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離鹹魚翻身,只差一個假期的距離

1

這一年宋濂已垂垂老矣, 同時也譽滿天下。 這天上朝歸來時有一個自稱是同鄉的青年前來謁見他。

那青年言語溫和、態度謙恭,

一口一個老師地向自己請教問題。

白髮蒼蒼的宋濂有一絲恍惚, 眼前年輕的笑容似乎和當年的自己重疊起來。 閉上眼睛, 學生時代的往事就忽然湧上腦海, 逐漸清晰起來……

時值隆冬, 白雪紛紛覆蓋了千里荒野, 深山巨穀席捲著刺骨寒風。 而險峻的山道上,

緩緩移動著一個黑點。 那是一個冒雪而行的青年, 攀著被積雪壓倒的樹木山岩, 跨過結滿冰塊的溪流, 要到山的那邊去。

山的那邊還是山, 雪的盡頭還是雪。

路有多遠還不知道, 而這個青年所有的, 僅僅是腳下靸著的一雙破鞋、肩膀上沉甸甸的一箱子書, 以及身後一串很快被埋進風雪中的腳印……

前途艱險他不是不顧念, 自己能否堅持到終點, 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可是他必須得抓緊時間, 一路走下去!

雪停了再走不行?什麼事這麼急?

喏, 他開學了, 趕著去報導。

開學在大冬天?

是的呀, 那時是元末明初, 不興放寒暑假的!

這個青年就是後來的宋濂了。

等宋濂終於走到了學生宿舍, 已經凍得四肢僵直, 口不能言。 人傻了, 鞋子破了,

書箱的帶子還撰手裡……還好宿管阿姨經驗豐富, 一碗熱水給他灌下去, 拿被子捂一天人就又活了, 可惜腳卻凍傷了, 裂了一道道血口, 大概以後每年冬天要反復發作了。

隆冬臘月開學, 確實不人道。

試想臨近過年, 出門在外的人都千里迢迢趕回來與家人團圓,

而自己卻一步一個腳印往學校趕。 爆竹聲中, 家家戶戶張燈結綵, 小孩兒追逐嬉戲於園中, 而學生們還坐在屋裡子曰詩雲, 不是很慘嘛!

2

其實曾經有一個人意識到讀書全年無休, 實在很慘。

想回家看看。

這個人, 是東漢時候的, 名叫樂羊子。

那時候他在外讀書, 讀了一年都沒回去了, 那叫一個想家啊, 每逢佳節更是倍思親。 自己都很同情自己, 於是他就悄悄翹課回家看看。

結果她妻子正在家中織布, 見丈夫回來了, 二話不說劈頭就問:“怎麼了這是, 這麼快就回來了?”

……

一年很快?

樂羊子也很實誠啊, 低著頭, 紅著臉, 選擇了坦白從寬。

“沒啥, 就是想你了……”

他妻子聽他這麼一說, 老大不樂意了, 轉頭就把剛織好的布一剪刀剪了。 並勸說道“我把蠶絲一根一根的積累起來, 再一點一點地織起來, 積少成多, 最後才成為整匹的帛。 如果現在剪斷, 豈不前功盡棄?你外出求學, 日積月累, 知識就會越來越多。 如果半途而廢, 與剪斷正在織著的帛有什麼兩樣?”

樂羊子聽了很受感動, 重新外出求學, 七年沒有回家。

我聽了也很受感動,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古人上學根本不放假的!不然為啥樂羊子一回家,他妻子就知道他翹課了?!!!

3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多少制度條例變了又變。

一代又一代的學生老去了,可寒暑假仍然沒有來臨。

清朝嘉慶年間,還有一份《義學條規》規定了:“長不輟耕,幼不輟讀,暑日休務者,薄其餼廩。”意思是:大人要一年到頭做事,小孩要一年到頭讀書,哪個書塾先生敢在大熱天放假,那就扣他工錢!

終於,那是1904年,也就是清光緒三十年。

有個叫張百熙的人出現了。

張百熙在朝中做官,卻學習了很多西方的觀點。他意識到,我國兒童享受不到現代化教育,沒有畢業年限,沒有科學實驗,沒有體育課程,也沒有寒暑假。於是他參照近代學制,訂了一個官方學制,1904年1月公佈。這一年是癸卯年,所以這個學制叫“癸卯學制”。

但是在那一個先生天熱放假都要被扣工資的時代,這顯然是要遭到強烈反對的!老祖宗的規矩豈敢破壞?尤其是還主張學這些洋人的玩意,那怎麼可以!

