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為什麼要殺死第一秘書楊修

曹操為了測試曹丕和曹植的應變能力, 便叫他們到城外去辦事, 暗中卻叫門衛不要放人外出。 楊修告訴曹植, 如有人敢阻擋, 便斬殺他。 曹植雖然成功出外, 但曹操知是楊修所教, 認為這是楊修與曹植聯合欺騙自己, 非常憤怒, 於是有了殺楊修之心。

世人常將楊修之死歸之於"忌才", 當年羅貫中也堅信不疑, 還拿出楊修善於通過"猜謎"、"射覆"道破曹操心事作為例證。 這其實是很奇怪的, 被曹操壓根兒瞧不起的禰衡視做"小兒"的楊德祖, 即就才華而論, 在當時也難稱翹楚, 建安七子中既沒有楊修的名號,

後世昭明太子蕭統收羅宏富的《文選》, 也僅收錄了他一封致臨淄侯曹植的簡劄(該信起句與末句都是"修死罪死罪!"), 曹操對才華數倍于楊修的王粲全無忌憚, 風發一時的建安七子事實上都曾為曹操所重用, 緣何唯獨對楊修別有所忌, 必欲殺之而後快呢?

曹操殺楊修主要還是出於顧忌自己身後的安寧。 由於袁紹與劉表在處理繼承權問題上都留下了致命的禍患, 心有餘悸的曹操為避免死後發生同樣的悲劇, 便決定削弱曹植的力量, 剿除他的黨羽。 楊修之死, 正在于他與曹植過從甚密, 在於曹植因擅走司馬門一事而突然在曹操面前的失寵。

在這個世界上, 有聰明的聰明人, 也有自以為聰明其實並不聰明的聰明人。

同樣一件事, 在前者手裡, 做得挺漂亮, 挺圓滿, 在後者手裡, 以為手到擒來, 結果逮不著狐狸, 惹一身騷, 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 就是這個意思了。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 智慧過人, 穎悟超群, 看似絕頂聰明, 其實卻是個糊塗笨伯。 他的聰明, 不過孔雀尾巴上的羽毛, 只是為他招來殺身之禍罷了。

楊修聽到曹操發佈的行軍口令“雞肋”, 便回營房打背包, 同僚問其緣故, 他說, 雞肋者,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丞相肯定要撤兵了。 漫說是一個統治者, 即使普通人, 也並不願意讓人揭開內心隱秘, 觸到痛處。 楊修的這種輕薄行為, 落在了剛吃了敗仗, 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裡, 當然是找死了!最後, 就被曹操藉口這次洩露軍事機密, 殺了。

當然, 楊修被殺的原因,

史各書多有記載, 還有很多說法。

《後漢書·楊震列傳》中記有三條:一是曹操將由漢中撤軍, 但猶豫不決, 而楊修由曹操的教令“雞肋”一詞, 便猜知曹操心事, 使曹操大為惱恨。 二是楊修為曹植預作答記, 皆中曹操之意, 後知其情, 更加忌恨。 三是由於楊修是袁術的外甥, 曹操“慮為後患”, 於是藉故把他殺了。 曹操當年曾欲借袁術這個社會關係問題殺楊彪而未得逞, 懷恨在心, 十幾年後仍以這個問題將其子楊修殺害。

《資治通鑒》卷六十八卻有另外的說法:當初, 楊修和丁儀兄弟策劃立曹植為魏太子, 曹丕對此很擔憂, 把朝歌長吳質藏在舊竹箱中, 用車接進府中, 請他幫自己出謀劃策。 楊修將此事告訴曹操。 曹丕感到恐懼,

告訴了吳質。 吳質說:“沒有關係。 ”第二天, 又用竹箱載絹進入曹丕的宅邸。 楊修又報告了曹操。 曹操派人進行檢查, 裡面卻沒有人。

曹操因此對楊修等人產生懷疑。 後來曹植因為驕縱而被曹操疏遠, 但曹植卻不停地主動和楊修聯繫, 楊修也不敢和他斷絕往來。 每當到曹植那裡, 楊修都揣度曹操的心事, 預先為曹植草擬了十幾條答辭, 告訴曹植手下的人:“魏王的訓誨來時, 根據他的問話, 作出相應的回答。 ”因此, 魏操的訓誨剛剛送來, 曹植的答辭就已送去。 曹操對這樣迅速的回答覺得很奇怪, 經過追問, 真相才暴露出來, 便公佈了楊修多次洩漏魏王訓誨, 交結諸侯的罪狀, 把他抓起來殺了。

《三國志·陳思王植傳》寫到楊修之死, 主要是說:楊修在做曹操秘書期間,

正在與其兄爭太子地位的曹植與他交往甚深, 楊修不知不覺地捲入了這場爭鬥的旋渦之中。 他為曹植出了幾個主意, 效果很好, 可是後來被曹操發現, 心中忌恨他, “乃收殺之”。 這和《資治通鑒》寫的是差不多意思。

