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七夕的來歷:古代人是如何度過這虐狗的情人節的?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情人節七夕節, 單身的同志們又到了狂吃狗糧的時候。 在把所有節日都過成情人節的今天, 小太史要告訴你古代的七夕絕不是如此虐狗。

七夕節又叫做“乞巧節”, 在最開始的時候跟情人節沒有什麼關係, 婦女在這一天向織女星乞求自己有一雙針織的巧手, 故稱為“乞巧”。 七夕節變成情人節和牛郎織女的傳說是分不開的, 這個節日最開始是祭祀牽牛、織女星座, 後來慢慢由此衍生出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給這個節日賦予了愛情的意義。

七夕乞巧, 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 人俱習之”的記載, 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唐宋詩詞中, 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 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 七夕宮娥乞巧忙”。 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 宮女們各自乞巧, 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 代代延續。

七夕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婦女乞巧了。

乞巧的方式有很多, 最早的當屬穿針乞巧, 女子在七夕這一天登上結好的彩樓穿“七孔針”, 誰穿得又快又好就是“得巧”。 明清時期盛行一種投針驗巧, 在七夕這天的中午, 婦女們把自己的繡針投到曝曬在太陽下的水裡, 看水底針的投影, 如果有成雲、花、鳥、獸的影子, 或者有成鞋、剪刀、水茄影子的, 就是乞得了巧;如果影子“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 就是手藝拙劣。 另外還有一種較早的喜蛛應巧的乞巧方式。 即在七夕這一天捉來一些小蜘蛛放到盒子裡, 第二天早上再打開查看, 是為驗巧。 歷代驗巧之法不同, 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 宋視網之圓正, 後世多遵唐俗。

七夕節自然離不開“情”字。 這天夜裡, 許多少女會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 傳說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 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在社會風氣開放的時代, 也有情人們攜手一起躲在瓜棚下偷聽天河私語的。 而“拜織女”就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 他們事先和自己的親鄰或朋友約定好,三五成群,準時都到主辦人的家中,擺上茶酒果食,一起訴說心事,嬉戲打鬧。

七夕並不只屬於女子。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在科舉時代,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又稱魁首,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兒童會在七夕也不會閑著,傳說七夕也是牛的生日(不明白魁星和牛的關係),他們會在這一天把採摘來的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

古人過七夕的方式多種多樣,然而如今很多習俗早已失傳,我們只能憑藉推測想像還原當時的習俗了。

他們事先和自己的親鄰或朋友約定好,三五成群,準時都到主辦人的家中,擺上茶酒果食,一起訴說心事,嬉戲打鬧。

七夕並不只屬於女子。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在科舉時代,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又稱魁首,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兒童會在七夕也不會閑著,傳說七夕也是牛的生日(不明白魁星和牛的關係),他們會在這一天把採摘來的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

古人過七夕的方式多種多樣,然而如今很多習俗早已失傳,我們只能憑藉推測想像還原當時的習俗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