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瑞為CEO詹東暉:從安防到零售,我在思考什麼

雖然已近不惑之年, 但詹東暉看起來像一個二十多歲的男人。 瑞為是他的第二家公司, 規模不大, 但從一開始, 他就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012年他創業做人工智慧, 從最開始的智慧安防領域, 到現在如火如荼的智慧零售業務。 這兩者看起來好似格格不入, 然而裡面的技術及邏輯都是相通的。 聊天中發現, 對於未來, 他已經有更大佈局了。

見到詹東暉是一個工作日的早上, 九點左右到達, 彼時他已經在辦公室工作一個多小時。 他現在的煩惱是如何能建立更多管道以及如何更好解決複雜場景下的人臉識別率問題。

詹東暉說, 目前我們能解決90%以上的複雜場景下的識別問題, 大概還有10%左右搞不定, 這已經是目前的最好水準了, 這真的太難了!

初生牛犢闖“安防”

說到安防, 他第一次移開了目光, 一直平緩的語氣突然頓了一下:要知道, 12年做人臉識別真的沒有什麼方向。

這幾年AI的發展帶動深度學習的全面商業化, 各項技術的可靠性有了顯著提升。 但在14年之前, 真的沒有什麼機會, 也就公安這邊會有一些剛需, 所以那個時候能看到的路也只有安防了。

做了兩三年之後, 發現現實比想像的骨感。 安防市場空間的確很大, 但一方面, 當時的人臉識別技術遠未達到大家所期望的那麼精准;另一方面, 市場也處於培育階段, 客戶對技術的理解, 要麼過於理想化, 要麼過於片面。

調轉矛頭, 進擊新零售

到了2014年, 除了安防外, 瑞為新加了三條產品線, 智慧零售、智慧家電及車載。

自13年底, 他開始接觸一些零售品牌。 例如七匹狼、安踏、富貴鳥之類的鞋服品牌, 接觸之後發現其實實體零售非常缺乏且渴望資料。

意識到這一點, 詹東暉在想, 如果通過人臉識別技術, 自動識別每一位入店顧客的身份和使用者屬性, 並轉化為一個個的資料標籤或ID, 那麼在雲端就可以通過更進一步的資料分析和挖掘, 勾勒出更完整的用戶畫像, 從而更好地説明線下實體店鋪去實現類似線上電商的精准行銷及推送等服務。

看到了這個“香餑餑”, 詹東暉立馬調轉矛頭, 一頭就紮進去了。

進去後他發現, “這件事更難, 比做安防還難。 ” 從技術角度來看, 兩者都差不多, 場景也很類似。 人都是無感知無配合的, 在這種情況下去做一些年齡、性別的識別, 從技術的角度就存在諸多難點。 而且相比安防, 零售行業應用還需要考慮成本的問題,

安防專案一般都是由政府採購, 對成本沒那麼敏感;但零售不一樣, 每個企業都會掏出真金白銀去支付這個成本, 他們對這塊的敏感度極高。 換句話說, 就是要在與安防行業達到同樣效果的前提下壓縮成本, 這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但詹東暉一直在堅持。

他說, 線上電商已經積累了海量的使用者資料, 而線下實體零售在這方面幾乎是空白, 並且業績持續受線上電商的衝擊, 有迫切的變革需求, 從客戶角度來看, 他們有巨大痛點。 相比安防市場, 雖然更難, 但也更有成就感。

很多人覺得零售市場與安防相比太小, 正因如此, 瑞為覺得它是一個藍海市場。 對於他們來說, 這個領域雖然體量很小, 如果能在這個領域獨佔鰲頭,

遠遠好于在安防市場紅眼搏殺。

就這樣, 詹東暉堅持了三年。

如今, 瑞為有了自己的一整套解決方案, 包括前端智慧硬體到雲端, 再到店員、店長所使用的 APP。 對於記者提出為何要做這“一攬子”事情的疑問時, 他解釋說, 因為系統需要在前端做識別分析, 所以目前無法用任何協力廠商現成方案和產品。

瑞為目前有兩款硬體載體產品。 一款是店計, 用於入店客戶精准分析;另外一款是曉客, 分析店內客戶對商品、廣告的關注。 這些攝像頭安裝比較簡單, 比如店計, 店員自己擰上螺絲供電即可, 安裝的位置在門往後的三米左右距離, 越高越往後退一點, 大概寬度在三四米處布一個攝像頭。 曉客更簡單, 直接放在商品邊上通上電即可。

改進何處、價值幾許

詹東暉告訴雷鋒網,自今年開始,零售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但很多入局者做的事情與三年前瑞為的方案是一樣的:在前端放一個普通監控攝像機,連接到雲端做分析,但後來都發現頻寬有問題,視頻傳不上去。

