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滑翔機的前世今生

發展簡史

人類很早就憧憬象鳥一樣在空中飛翔。 15世紀的偉大藝術家、發明家達·芬奇曾設計過一種撲翼機, 設想人趴在上面, 用手腳帶動一對翅膀飛起來。

空氣動力學之父——喬治·凱利

1801年, 英國的喬治·凱利爵士研究了風箏和鳥的飛行原理, 於1809年試製了一架滑翔機。 他記述說:滑翔機不斷地把他帶起, 並把他帶到幾米外的地方。 但在後來的試驗中, 這架滑翔機被撞毀了。 1847年, 已是76歲的凱利製作了一架大型滑翔機, 兩次把一名10歲的男孩子帶上天空。 4年後, 由人操縱的滑翔機第一次脫離拖曳裝置飛行成功, 凱利的馬車夫遲為第一個離地自由飛翔的人, 飛行了約500米遠。

凱利對飛行原理、空氣升力及機翼的角度、機身的形狀、方向舵、升降舵、起落架等都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和試驗, 他首次把飛行從冒險的嘗試上升為科學的探索。

空氣動力學之父——喬治·凱利

奧托·李林塔爾為德國工程師和滑翔飛行家, 世界航空先驅者之一。 他最早設計和製造出實用的滑翔機, 人稱“滑翔機之父”。

他於1891年製作了第一架固定翼滑翔機, 兩機翼長7米, 用竹和藤作骨架, 骨架上縫著布, 人的頭和肩可從兩機翼間鑽入, 機上裝有尾翼,

全機重量約2公斤, 很象展開雙翼的蝙蝠。 這是世界上第一架懸掛滑翔機。 1891─1896年間, 李林塔爾共製作了5種單翼滑翔機和2種雙翼滑翔機, 先後進行了2000多次飛行試驗。 1896年8月9日, 他駕駛滑翔機在里諾韋山遭遇強風而墜落, 次日死去。 他留給後人的最後一句話是:必須作出犧牲。

20世紀後的發展

1914年德國人哈斯研製出第一架現代滑翔機, 它不僅能水準滑翔, 還能借助上升的暖氣作爬高飛行, 並且其操縱性能更加完善。 從此, 滑翔機進入了實用階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滑翔機曾用來空降武裝人員人員和運送物資。 今天它主要用於體育航空運動。

動力滑翔機

20世紀20年代以來, 在一些工業發達的國家相繼出現了動力滑翔機。 這種滑翔機帶有動力裝置, 能夠自己起飛, 在飛行中動力裝置關閉後, 仍能繼續滑翔和翱翔, 需要時還可以再次起動動力裝置。 現有一些國家將動力滑翔機列為正式機種, 發給證書。

中國滑翔機運動正式開始於1953年, 到1960年高潮時期, 全國除了西藏、寧夏、臺灣外, 航空俱樂部居然發展到了85個, 形成了中國滑翔機運動大發展、大普及的極盛時期。 直到70年代, 由於歷史的原因, 滑翔機運動才停止了發展。

所幸的是, 近些年來我國已經開始意識到了滑翔訓練對於飛行員的重要性, 也在積極提倡恢復和大力推廣滑翔機訓練。 2014年9月1日公佈的最新版本CCAR61-R4《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和地面教員合格審定規則》核心的改革內容就是將滑翔機一併授權給國家體育總局進行管理,大幅度的降低了各項門檻,鼓勵更多的飛行愛好者取得自己的“飛機駕照”。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所載內容為本頭條號原創或網路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頭條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頭條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2014年9月1日公佈的最新版本CCAR61-R4《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和地面教員合格審定規則》核心的改革內容就是將滑翔機一併授權給國家體育總局進行管理,大幅度的降低了各項門檻,鼓勵更多的飛行愛好者取得自己的“飛機駕照”。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所載內容為本頭條號原創或網路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頭條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頭條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