為了放假,給孩子們“減負”,張百熙頂著壓力,想出各種奇招。他規定: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第一學期於正月二十日開學,小暑散學;第二學期于立秋後六日開學,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散學。

同時還規定,每月的房、虛、星、昴日為休息日。

這個規定其實相當有深意,當時西方國家一星期是七天,張百熙想學習外國一星期放假一天,但又不能明說,怕被反對。正好中國古代有二十八宿,按星宿排下來,恰好是一星期的四倍。每月房、虛、星、昴日正好對應了一星期休息一日。

於是乎,學生的假日直到封建社會的最末的一段時間,終於來臨了。

4

直到如今,我們每一個學生都理所當然地有了寒暑假。

這是多麼不容易,多麼值得慶祝的事情啊!

可是假日之後的開學,就漸漸變得不那麼受歡迎了。

其實,有沒有假期,勤奮的人永遠存在,鹹魚永遠是一條鹹魚。

前段日子,網友爆料,自己十歲的侄兒稱自己太優秀,父母根本配不上他這樣優秀的兒子。這個僅僅十歲的孩子說出的那異于常人的,充滿功利和冷漠的話語,很快在網路上掀起熱議。

大家聚焦的點在於,孩子說的同學家裡都很有錢,買大房子送孩子出國,而他父母太窮,根本做不到這些不配這麼優秀的自己;沒有錢就不應該生二胎,窮父母坑自己一個就夠了,不能再坑另外一個……

不過拋開這些槽點看,這個孩子卻有著不符年齡的目標清晰:

● 努力學習英語是為了出國留學;

● 堅持打籃球就是希望自己突破父母基因限制能再長高一點;

● 學圍棋為了鍛煉大腦,為喜歡的生物和電腦打好基礎;

看到這裡,我不由得直冒冷汗,我十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啊?!在爭電視,在和同學跳皮筋、扮家家……

這個少年那些可以稱之為冷漠絕情的話語背後,掩蓋著一個事實,他在為了改變自己,付出努力!

人是太現實了點,但每一個成年人心中應該都隱隱覺得,他在瞎說什麼大實話。

出生永遠是天定的,可命運卻要靠自己改變。

不過,不是每一個努力改變命運的人會像那個孩子一樣,如此鄙視自己的出生罷了。

比如,剛才提到的宋濂家裡就窮啊,條件差得無以復加,可是他心態很好。而跟宋濂這個十裡八鄉聞名的貧困生同宿舍的,卻人人是高富帥,他們天天錦帽貂裘,嬰珠佩玉地去參加Party。

宋濂卻毫不羡慕,默默借走他們的書抄錄,因為他實在窮得書都買不起,只有自己抄寫……即使天氣寒冷到硯臺裡的水都結冰,握筆的手指不能屈伸,他還是哈哈氣暖一暖,最多嚴重時拿熱水燙一燙手,就堅持抄寫下去。

宋濂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

明太祖朱元璋把他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後世把他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

他修撰《元史》,其成就讓後世的粉絲把他和司馬遷同列,尊稱他一聲太史公。

甚至有人說:“吾觀宋太史以文章擅名,今世其才氣殆前無古人,使其生遷(司馬遷)時,與之相頡頏,不知其孰先後矣。”

不知道這個從來沒給自己放過假,手不釋卷的宋太史,聽了這句話會怎樣想……

所以古人真的沒有“假期”嗎?

宋濂的同學們,即使沒有假期,也一樣吃吃喝喝、玩玩樂樂地度過了學生生涯。那個時候的他們,也很痛快啊。

對有的人來說,天天都可以放假;對有的人來說,一生都沒有假期。

開學,只是讓鹹魚們換了一個地方去自我放逐;放假,只是讓勤奮的人再次與普通人拉開差距。

調侃、自黑過後,我們能否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正視我們的開學了。經過得來不易的寒暑假,我們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呢。

也許還是有些人不能夠吧?

沒關係,這世上還有太多比你勤奮的人。

七年沒有回家。

我聽了也很受感動,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古人上學根本不放假的!不然為啥樂羊子一回家,他妻子就知道他翹課了?!!!

3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多少制度條例變了又變。

一代又一代的學生老去了,可寒暑假仍然沒有來臨。

清朝嘉慶年間,還有一份《義學條規》規定了:“長不輟耕,幼不輟讀,暑日休務者,薄其餼廩。”意思是:大人要一年到頭做事,小孩要一年到頭讀書,哪個書塾先生敢在大熱天放假,那就扣他工錢!

