旗主效忠。 努爾哈赤雖然貴為汗王, 但是只能調動自己直屬的兩黃旗的人力物力,

要是調動其他各旗所屬人力物力, 就必須通過各旗旗主才能實現。 所幸努爾哈赤是完成了統一女真民族大業英雄, 八旗中擁有崇高無比的威望, 各旗旗主對努爾哈赤唯命是從, 故而努爾哈赤在世時的後金國大汗享有和關內的明朝皇帝相似的絕對權威。

然而這種建立在個人威望上的權威畢竟是暫時的, 一旦努爾哈赤去世這樣的權威便會削弱甚至消失, 從長遠來看對國家的發展是極其不利。 能否在後金國建立制度性的最高統治者的權威關乎到國家的發展和未來女真民族的命運, 這個課題也成為了擺在後來繼承者面前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1627年努爾哈赤在愛雞堡湯泉療養返回途中病逝, 後金國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在經過一系列明爭暗鬥之後登上了後金國大汗的寶座。 皇太極繼位之前不過是在國內管理國政的四大貝勒中的一位, 沒有努爾哈赤那樣的崇高權威, 如何能夠建立絕對的君主權威是他必須要面對任務。 努爾哈赤在去世之前,

將自己親統的兩黃旗按照女真人的舊俗, 分給了自己最鍾愛的三個小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皇太極和長子豪格則統率兩白旗。 皇太極提出要兩黃旗和兩白旗進行互換, 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沒有提出異議, 互換順利完成。 之所以兩黃旗和兩白旗互換如此順利, 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是皇太極是君主, 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當時的年紀都不大, 再加上他們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 暫時還沒有和皇太極對抗的能力和勇氣;第二是後金國已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漢文化的影響, 黃色是君主的御用服色, 只有君主或者是君主賞賜才能使用, 阿濟格三兄弟是臣子沒有資格使用黃色, 制度上沒有反對的理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此次換旗只交換旗幟和服色,
各旗所屬人眾仍歸各旗主所有, 這才是阿濟格三兄弟能夠對換旗沒有太大異議的真正原因。 皇太極初步建立了君主的權威, 但是留給他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

皇太極初等汗位之時,

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上朝議政時俱面南而坐, 接受諸王公和大臣的朝拜, 處理國政時也多與三人商議。 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 待汗位鞏固之後對三大貝勒的整肅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阿敏不幸成為了第一個“祭旗”之人。 1629年清軍第一次入關作戰, 佔領了永平、灤州等冀東四城。 在撤退時留阿敏鎮守四城, 皇太極意在關內留下一處立足之地, 在明朝的心臟部位插下一顆釘子。 這樣的用意明朝不會不知道, 很快就集中全國精銳部隊進攻永平四城, 阿敏在堅持到1630年後因兵力不足而棄城逃回關外。 皇太極借此機會整肅阿敏, 召集眾大臣及貝勒議其棄守永平、圖謀自立等十六項大罪, 處理結果是削去阿敏的正紅旗旗主之位並圈禁在家, 所屬鑲藍旗賞給濟爾哈朗。莽古爾泰則是在大淩河戰役犯下御前漏刃的大罪先受到降爵、罰銀等處罰,又在去世之後其屬下奴僕告發欲圖謀反被皇太極奪去正藍旗,子孫降為紅帶子。皇太極將自己和豪格統轄的兩黃旗和無主的正藍旗的人員全部打散混編,重新劃分為三個旗,分別授予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的旗幟。皇太極親自統轄兩黃旗,將新編的正藍旗授予豪格,這樣後金國大汗一系實際控制了八旗中的三旗,上三旗的雛形由此誕生了。憑藉掌控三旗的實力,皇太極在後金國終於建立起了屬於他自己的大汗權威,借此推行自己的意志,調動各種有利資源完成了從後金國到大清朝的轉變。

