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最後一隻傳統封閉式基金已謝幕,從溢價到折價,“老封基”們不得

媒體人或者說文藝工作者總有一種時代情懷。 特別是身處巨變的中國, 大到國家改革轉型, 小到一檔基金的謝幕, 都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

7月26日, 我國基金市場上最後一隻傳統封閉式基金——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基金銀豐產品結束了封閉期為15年的交易, 這標誌著傳統封閉式基金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據悉, 基金銀豐退市後將更名為銀河研究精選混合型基金。 截至7月26日, 該基金累計收益率達372%。 8月22日, 基金銀豐進入確權程式, 持有人確權後方可贖回。

所謂的傳統封閉式基金, 其實是中國內地市場最早誕生的一批基金。 1991年, 珠信基金成為我國首只封閉式基金。 1998年3月27日, 新成立的南方基金和國泰基金分別發起設立了兩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

同年, 我國共設立了5家基金公司, 5只封閉式基金, 我國公募市場由此拉開序幕。 至2002年,

共有54只封閉式基金發行。

這類基金成立後就進行封閉, 在一定時期內不再接受新的投資, 持有者需待到期開放後方能贖回。 為了實現封閉式基金的流動性, 基金成立後在證券交易所上市, 持有者可在交易所賣出基金, 看好基金的投資者則可買入。

早期的封閉式基金封閉時間長(基本為15年), 由於規模固定且贖回不便等特點制約了此類基金的發展。 2002年以後就沒有新設傳統封閉式基金。 到了2003年底, 開放式基金已經在數量上超過了封閉式基金。

近幾年, 隨著傳統封閉式基金的封閉期結束, “老封基”逐漸淡出市場。

今年3月15日, 嘉實基金發佈公告稱, 旗下基金豐和將於3月20日終止上市, 自終止上市之日起, 基金名稱將變更為嘉實豐和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此時市場上還剩下兩隻傳統封閉式基金——“基金久嘉”和“基金銀豐”。 其到期日分別為2017年7月4日和8月14日。

在90年代初期, 由於市場條件和經驗的限制, 中國投資基金的發展模式選擇了先由封閉式基金開始, 逐漸引入開放式等其他形式的投資基金。 2001年9月之前, 中國的投資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

封閉式基金剛推出時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部分初涉基金業的投資者將其當作新股搶購, 認購期間凍結資金較大。

據中國經濟網報導, 1998年4月7日, 基金金泰上市, 發行價為1.01元, 開盤即飆升至1.45元,

最終收於1.41元, 上漲39.6%。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 基金金泰連續漲停, 累計漲幅高達141%。

此後, 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基金裕陽等一批傳統封閉式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然而到了21世紀, 證監會廢止了封閉式基金在一級市場的優惠政策。 告別政策繈褓的傳統封閉式基金走進市場, 卻經歷了長達五年的A股大熊市。

與此同時, 不斷曝光的老鼠倉醜聞, 再加上此前產品的大量發行, 品種稀缺性和投資者熱情都在逐步喪失, 最終使其從高溢價變成高折價品種, 最便宜的時候幾乎打了對折。

對於資本市場的老江湖們而言, 折價最大時也是入場的最佳點。 據介面新聞報導, 現任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2006年撰文道, 過高折價率有待撥亂反正。

他寫道:“中國封閉式基金持有世界流動性最高的股票,折價率卻是世界最高的,這個悖論將極大地推動著中國封閉式基金價格的上漲,並且上漲的幅度非常大。”

據介面新聞報導,當年,因為準確地預測了封閉式基金的未來行情,有投資者曾大賺一筆。

然而,封閉式基金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即業績做得再好也無法通過行銷擴大規模,而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管理費,故而封閉式基金缺乏激勵。

因此傳統封閉式基金的謝幕,更可以說成是市場正常發展的結果。

這類傳統封閉式基金到期後,一般有3種命運:到期清盤、轉換成LOF基金(上市型開放式基金)或普通開放式基金(簡稱“封轉開”)。“老封基”們基本都選擇了轉型為LOF基金、或者普通混合型基金。