而這三年,瑞為解決了這些問題。

他們基於 FPGA來做深度學習的演算法解決了這些難題,並讓成本降到當時的1/3到1/4。而這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目前瑞為線上下零售領域已經拓展了50多個大型連鎖品牌,裝了6000多家門店,主要分佈在廣東、福建、江浙、山東。在這其中,雖然鞋服行業在萎縮,但因為門店保有量依舊很多,所以鞋服行業的客戶最多。

對於線下實體店鋪,從提升銷售額的角度來看,有兩個關鍵維度:

一、提升入店客流。

二、提升客戶轉化率。

對此,詹東暉強調了一點。很多店員只對店內VIP比較熟悉,但對於非VIP卻一無所知。而這套系統可以從顧客一進店就能識別他的“屬性”;另外,詹東暉還解釋了機器如何識別VIP及回頭客。他說,會員識別相對簡單,因為有會員庫,正常抓拍比對即可;但回頭客必須與歷史庫中的海量人臉進行秒級比對,對識別速度和識別準確率均是極其苛嚴的要求。

轉型途中,痛點一覽

“這條路走的真的很坎坷。將機器視覺技術引入線下零售,瑞為應該是國內做的最早的一家,所以在管道、方案推廣、客戶認同這塊做了很多努力。很多客戶會先在門店試點再小範圍試點再區域試點,以此來檢測產品可行性。但我們熬過來了。”詹東暉向雷鋒網說道,“剛開始的識別率真是慘不忍睹,實驗室測試的好好的,但到了實際場景中,只能做到百分之三四十的識別率。”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這些問題都得到很大改善,目前識別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不得不承認,對於少數存在強逆光問題的臨街店鋪,我們的解決方案目前還不能很好解決,背景白花花一片,但我們仍在持續通過多種技術的創新,來想辦法解決這少部分問題。”

他補充道,現在的技術應對化妝、小部分遮擋等場景一點問題沒有,但如果帶了個面具、或者從頭到尾遮住,這肯定是無法識別的。技術並不是萬能的,那樣的場景,人眼都看不出是誰,何況是機器。”

用戶上去之後,新的“麻煩”又多了起來。

客戶定制化需求讓瑞為傷透腦筋。比如除了人臉識別,還有的店主要求全身拍照識別、打通ERP之類。瑞為在不改變業務方向的前提下都盡可能説明客戶解決,也取得了越來越多知名品牌客戶的認可和讚賞。

融資不代表實力,落地更重要

如今,瑞為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瑞為”這個名字相比其他廠家,好像並不是那麼突出。

在詹東暉看來,這也許跟創始人有關、也許與城市有關。他說,“我們以前完全沒有PR,我還是覺得不要放那麼多精力在這上面,PR的確能帶來曝光及融資,但這也都可能只是泡沫及雲煙。公司實力不在於融資多少,拿到錢也並不意味著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看中的是盈利能力,我們不需要被高高掛起,只需要專心做自己的事就好。”

他補充道,對比演算法技術,如何將技術落地為產品的能力更為重要,從安防實際落地應用來看,瑞為是具有一定優勢的。

“今年四月有個廈門金磚會議的安保產品選型PK測試,當時有九個業內知名廠商同場競技。測試項目很簡單,火車站出口及碼頭出口,架上橫杠,直接擺上產品進行人臉抓拍。測試下來,瑞為在多項抓拍率指標上取得了第一的成績。這也不能說明我們有多強,但至少在人工智慧前端化的方向上,我們走的比競爭對手領先。”

堅持及規劃

“除了現在做的,我比較看好醫療和工業機器視覺這兩個方向。”詹東暉不假思索的說。

但在他看來,目前還是會把零售這件事做好。他告訴雷鋒網,這幾年也出現了很多誘惑,包括一直有客戶提出需求讓瑞為做智慧工廠方案,每一單也有幾百萬,其實目前他們的方案稍微修改一下也可以應用進去,但他們還是拒絕了。

“不是說我們有多偉大,因為它太短期、需求太個體化,如果做了這塊業務,就會分散我的精力;另外,它現在與我們的主營業務沒有多大關係,雖然我比較看好這塊市場。”詹東暉說道。“未來,就算人臉識別應用的方向再多,瑞為都不會動心,至少在零售這塊做好之前。這就是我們的方向,我們不會關注它的短期盈利能力,認定了,就會持續投入。”