1643年皇太極去世,圍繞著皇位繼承人的矛盾,清朝爆發了在關外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機。豪格與多爾袞都希望繼承皇位,但是二人勢均力敵均無法在實力上壓倒對方。代善、濟爾哈朗等旗主各懷鬼胎冷眼旁觀,妄圖在這樣一場爭端中獲取漁翁之利。兩黃旗的將士在這次爭端中的態度頗為耐人尋味,他們懸刀佩劍齊聚宮門要求擁立皇太極的皇子為皇帝,但是又不明確支持豪格繼位,隱約透漏出帝系掌握的三個旗也非鐵板一塊,存在著外人不易察覺的矛盾。棋高一著的多爾袞嗅出了機遇,以擁立皇子福臨為條件博得兩黃旗的好感與支持,又以權力共用為誘餌拉來了濟爾哈朗為自己月臺,成功擊敗豪格以攝政王的身份掌握了實際權力。隨後多爾袞指揮了清朝入關,憑藉這一軍功和威望排擠掉濟爾哈朗、圈禁豪格,又迫使自己的弟弟多鐸將正白旗讓給自己,多爾袞到達了夢寐以求的權力巔峰。

1650年多爾袞剛去世三個月,便立刻遭到嚴厲的政治清算。意圖取代多爾袞繼續掌握攝政權利的阿濟格被下獄處死,多爾袞子孫削去爵位和正白旗旗主,順治皇帝將無主的正白旗收歸己有,連同原來的兩黃旗共三個旗由皇帝擔任旗主,上三旗的制度正式形成了。後世的清朝皇帝又將上三旗內的王公宗室分派到下五旗,由此上三旗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了皇帝親軍,清朝皇帝也完成了對皇權的集權。

所屬鑲藍旗賞給濟爾哈朗。莽古爾泰則是在大淩河戰役犯下御前漏刃的大罪先受到降爵、罰銀等處罰,又在去世之後其屬下奴僕告發欲圖謀反被皇太極奪去正藍旗,子孫降為紅帶子。皇太極將自己和豪格統轄的兩黃旗和無主的正藍旗的人員全部打散混編,重新劃分為三個旗,分別授予正黃旗、鑲黃旗和正藍旗的旗幟。皇太極親自統轄兩黃旗,將新編的正藍旗授予豪格,這樣後金國大汗一系實際控制了八旗中的三旗,上三旗的雛形由此誕生了。憑藉掌控三旗的實力,皇太極在後金國終於建立起了屬於他自己的大汗權威,借此推行自己的意志,調動各種有利資源完成了從後金國到大清朝的轉變。

1643年皇太極去世,圍繞著皇位繼承人的矛盾,清朝爆發了在關外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機。豪格與多爾袞都希望繼承皇位,但是二人勢均力敵均無法在實力上壓倒對方。代善、濟爾哈朗等旗主各懷鬼胎冷眼旁觀,妄圖在這樣一場爭端中獲取漁翁之利。兩黃旗的將士在這次爭端中的態度頗為耐人尋味,他們懸刀佩劍齊聚宮門要求擁立皇太極的皇子為皇帝,但是又不明確支持豪格繼位,隱約透漏出帝系掌握的三個旗也非鐵板一塊,存在著外人不易察覺的矛盾。棋高一著的多爾袞嗅出了機遇,以擁立皇子福臨為條件博得兩黃旗的好感與支持,又以權力共用為誘餌拉來了濟爾哈朗為自己月臺,成功擊敗豪格以攝政王的身份掌握了實際權力。隨後多爾袞指揮了清朝入關,憑藉這一軍功和威望排擠掉濟爾哈朗、圈禁豪格,又迫使自己的弟弟多鐸將正白旗讓給自己,多爾袞到達了夢寐以求的權力巔峰。

1650年多爾袞剛去世三個月,便立刻遭到嚴厲的政治清算。意圖取代多爾袞繼續掌握攝政權利的阿濟格被下獄處死,多爾袞子孫削去爵位和正白旗旗主,順治皇帝將無主的正白旗收歸己有,連同原來的兩黃旗共三個旗由皇帝擔任旗主,上三旗的制度正式形成了。後世的清朝皇帝又將上三旗內的王公宗室分派到下五旗,由此上三旗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了皇帝親軍,清朝皇帝也完成了對皇權的集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