而“封轉開”往往都伴隨著套利機會。由於傳統封基到期“封轉開”存在一段封閉期,在“封轉開”之前,這些老基金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折價,因此持有到期再按照淨值贖回,就能獲得部分差價。

同時臨近“封轉開”時,傳統封基往往會降低倉位,提高現金儲備,此時傳統封基的淨值波動受影響較小,套利空間比較明確。

在“封轉開”之際,不少機構資金尤其是險資都會提前潛伏。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今年最後的3只傳統封基中,機構投資者占比普遍超過5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已經“封轉開”的基金表現來看,儘管其大多過往業績不俗,但轉型之後往往難以延續之前的輝煌。例如,某存續期間漲幅超過5倍的傳統封基,自2016年8月轉型為混合型基金以來,累計漲幅僅為3.55%,甚至跑輸同期上漲5.75%的上證指數。

在業內人士看來,封閉式基金相對於開放式基金最大的優勢是規模穩定,“封轉開”後優勢不復存在,決定基金業績的根本因素將是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表示,傳統封閉式基金並沒有完全離開,目前市場上已經發行的很多創新型封閉式基金,封閉期一兩年年或定期開放債基,為資金提供進入、退出途徑,其實也是對傳統封閉式基金的一種改進。

小財君這幾日正在看一部有關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的書,對於八九十年代的股市債市風波也是頗感驚訝。所謂的“摸著石頭過河“,成熟的市場形態還遠沒有形成,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將是親歷者和見證者。

他寫道:“中國封閉式基金持有世界流動性最高的股票,折價率卻是世界最高的,這個悖論將極大地推動著中國封閉式基金價格的上漲,並且上漲的幅度非常大。”

據介面新聞報導,當年,因為準確地預測了封閉式基金的未來行情,有投資者曾大賺一筆。

然而,封閉式基金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即業績做得再好也無法通過行銷擴大規模,而基金管理人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管理費,故而封閉式基金缺乏激勵。

因此傳統封閉式基金的謝幕,更可以說成是市場正常發展的結果。

這類傳統封閉式基金到期後,一般有3種命運:到期清盤、轉換成LOF基金(上市型開放式基金)或普通開放式基金(簡稱“封轉開”)。“老封基”們基本都選擇了轉型為LOF基金、或者普通混合型基金。

而“封轉開”往往都伴隨著套利機會。由於傳統封基到期“封轉開”存在一段封閉期,在“封轉開”之前,這些老基金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折價,因此持有到期再按照淨值贖回,就能獲得部分差價。

同時臨近“封轉開”時,傳統封基往往會降低倉位,提高現金儲備,此時傳統封基的淨值波動受影響較小,套利空間比較明確。

在“封轉開”之際,不少機構資金尤其是險資都會提前潛伏。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今年最後的3只傳統封基中,機構投資者占比普遍超過5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已經“封轉開”的基金表現來看,儘管其大多過往業績不俗,但轉型之後往往難以延續之前的輝煌。例如,某存續期間漲幅超過5倍的傳統封基,自2016年8月轉型為混合型基金以來,累計漲幅僅為3.55%,甚至跑輸同期上漲5.75%的上證指數。

在業內人士看來,封閉式基金相對於開放式基金最大的優勢是規模穩定,“封轉開”後優勢不復存在,決定基金業績的根本因素將是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表示,傳統封閉式基金並沒有完全離開,目前市場上已經發行的很多創新型封閉式基金,封閉期一兩年年或定期開放債基,為資金提供進入、退出途徑,其實也是對傳統封閉式基金的一種改進。

小財君這幾日正在看一部有關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的書,對於八九十年代的股市債市風波也是頗感驚訝。所謂的“摸著石頭過河“,成熟的市場形態還遠沒有形成,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將是親歷者和見證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