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七夕節這兩家巨頭國企正式聯姻,是發“狗糧”還是發“紅包”?

俗話說:“七夕節, 發狗糧”, 然而這次七夕節就有兩家巨頭國企給股民們集體發了一次狗糧。

8月28日, 七夕節, 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牽手過節“在一起”了。

“經報國務院批准,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國資委以45個字的正文, 宣告萬億級資產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即將問世, 這也是近年來資產規模最大的央企重組案例。

自6月4日中國神華、國電電力發佈幾乎一模一樣的重大事項公告以來, 有關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實施重組的傳聞不絕於耳, 但從未被當事方證實。 直至8月28日, 國資委官網披露消息, 傳聞終於得以證實。 國電和的神華重組, 首先表明了國企改革的趨勢和脈絡, 電力和煤炭兩個行業整合有利於企業合併以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強者恒強, 聯手肯定會令雙方的相關產業在全球市場處於優勢地位。

央企的煤電整合迫在眉睫, 煤電聯營被認為是解決煤電矛盾的“藥方”。 2016年5月, 發改委網站發佈《關於發展煤電聯營的指導意見》, 要求提高煤電聯營資源利用效率, 增強煤電聯營專業化管理水準, 提升煤電聯營專案競爭力。 神華前期停牌許久, 推出這個重大利好也順應了當前的市場氛圍, 後期的表現機會很多。 從整體煤炭行業來講也有利於煤炭的資源梳理, 因為和電力行業也有產業鏈上下游的疏通, 從財務上講有很大好處, 從資產的發展方向來講都有好處, 是非常大的利好, 包括後續像鋼鐵和有色等這些資源也會按照國電和神華這樣的邏輯去發展, 所以說對於市場還是非常好的一個投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 此次重組成為煤電央企重組的第一例。 相較於坊間昵稱“中國神電”, 國家能投這一名稱擺脫了“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的排列組合。 神華集團其實位置很低, 但應該比聯通的表現要好, 集合到一起消除了矛盾, 理順了環節。 分析師認為, 央企煤電整合, 這是趨勢的引領者。 但是這種模式可能需要分散解決, 因為煤電包括煤熱這部分地域性比較強, 需要時間。

業內人士表示, 煤電一體化是個方向, 合併後有利於產業鏈條的提升, 增強行業組合, 提高企業效率, 豐富多樣性。 在去年G20峰會的時候中國已經承諾, 關於污染除了汽車以外中國煤電火電也是比較重的一個源頭。 隨著新能源的發展,

煤電整合更多可能是為煤企找更多的出路, 因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 更多的是風和水電等新的能源的攝入, 中國的儲煤還是比較多, 但是煤炭資源屬於不可再生資源, 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肯定有其再生價值, 另外這個時間節點也非常利於其後續發展,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一整年國企混改, 國改都是市場的主線方向, 另一方向是北方即將進入供暖季, 而煤電組合在冬季的需求肯定是呈上升趨勢, 所以這個時間節點非常好, 其改革在短期內不管是業績還是產業需求都有向好的趨勢, 利於之後的合併。

此次重組也將使得能源界誕生一個資產總額過萬億的“巨無霸”。 二者合併後的國家能投將坐擁總資產17998.55億元,

這約1.8萬億元的資產重組規模也超過了南北車、寶武鋼等大型央企合併的規模, 成為近年來最大資產規模的央企重組。 從動力煤的表現來看, 現在仍舊處於供給過剩的態勢, 此時把煤電真正結合在一起, 一是國家隊寄希望於共贏, 二是希望體制改革有效減少上下游產業矛盾。 首先, 當前中國煤炭主要產地在中西部地區, 而對生產電力的需求則集中在東部沿海, 這種差距使其一體化產生了跨區域的格局。 跨區域的協調怎麼做?現在沒有明確答案;其次, 當前的市場格局並不是像大家的預期可以輕易帶動的, 聯通混改的影響不及預期, 只形成了輿論上的一個標兵而已, 國電與神華的整合是否也會步聯通後塵呢?目前只能持續觀望, 分析師認為國電和神華的合併只是兩家企業的強強聯手,形成共贏,但尚不能代表煤炭和電力兩個行業之間的聯手,行業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共贏,對於未來兩個行業間的整合與發展,還有待觀察。

分析師認為國電和神華的合併只是兩家企業的強強聯手,形成共贏,但尚不能代表煤炭和電力兩個行業之間的聯手,行業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共贏,對於未來兩個行業間的整合與發展,還有待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