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初唐、盛唐、晚唐三個時期瞭解唐代書法

在書法發展史上, 唐代是晉代以後的又一高峰, 此時, 在真、行、草、篆、隸各體書中都出現了影響深遠的書家, 真書、草書的影響最甚。 真書的書家大多脫胎於王羲之, 但又兼魏晉以來的墨蹟與碑帖的雙重傳統, 漸王家書派中脫穎而出, 風格轉呈嚴謹雄健、法度森整。 行草書家特別是草書家的風格走向飛動飄逸。 隸篆雖無大發展, 但能承秦漢之遺法, 形成或嚴整緊勁或遒勁圓活的信風。

唐代書法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初唐、盛唐、晚唐。 這一時代新風格的形式, 在初唐時尚處於漸變中, 至盛、中唐之際, 單是從草書領域中出現了新風,

隨後真諸體亦別開生面, 取得的發展。 晚唐書法較少發展。

唐太宗 書

唐初, 社會安定, 經濟日益繁榮, 書法亦蓬勃發展。 朝廷定書法為國子監六學之一, 設書學博士 ,以書法取士。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書法, 宣導書學, 並竭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 這對唐代書法的發展和繁榮起了重要的作用。 歷代盛稱的唐初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與薛稷代表了初唐風格。 這時, 行草書尚守晉法, 以右軍為宗, 沒有什麼新意。 這一時期的書法家有鐘紹京、陸柬之、王知敬與唐太宗。

薛稷(649-713), 字嗣通, 蒲州汾陽(今山西汾陽)人, 官至太子少保, 世稱“薛少保”.是魏征之甥。 從魏處獲觀所藏虞、褚書法, 臨習精勤, 遂以善書名世。 其書得于褚者為多。

唐人說:“買褚得薛, 不失其節”,但“用筆纖瘦, 結字疏通, 又自別為一家”,其弟薛曜與之同一師承, 但更纖細, 是徽宗“瘦金體”的前源。 其真書的代表作品為《信行禪師碑》, 該碑刻于武后時(684-704)。 石已久佚。 唯清代何紹基藏有宋孤本, 現已流入日本。 唐代書家林立, 眾派紛呈, 固然與經濟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活躍有一定的聯繫。 唐代君主大多數能書, 特別是太宗李世民尤為突出。 他對唐代書法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唐太宗(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李淵之次子, 對文化很重視, 對書法大力提倡, 如在“貞觀元年, 詔京官職事五品以上子弟嗜書者二十四人, 隸館(弘文館)習書, 出禁中書法以授之”,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 他書學右軍,

而英俊雄邁之氣超過右軍。 他首創以行書入碑, 可以稱上古今帝王書法之冠。 《唐朝敘書錄》說:“(貞觀)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太宗自為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 筆力遒勁, 為一時之絕……十八年二月十七日, 召三品以上賜宴於玄武門, 太宗操筆作飛白書, 眾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 ”其存世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屏風帖》等。

盛唐, 這一時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藝術也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 書法風格由初唐方整勁健趨向雄渾肥厚。 真草更徹底的擺脫了王家的書派的束縛, 形成自己的新風格。 這時出現了張旭、懷素、顏真卿和柳公權等著名的書法家。 他們分別在狂草和楷書方面開創了新的境界。 篆隸二體又重新出現書壇, 雖未見超出古人之上, 但頗有一些名家。 篆書以李陽冰聲名最大, 其成就則不如史惟則。 隸書則有韓擇木、蔡有鄰、李潮、史惟則四家。 這時的名家還有徐浩、盧藏用、蘇靈之、張從申等人。 董其昌說:“右軍如龍, 北海如象。 ”指出了他們的各自的特點, 宋米芾, 元趙孟頫, 明董其昌,

清何紹基的行書, 都學過李邕的書法。

韓擇木(生卒年不詳), 昌黎(今遼寧義縣)人。 為韓愈同姓叔父, 官至右散騎常侍、工部尚書。 傳世碑刻有《告華岳文》、《葉慧明碑》、《心經》等。

如果說李邕是唐代行書之冠的話, 那麼, 李陽冰就是唐代篆書之冠, 後人將李陽冰與李斯並稱“二李”.