除了上面幾種說法外, 另有幾件小事也值得關注。

曹操曾經叫人建造花園, 他看了後不給評語, 只在花園的門上寫一“活”字。 眾人皆不明其意, 楊修看了, 說:在門上寫“活”, 就是“闊”字, 丞相是嫌門闊了。 竟不問曹操, 擅自命人把門改窄。 曹操知道後, 口雖稱美, “心甚忌之”。

塞北送來一合酥, 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 楊修見了, 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 曹操問他為何這樣做, 他答:“盒上寫明‘一人一口酥’, 丞相之命豈敢違反?”曹操雖嬉笑,而心惡之。

曹操老擔心別人暗害他,於是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我睡著,你們切勿靠近。”一天他睡午覺,被子掉在地上,一位唯恐侍候不周的勤務員馬上進房把被子撿起來蓋上。曹操從床上跳將起來,一劍把勤務員殺掉,又上床再睡。睡了半天後起床,驚問道:“誰殺了我的勤務員?”大家告訴他經過,曹操放聲大哭,給死者開了隆重的追悼會然後厚葬。大家都認定,曹操確有夢中殺人的病症,只有楊修心裡明白是怎麼回事。在送葬時,楊修對著死者的靈柩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楊修因此惹惱曹操,被曹操借故殺了頭。

於是有人說,曹操殺楊修,是他聰明過頭,好賣弄才華並且喜歡自作主張。因此,楊修是死於“恃才放曠”。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楊修的死,是曹操忌才害賢,容不得拂逆自己的人。

曹操雖然愛才,“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但他容不得拂逆自己的人,又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如崔琰太直,罰為徒隸,跟蹤監督,“心似不平”,遂賜死;許攸、婁圭,雖是曹操的故舊且都立有功勞,只因有輕視曹家的言論,便都殺掉;孔融是名士,但好唱反調,也殺掉;就是佐曹起家的首席謀士荀彧,因對其要當魏公提了點不同意見,便不肯饒過,逼其自殺。《曹瞞傳》中說他“持法峻刻,諸將有計劃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這話說得雖有些過分,但考諸歷史,又不得不信。楊修好賣弄小聰明,揭操之短,曹操當然不會放過他。曹操的手,不可謂不黑(以上均見《世說新語》和《三國志》等書)!

這種說法如果能夠成立的話,那麼和前面說的就完全不同,楊修之死的責任完全在曹操一邊。

看來,楊修的死因,是有很多版本的,也很難有統一意見。但說他是專制獨裁者刀下的犧牲品,肯定不會錯。楊修死時正值四十五歲的壯盛之年。一代人才就這麼死了,確實使人非常痛惜。

丞相之命豈敢違反?”曹操雖嬉笑,而心惡之。

曹操老擔心別人暗害他,於是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我睡著,你們切勿靠近。”一天他睡午覺,被子掉在地上,一位唯恐侍候不周的勤務員馬上進房把被子撿起來蓋上。曹操從床上跳將起來,一劍把勤務員殺掉,又上床再睡。睡了半天後起床,驚問道:“誰殺了我的勤務員?”大家告訴他經過,曹操放聲大哭,給死者開了隆重的追悼會然後厚葬。大家都認定,曹操確有夢中殺人的病症,只有楊修心裡明白是怎麼回事。在送葬時,楊修對著死者的靈柩說:“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楊修因此惹惱曹操,被曹操借故殺了頭。

於是有人說,曹操殺楊修,是他聰明過頭,好賣弄才華並且喜歡自作主張。因此,楊修是死於“恃才放曠”。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楊修的死,是曹操忌才害賢,容不得拂逆自己的人。

曹操雖然愛才,“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但他容不得拂逆自己的人,又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如崔琰太直,罰為徒隸,跟蹤監督,“心似不平”,遂賜死;許攸、婁圭,雖是曹操的故舊且都立有功勞,只因有輕視曹家的言論,便都殺掉;孔融是名士,但好唱反調,也殺掉;就是佐曹起家的首席謀士荀彧,因對其要當魏公提了點不同意見,便不肯饒過,逼其自殺。《曹瞞傳》中說他“持法峻刻,諸將有計劃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這話說得雖有些過分,但考諸歷史,又不得不信。楊修好賣弄小聰明,揭操之短,曹操當然不會放過他。曹操的手,不可謂不黑(以上均見《世說新語》和《三國志》等書)!

這種說法如果能夠成立的話,那麼和前面說的就完全不同,楊修之死的責任完全在曹操一邊。

看來,楊修的死因,是有很多版本的,也很難有統一意見。但說他是專制獨裁者刀下的犧牲品,肯定不會錯。楊修死時正值四十五歲的壯盛之年。一代人才就這麼死了,確實使人非常痛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