他說,一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和堅持。

改進何處、價值幾許

詹東暉告訴雷鋒網,自今年開始,零售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但很多入局者做的事情與三年前瑞為的方案是一樣的:在前端放一個普通監控攝像機,連接到雲端做分析,但後來都發現頻寬有問題,視頻傳不上去。

而這三年,瑞為解決了這些問題。

他們基於 FPGA來做深度學習的演算法解決了這些難題,並讓成本降到當時的1/3到1/4。而這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目前瑞為線上下零售領域已經拓展了50多個大型連鎖品牌,裝了6000多家門店,主要分佈在廣東、福建、江浙、山東。在這其中,雖然鞋服行業在萎縮,但因為門店保有量依舊很多,所以鞋服行業的客戶最多。

對於線下實體店鋪,從提升銷售額的角度來看,有兩個關鍵維度:

一、提升入店客流。

二、提升客戶轉化率。

對此,詹東暉強調了一點。很多店員只對店內VIP比較熟悉,但對於非VIP卻一無所知。而這套系統可以從顧客一進店就能識別他的“屬性”;另外,詹東暉還解釋了機器如何識別VIP及回頭客。他說,會員識別相對簡單,因為有會員庫,正常抓拍比對即可;但回頭客必須與歷史庫中的海量人臉進行秒級比對,對識別速度和識別準確率均是極其苛嚴的要求。

轉型途中,痛點一覽

“這條路走的真的很坎坷。將機器視覺技術引入線下零售,瑞為應該是國內做的最早的一家,所以在管道、方案推廣、客戶認同這塊做了很多努力。很多客戶會先在門店試點再小範圍試點再區域試點,以此來檢測產品可行性。但我們熬過來了。”詹東暉向雷鋒網說道,“剛開始的識別率真是慘不忍睹,實驗室測試的好好的,但到了實際場景中,只能做到百分之三四十的識別率。”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這些問題都得到很大改善,目前識別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但不得不承認,對於少數存在強逆光問題的臨街店鋪,我們的解決方案目前還不能很好解決,背景白花花一片,但我們仍在持續通過多種技術的創新,來想辦法解決這少部分問題。”

他補充道,現在的技術應對化妝、小部分遮擋等場景一點問題沒有,但如果帶了個面具、或者從頭到尾遮住,這肯定是無法識別的。技術並不是萬能的,那樣的場景,人眼都看不出是誰,何況是機器。”

用戶上去之後,新的“麻煩”又多了起來。

客戶定制化需求讓瑞為傷透腦筋。比如除了人臉識別,還有的店主要求全身拍照識別、打通ERP之類。瑞為在不改變業務方向的前提下都盡可能説明客戶解決,也取得了越來越多知名品牌客戶的認可和讚賞。

融資不代表實力,落地更重要

如今,瑞為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瑞為”這個名字相比其他廠家,好像並不是那麼突出。

在詹東暉看來,這也許跟創始人有關、也許與城市有關。他說,“我們以前完全沒有PR,我還是覺得不要放那麼多精力在這上面,PR的確能帶來曝光及融資,但這也都可能只是泡沫及雲煙。公司實力不在於融資多少,拿到錢也並不意味著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看中的是盈利能力,我們不需要被高高掛起,只需要專心做自己的事就好。”

他補充道,對比演算法技術,如何將技術落地為產品的能力更為重要,從安防實際落地應用來看,瑞為是具有一定優勢的。

“今年四月有個廈門金磚會議的安保產品選型PK測試,當時有九個業內知名廠商同場競技。測試項目很簡單,火車站出口及碼頭出口,架上橫杠,直接擺上產品進行人臉抓拍。測試下來,瑞為在多項抓拍率指標上取得了第一的成績。這也不能說明我們有多強,但至少在人工智慧前端化的方向上,我們走的比競爭對手領先。”

堅持及規劃

“除了現在做的,我比較看好醫療和工業機器視覺這兩個方向。”詹東暉不假思索的說。

但在他看來,目前還是會把零售這件事做好。他告訴雷鋒網,這幾年也出現了很多誘惑,包括一直有客戶提出需求讓瑞為做智慧工廠方案,每一單也有幾百萬,其實目前他們的方案稍微修改一下也可以應用進去,但他們還是拒絕了。

“不是說我們有多偉大,因為它太短期、需求太個體化,如果做了這塊業務,就會分散我的精力;另外,它現在與我們的主營業務沒有多大關係,雖然我比較看好這塊市場。”詹東暉說道。“未來,就算人臉識別應用的方向再多,瑞為都不會動心,至少在零售這塊做好之前。這就是我們的方向,我們不會關注它的短期盈利能力,認定了,就會持續投入。”

他說,一個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和堅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