唐代帝王善書者除唐太宗外, 還有唐玄宗李隆基(685-762)。 他是睿宗第三子, 英武善騎射, 通音律, 工書法。 唐玄宗工隸書、行書, 傳世的碑刻有《紀泰山銘》、《慶唐觀紀聖銘》、《石台孝經》, 楷書有《賜虞正道勅》, 行書有《蓋州刺史張敬忠勅書》與墨蹟《鶺鴒頌》等。 唐代的隸書成就遠遜於漢隸, 工於隸書的除唐太宗、徐浩外, 還有韓擇木、史惟則、蔡有鄰、李潮等隸書四大家。

中唐書家柳公權, 又築一重鎮,作品若《玄秘塔》、《神策軍》、《蒙詔帖》、《送梨帖跋》等,骨峻氣遒。晚唐以降至五代,兵燹頻仍,文事廢弛,迨楊凝式出,書壇方為之一振,其作品若《盧鴻草堂十志圖跋》、《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熱帖》,超脫清逸,別有異趣。 唐人擅篆隸者,有李陽冰、韓擇木、徐浩、史惟則、尹元凱、李隆基等。唐詩人中,雅善書法者不乏其人,可惜墨蹟鮮有流傳,因此賀知章《孝經》、杜牧《張好好詩並序》等彌足珍貴。 隋唐墨蹟中,名家之作固可珍貴,但敦煌隋人寫經楷書《大般涅經》,唐人寫經草書《因明入正理論後疏》等,均揮灑自如而妙合法度。

晚唐唐代的書法藝術不僅在楷書上眾派紛呈,樹立典範,在草書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書法家有初唐的孫過庭及盛唐的張旭、懷素、賀知章等著名的書家。晚唐時隨著國勢漸衰,書法也沒有初唐、盛唐興盛,但也出現了一些書法家杜牧、高閑、裴休等。

敬客為高宗時人,河東望族,史跡無考,以《王居士磚塔銘》而稱於世。銘是高宗顯慶元年,靈芝撰,敬客楷書,明萬曆年間出土,後石薄而裂為七,藏合陽縣官庫中。此銘王昶認為是石。當時翻刻很多。翁方綱說:“此刻書法全得褚意,唐揩之最精者。褚書之妙,乃在上通隸古,旁證歐、虞。後有作者,未免失沖和之度。此刻婉潤秀整,雖已開後人法門,尚未失河南規矩。”

純色手工毛邊紙

¥ 158

可調視角臨帖架

¥ 188

小楷臨摹宣紙

¥48

又築一重鎮,作品若《玄秘塔》、《神策軍》、《蒙詔帖》、《送梨帖跋》等,骨峻氣遒。晚唐以降至五代,兵燹頻仍,文事廢弛,迨楊凝式出,書壇方為之一振,其作品若《盧鴻草堂十志圖跋》、《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熱帖》,超脫清逸,別有異趣。 唐人擅篆隸者,有李陽冰、韓擇木、徐浩、史惟則、尹元凱、李隆基等。唐詩人中,雅善書法者不乏其人,可惜墨蹟鮮有流傳,因此賀知章《孝經》、杜牧《張好好詩並序》等彌足珍貴。 隋唐墨蹟中,名家之作固可珍貴,但敦煌隋人寫經楷書《大般涅經》,唐人寫經草書《因明入正理論後疏》等,均揮灑自如而妙合法度。

晚唐唐代的書法藝術不僅在楷書上眾派紛呈,樹立典範,在草書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書法家有初唐的孫過庭及盛唐的張旭、懷素、賀知章等著名的書家。晚唐時隨著國勢漸衰,書法也沒有初唐、盛唐興盛,但也出現了一些書法家杜牧、高閑、裴休等。

敬客為高宗時人,河東望族,史跡無考,以《王居士磚塔銘》而稱於世。銘是高宗顯慶元年,靈芝撰,敬客楷書,明萬曆年間出土,後石薄而裂為七,藏合陽縣官庫中。此銘王昶認為是石。當時翻刻很多。翁方綱說:“此刻書法全得褚意,唐揩之最精者。褚書之妙,乃在上通隸古,旁證歐、虞。後有作者,未免失沖和之度。此刻婉潤秀整,雖已開後人法門,尚未失河南規矩。”

純色手工毛邊紙

¥ 158

可調視角臨帖架

¥ 188

小楷臨摹宣紙

¥4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