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薦讀」出伏到秋分,記好這五點

吃得“潤一點”

“出伏”之後, 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 氣候逐漸乾燥, 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 與此同時秋老虎還在發威, “燥”得很, 因此要吃得“潤”一點!冬瓜、蘿蔔、蓮藕、洋蔥、海帶、蘑菇、木耳等均是不錯的選擇。

揉得“勤一點”

早晚溫差大會造成壓差不穩, 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 可以防止血壓突增。 當血壓升高的時候, 你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 大概5—15分鐘之間的範圍, 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喝得“多一點”

這個時候穩定血壓除了按揉穴位外, 還可以多喝點“藥茶”。 荷葉茶、銀夏茶、黑茶可以說是理氣潤燥、平穩血壓的神器!

睡得“早一點”

出伏以後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 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 這是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炎熱的盛夏, 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 特別是老年朋友。 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 “秋乏”更容易出現。 另外, 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 引發心血管疾病。

晚上11點到淩晨2、3點, 是人體的最佳睡眠時間, 錯過這個時間段, 睡眠品質就會大打折扣。 一般情況下, 10點半就應上床休息, 特別是淩晨1點到3點一定要入睡, 否則對身體會有比較大的損傷。

穿得“暖一點”

雖然我們常說“春捂秋凍”, 但對於中老年人, 特別是老年人, 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 這樣溫差對於身體的刺激要小得多, 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得多!

不過早晚穿衣也有技巧, 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 這些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 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

引發危險。

來源於:新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