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江河釣鱖魚的常見釣法

在我國鱖魚的分佈極為寬廣, 南起到廣東, 北至到黑龍江, 中部長江、黃河及許多巨細湖泊都是它的棲息之所。 鱖魚是歸於肉食性的魚類, 它的生長十分之快, 並且食量十分之大, 最首要它喜愛食吃小蝦、小魚、小泥鰍等等。 它的尋食位址常在小蝦、小魚出沒的亂石、橋墩、岩縫和水草中。

“桃花流水鱖魚肥”, 這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名句。 三四月間桃花怒放之時, 正是鱖魚尋食的旺盛時節。 事實上, 一年之中, 除冬天外都能夠釣到鱖魚。 而3-5月和9-10月最好。 時間一般早晨6-11點, 下午4-6點。

釣鱖魚的魚具, 一般魚竿應選硬調, 抗拉力強, 不易折斷, 分量較輕的或用甩竿。 魚線應選用3-5號尼龍線, 魚鉤應選用鉤門稍寬的釣鉤。 比如伊斯尼形513-516號, 丸袖914-916號等等。

誘餌一般選用活小魚、泥鰍以及小蝦等。 釣點:在湖泊水庫首要挑選亂石的水底、亂石堆砌的石、橋墩、橋孔、延伸至水中的堤堰兩邊。

江河湖泊的溪水入水處、水底陡峭的河灣、水草的密佈處。

釣法:各地有許多不同釣法, 茲羅列數種如下幾種:

1、活餌釣:

用小泥鰍或小魚一手執鉤。 一手抓住活小泥鰍或小魚, 用鋒利的鉤尖從肛門處的背部處皮下刺入, 留意不要傷其脊骨, 堅持其生機。 將穿入魚鉤的泥鰍或小魚, 放入選好的釣點, 使其敏捷游向石堆, 奔向石洞, 鱖魚, 隱藏在石縫或石洞內的鱖魚發現後當即向前咬住, 當即提竿, 不要遛魚, 敏捷提上, 即可釣得。 此法不必魚漂、鉛墜, 全憑手感感覺魚的咬鉤。

2、加墜釣:

誘餌可與上述一樣, 或用小蝦從尾部的上端鉤入, 但鉤上有墜, 不必魚漂, 垂釣時將帶餌鉤悄悄放入釣點, 將釣線繃直, 再漸漸提起放下, 一般提起30釐米停住不動, 讓鉛墜牽著魚餌漸漸遊動, 約10秒鐘無魚咬鉤, 再向上提30釐米。 如此反復, 最終, 將魚餌沉底重新開始。 這樣引魚上鉤。 此法不必漂, 憑手感提魚。

3、打窩釣:

用炒香的麥麩加水拌成半幹半濕狀, 拋到近岸處, 誘使小魚前來尋食, 小魚搶食的聲響會引來鱖魚。

將帶有較輕鉛墜與魚漂, 掛好餌魚的鉤放入窩內, 並使魚漂顯露部分, 魚若咬鉤漂即沉下能夠提竿釣起。 若無魚問津, 可上下輕提魚線或左右移動, 誘魚咬鉤。 此法提竿宜慢不宜快, 使魚將鉤吞牢。

4、甩竿釣:

更適宜於夜釣。 將餌魚掛好, 投入釣點,

收線繃緊, 將竿在岸邊加好, 竿梢夾上小鈴, 如此設置4、5支竿, 一旦鈴響即可調查竿梢, 如彎下或大的轟動即應打竿收線提魚。

鱖魚後背兩邊魚鰭十分尖硬, 稍一不小心即會被它刺傷且引起紅腫, 故捉魚摘鉤時應事先準備厚布手套或後布, 並留意應順魚頭到魚尾的方向將紮起的魚鰭按下, 再進行摘鉤, 並投入魚護。 如萬一被其刺傷, 可趕快從它的肛門中擠出像奶一樣的乳液透明體, 塗在創傷上, 此法2-3分鐘後就會止血、止疼。 創傷會逐漸癒合。

看完上述內容後, 如果大家有什麼意見或建議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 如果喜歡編者所說內容就請轉發並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