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游專訪|寫了20年愛情的張小嫻:我內心也是一個癡情的人

愛情在她的筆下已經流轉了超過20年, 她也因此被廣大讀者稱為“情感知己、導師”, 還登上了今年上半年紅極一時的央視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 香港知名情感作家張小嫻在書寫情感方面的知名度已經無須贅言。 但她自己對待情感到底是什麼樣的態度?近日, 張小嫻的新書《請至少愛一個像男人的男人》上市,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也借此專訪了她, 看看她對自己的自評是怎樣的。

看過張小嫻作品的讀者應該有印象, 透過她的文字張小嫻在讀者面前的形象一直是溫婉、含蓄、知性的。 但這次在新書《請至少愛一個像男人的男人》中, 她的筆風轉為了犀利, 更鮮明、有針對性地為讀者指明不要在愛情中迷失自己, 失去最珍貴的自我。

採訪是從張小嫻的新書書名開始的, 到底“像個男人”是什麼樣的標準?對此, 張小嫻的回答是, 其實書中透露的只是自己對一個男人的標準。

在她看來, 肯定每個人的標準不同, “比方說我覺得我自己可能勇氣不夠, 不是一個很勇敢的人也不是一個很能保護自己的人。 那我要求我希望一個像男人的男人在我心目中就是比我強大的、能夠保護我的、比我有勇氣的。 ”

截至目前, 張小嫻寫愛情已經超過20年, 其間年輕人乃至全社會的愛情觀都有了變化。 速食化也成了最新的標籤, 對此張小嫻也給出了自己的剖析。 “我覺得當下的愛情是比較快一點比較急速一點, 人與人之間沒有了耐心跟愛心, 但是愛情是最需要溫柔與耐心的。 ”張小嫻告訴記者, 愛情通常開始是美麗的, 但過程萬轉千回。 “這也是一個改變自己、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我覺得當你肯付出的時候你才會瞭解愛情,

明白愛情吧。 ”

說到這裡時, 張小嫻還特別分享了一點自己遇到情感煩惱時的處理方法。 “我現在是比較有耐性、比較慈悲一點、比較會考慮對方的感受。 我覺得吵架或不開心時, 不要馬上去表達出來吧, 把它放一個晚上, 第二天可能感覺就不一樣, 也沒那麼生氣了。 ”

張小嫻還笑稱, 不少讀者看到自己作品裡的女孩都很癡心, 也在問你(指張小嫻)也是很癡情的吧。 “我覺得我的愛情觀其實從我開始寫作到現在都是比較一致的。 我心裡面很大一部分也是一個(癡情、癡心的人)。 如果我愛一個人我會是一個很癡情的人吧。 ”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