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筏釣技巧需要掌握的三點

筏釣是近年來在部分地區流行起來的一種釣法, 在日本首要在海上進行排釣, 國內釣友首要在淡水飼養區、網箱邊以及搭船到水庫的深水區等地進行筏釣。

筏釣以刀魚(翹嘴鮊、白花)為首要目標魚, 一起也能夠釣到草魚、鯿魚、青魚、鯉魚、黃尾巴等。 釣浮以刀魚、鯿魚、草魚、青魚為主, 也能釣黃尾巴;釣底以鯉魚、黃尾巴為主, 也能夠釣草魚、青魚等。 定層釣法合適浮釣和底釣, 微鉛則首要針對浮釣, 全泳層查找, 信號清晰, 操作簡便。

關於打窩

雖然是釣浮層魚種, 但打窩相同十分重要, 經過連續或不連續地向釣點撒顆粒、玉米等窩料, 能夠構成從上至下的立體窩區而到達引魚、誘魚、留魚的效果。 打窩一般用當地喂魚的顆粒或玉米, 打窩的頻率和份量則依據魚情而定, 魚情好、上魚佳能夠適當降低打窩頻率、削減打窩份量;反之則應提高頻率, 加大份量。

關於引逗

不論定層或微鉛, 如果筏釣以翹嘴(白花、刀魚)為主, 都需求進行引逗誘釣, 這取決於翹嘴的攻擊性習性, 翹嘴關於動態餌有特別偏好, 所以我們在筏釣翹嘴的過程中(特別是掛素餌)需求不斷的提逗誘魚上鉤, 引逗方法因人而異, 但都要堅持必定的頻率, 一起要儘量讓餌的動態顯得天然。

關於魚層

筏釣翹嘴, 大家最關懷的就是魚地點的水層, 每次在緊水灘筏釣, 某某釣友上魚, 往往會引來一陣詰問:兄弟, 你釣幾米?

其實魚層存在許多不確定要素, 每個釣位, 每個時節, 每一天, 乃至每一刻, 魚層都會有所不同, 天氣、水溫、氣壓、光線、打窩、噪音…對魚層的改變都有影響, 跟著這些外在要素的改變和翹嘴自身習性的特色, 魚層都會呈現相應的改變。

現在好多釣友都預備了探魚器, 探魚器關於筏釣翹嘴仍是起到了很好的輔佐效果, 首先能夠讓我們把握釣點的水底深度、水底地形、即時水溫等有用資料, 其次能夠協助我們瞭解釣點的魚群密度、魚層散佈和魚體巨細等基本資訊。

但現在常用聲納探魚器的首要缺點是無法辨認各個水下的魚種, 也探不到底層以及臨底的魚, 別的每台探魚器的靈敏度設置都會有所不同, 造成了對魚體巨細分辯的相對含糊。 所以我們不能完全依靠探魚器, 而是應該好好的使用探魚器來為我們供給一些相對有用的參閱資料。

有了探魚器, 我們能夠依照探魚器上顯現相對密佈的各個魚層逐層去找, 試著去釣。 在每個相對密佈的魚層, 一般能夠在顯現魚層深度的上下2-3米內引逗找魚, 比方, 顯現20米有魚層, 我們能夠在18~22米之間引逗找魚。

沒有探魚器就需求耐性的逐層去找, 要一點一點的漸漸上下查找!在初到釣點開釣的時間段要儘量擴展找層規模和跨度, 之後能夠依據魚訊逐步縮小規模, 只需有耐性, 仍是會找到魚層的!

如果大家喜歡上述內容, 請轉發、關注, 給編者繼續為廣大釣友奉獻“漁”聞樂趣的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