終於,那是1904年,也就是清光緒三十年。

有個叫張百熙的人出現了。

張百熙在朝中做官,卻學習了很多西方的觀點。他意識到,我國兒童享受不到現代化教育,沒有畢業年限,沒有科學實驗,沒有體育課程,也沒有寒暑假。於是他參照近代學制,訂了一個官方學制,1904年1月公佈。這一年是癸卯年,所以這個學制叫“癸卯學制”。

但是在那一個先生天熱放假都要被扣工資的時代,這顯然是要遭到強烈反對的!老祖宗的規矩豈敢破壞?尤其是還主張學這些洋人的玩意,那怎麼可以!

為了放假,給孩子們“減負”,張百熙頂著壓力,想出各種奇招。他規定: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第一學期於正月二十日開學,小暑散學;第二學期于立秋後六日開學,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散學。

同時還規定,每月的房、虛、星、昴日為休息日。

這個規定其實相當有深意,當時西方國家一星期是七天,張百熙想學習外國一星期放假一天,但又不能明說,怕被反對。正好中國古代有二十八宿,按星宿排下來,恰好是一星期的四倍。每月房、虛、星、昴日正好對應了一星期休息一日。

於是乎,學生的假日直到封建社會的最末的一段時間,終於來臨了。

4

直到如今,我們每一個學生都理所當然地有了寒暑假。

這是多麼不容易,多麼值得慶祝的事情啊!

可是假日之後的開學,就漸漸變得不那麼受歡迎了。

其實,有沒有假期,勤奮的人永遠存在,鹹魚永遠是一條鹹魚。

前段日子,網友爆料,自己十歲的侄兒稱自己太優秀,父母根本配不上他這樣優秀的兒子。這個僅僅十歲的孩子說出的那異于常人的,充滿功利和冷漠的話語,很快在網路上掀起熱議。

大家聚焦的點在於,孩子說的同學家裡都很有錢,買大房子送孩子出國,而他父母太窮,根本做不到這些不配這麼優秀的自己;沒有錢就不應該生二胎,窮父母坑自己一個就夠了,不能再坑另外一個……

不過拋開這些槽點看,這個孩子卻有著不符年齡的目標清晰:

● 努力學習英語是為了出國留學;

● 堅持打籃球就是希望自己突破父母基因限制能再長高一點;

● 學圍棋為了鍛煉大腦,為喜歡的生物和電腦打好基礎;

看到這裡,我不由得直冒冷汗,我十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啊?!在爭電視,在和同學跳皮筋、扮家家……

這個少年那些可以稱之為冷漠絕情的話語背後,掩蓋著一個事實,他在為了改變自己,付出努力!

人是太現實了點,但每一個成年人心中應該都隱隱覺得,他在瞎說什麼大實話。

出生永遠是天定的,可命運卻要靠自己改變。

不過,不是每一個努力改變命運的人會像那個孩子一樣,如此鄙視自己的出生罷了。

比如,剛才提到的宋濂家裡就窮啊,條件差得無以復加,可是他心態很好。而跟宋濂這個十裡八鄉聞名的貧困生同宿舍的,卻人人是高富帥,他們天天錦帽貂裘,嬰珠佩玉地去參加Party。

宋濂卻毫不羡慕,默默借走他們的書抄錄,因為他實在窮得書都買不起,只有自己抄寫……即使天氣寒冷到硯臺裡的水都結冰,握筆的手指不能屈伸,他還是哈哈氣暖一暖,最多嚴重時拿熱水燙一燙手,就堅持抄寫下去。

宋濂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

明太祖朱元璋把他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後世把他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

他修撰《元史》,其成就讓後世的粉絲把他和司馬遷同列,尊稱他一聲太史公。

甚至有人說:“吾觀宋太史以文章擅名,今世其才氣殆前無古人,使其生遷(司馬遷)時,與之相頡頏,不知其孰先後矣。”

不知道這個從來沒給自己放過假,手不釋卷的宋太史,聽了這句話會怎樣想……

所以古人真的沒有“假期”嗎?

宋濂的同學們,即使沒有假期,也一樣吃吃喝喝、玩玩樂樂地度過了學生生涯。那個時候的他們,也很痛快啊。

對有的人來說,天天都可以放假;對有的人來說,一生都沒有假期。

開學,只是讓鹹魚們換了一個地方去自我放逐;放假,只是讓勤奮的人再次與普通人拉開差距。

調侃、自黑過後,我們能否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正視我們的開學了。經過得來不易的寒暑假,我們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呢。

也許還是有些人不能夠吧?

沒關係,這世上還有太多比你勤奮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