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民間故事:清明還土!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 沒有土地, 生活就難以維持下去。 所以農民再苦再累, 也要把土地當作神明來崇拜。 平時忙於農活, 只是一般性對待, 年年到清明節這一天, 家家戶戶就要拿出最好的勞動果實來回敬土地公公, 謂之清明還土。

為了討好土地公公, 真是費盡了腦筋、花盡了心思——先把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優質稻米磨成細粉, 再各盡所能, 做成各種各樣的“故事”, 如:豬、牛、羊、馬等十二肖, 奇形怪狀的十八羅漢, 梁山上的一百零八條好漢……當然不需要面面俱到, 只要有代表性就行。 幾件組成一套, 一套就是一組故事, 所以做這種米餜, 又稱做“故事”。 一般都是由有經驗的老年婦女製作的, 有時也讓身邊的小孩子參與。 小孩子想像力豐富, 好奇心忒強, 積極性最高。 有條件的, 米粉裡還摻上一些加工過的野艾, 看起來青蕭蕭, 聞起來噴噴香, 口感特別好, 歷來是“還土”的精品。

“故事”不拘形象, 不論多寡, 只要有點特色就行。 婦女把五花八門的“故事”放進飯甑裡或蒸籠裡炊熟, 並且晾乾後, 即可按故事內容各就各位放進託盤裡, 由當家男子鄭重其事地捧到廳裡按指定位置擺好, 站在邊上聽候值班廳頭發號施令。 時辰一到, 廳頭宣佈還土儀式開始, 大家在天井裡點香焚燭燒錫鉑, 同時, 敲鑼打鼓鳴鞭炮。 化過裝的道士則配合樂器鼓點, 搖動手鈴, 對著琳琅滿目的“故事”, 煞有介事地拖聲延氣唱道:

土地公來土地婆, 八方神聖請聽好:一台故事一台戲, 千家萬戶來慰勞。

吃了米課看了戲, 吝負其責多關照:不讓病蟲害莊稼, 不讓村莊進妖魔。

保得年年好收成, 保得家家喜樂多。 大恩大德永不忘,

年年月月唱讚歌。

唱畢, 道士放下手鈴, 端起一碗清水對空畫了畫, 一邊口中呢呢喃喃念符咒, 一邊用竹枝逐盤逐戶從頭到尾灑符水。 灑過之後, 由廳頭率領大家對著土地公、土地婆(如無畫像可對空)三鞠躬。 儀式完畢, 即可收領回去, 各自拿到田間地角去祭拜:一丘田(或一塊地)插一炷香, 壓一張黃表紙, 象徵性地從“故事”身上捏取一點祭品丟到地上, 再鞠一個躬, 就可心安理得地換到別處去“還土”了。 田多地廣的農戶, 丘丘塊塊都走遍是夠嗆的, 但又不敢不走, 如果偷懶漏掉一處, 就意味著那塊“土”的債還沒有還清, 倘若神靈計較起來, 那是永世不得安生的, 嘴裡不說, 心裡總歸是個“礙”, 所以“還土”這件大事無論如何都得堅持到底。

萬一自己吃不消了, 也得講明情況, 委託別人代勞, 免得得罪山神土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