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尼西比斯之戰:帕提亞帝國的迴光返照

說到羅馬人與帕提亞帝國之間的戰爭, 人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西元前53年, 名聞遐邇的卡萊之戰。 是役帕提亞指揮官蘇萊納以10000人的絕對劣勢兵力,

全殲4倍於己的羅馬軍團。 共和國前三頭之一的克拉蘇也敗亡於斯, 而帕提亞軍隊自身損失輕微。

這場戰鬥的勝利是如此完美, 以至於大家往往津津樂道於帕提亞騎射手與鐵甲騎兵之間精妙的配合, 並且吐槽克拉蘇糟糕的指揮能力。 結果, 很多人都忽視了此後帕提亞反而被吸取教訓的羅馬人逐漸壓制、日趨衰退的歷史。

事實上, 卡萊只不過是無數羅馬-帕提亞戰例中的一次孤證, 它絕非羅馬與帕提亞戰鬥的正常模式。 對帕提亞人而言, 卡萊完勝的背後, 是羅馬人陣斬帕提亞王儲以及連續三次洗劫帕提亞首都泰西封, 給他們帶來的噩夢。

然而帕提亞人並非只取得過一次諸如卡萊般的大決戰勝利。

雖然類似後者的完美戰鬥模式再也沒有在戰場上重現, 但阿薩西斯王朝仍然憑藉依然強大的騎兵實力贏得過羅馬人的尊敬。 即使代價很大, 他們還是在西元 3世紀之初的尼西比斯之戰中, 為自己挽回了名譽。

帕提亞人的復仇之火

尼西比斯 兩河流域北部的重要城市

尼西比斯之戰, 顧名思義是爆發於尼西比斯附近的激烈戰鬥。 這場戰役始于羅馬皇帝卡拉卡拉(西元211-217年在位)的貪欲。

西元 216年夏, 這位以暴君著稱的奧古斯都為了緩解國內日益加劇的財政危機, 以帕提亞國王阿爾塔巴努斯四世拒絕將女兒嫁給自己的藉口, 突然向對方發動不宣而戰的進攻。 羅馬軍隊乘對手猝不及防之際, 迅速向東攻佔了阿狄亞貝尼和阿特洛派特尼米底。 他們一路上劫掠了不計其數的金銀珠寶, 甚至連位於阿貝拉附近的阿薩西斯歷代先王王陵都未能逃過開棺暴屍的噩運。 無秩序的燒殺搶劫行為一直持續到當年冬季, 滿載而歸的羅馬軍隊才撤回了美索不達米亞行省。

卡拉卡拉東征路線圖 主要行程都在模仿當年的亞歷山大大帝

不僅如此, 卡拉卡拉還試圖在來年春季再次對東方用兵。 僅僅因為當年4月8日, 他在前往卡萊附近的一座神廟拜祭的途中被一個與其有私怨的禁衛軍資深老兵朱利烏斯•馬提亞裡斯所刺,

不治身亡。 陷入內部爭端的羅馬人才不曾再次侵入帕提亞腹地。

羅馬人的暴行無疑讓帕提亞人及其關係密切的東方附庸憤懣不已。 雖然阿爾塔巴努斯四世此前一直在與其兄弟沃洛吉西斯六世進行爭奪王位的內戰, 但他仍然盡一切可能在伊朗高原中東部徵召士兵, 準備反擊敵人的侵略。 到了西元 217年夏季, 由鐵甲騎兵、鐵甲駱駝騎兵和騎射手等機動單位組成的龐大軍隊已經集結完畢。 阿爾塔巴努斯四世毫不遲疑地率領這支軍隊侵入了羅馬的美索不達米亞行省。

死於禁衛軍之手的卡拉卡拉

兩軍不期而遇

馬克裡努斯髮型的金幣

繼承羅馬帝位的奧佩利烏斯•馬克裡努斯(西元 217-218年在位)顯然對此沒有多少心理準備。這位年過半百的前禁衛軍長官是煽動兇手馬提亞裡斯行刺卡拉卡拉的主謀。雖然性格溫文爾雅,精通律法,卻並不受到軍隊特別是下層士兵們的歡迎。僅僅由於卡拉卡拉並未留下子嗣,軍隊並無其他人選可供選擇,他才得以幸運的登上大位。

因此,為了站穩腳跟的新皇帝甫一踐祚就終止了前任的所有東方攻略計畫,並派出使者向阿薩西斯國王歸還此前抓獲的帕提亞俘虜,希冀兩國能重新實現和平。

然而憤怒的阿爾塔巴努斯四世並不滿足於馬克裡努斯的建議。他一方面向對方提出難以接受的割讓整個美索不達米亞、賠償所有損失的要求。另一方面揮師從尼尼微附近的渡口渡過底格裡斯河進入羅馬領土,並迅速沿阿貝拉西北的主幹道向前推進至尼西比斯附近。最終出其不意地在哈布林河的支流、米格多尼烏斯河邊正面撞上馬克裡努斯。

帕提亞騎射手與具裝騎兵

儘管此前羅馬新帝曾急忙徵召帝國野戰軍團分散駐紮在各地的各個作戰單位,試圖阻止敵人有可能的入侵行為。但是尚未做好準備的羅馬人依然對突然近距離出現在尼西比斯的帕提亞大軍猝不及防。於是雙方就在尼西比斯附近的平原上,爆發了兩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場激戰。

尼西比斯戰役堪稱兩國歷次戰爭史上最激烈的戰役,因為它無論在持續時間還是傷亡程度上均為雙方歷次會戰之冠。按照古典歷史學者的記載,它一共持續了3天之久,對於經常打不過就跑的帕提亞人來說,非常罕見。

阿爾塔巴努斯四世髮型的銀幣

激戰尼西比斯

3世紀 表現敘利亞地區羅馬駐軍的壁畫

第一天的戰鬥因一些偶然因素首先爆發于在河邊取水的雙方士兵之間。當時沒有絲毫防備的羅馬正規軍團在毫無秩序的情況下首先被帕提亞騎兵擊敗並一路追趕至大營。如果沒有那些留在大營中的輔助士兵和輜重部隊的英勇戰鬥,以至於敵人誤以為有一支新的羅馬援軍支援才停止了追擊,馬克裡努斯的大營甚至都有可能被攻破。

不過,儘管攻勢最後被遏制,但阿爾塔巴努斯四世無疑在雙方的對決中贏得了開門紅。雖然這一切主要是建立在對手未做好準備的基礎上,但帕提亞軍隊的變化似乎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因為除了傳統的鐵甲騎兵和騎射手以外,阿爾塔巴努斯四世試驗性地在其中增添了鐵甲駱駝騎兵單元,即騎在駱駝上的持矛披甲騎兵。

帕提亞軍隊的精華 鐵甲具裝騎兵

這些騎兵大多由附屬於帕提亞的阿拉伯人戰士組成、善於駕馭駱駝。毫無疑問,帕提亞國王此舉顯然有寄希望於依靠駱駝更快的速度從正面突破或側翼包抄敵人防線的意圖。但是事實證明,阿爾塔巴努斯四世的實驗性新戰術只有在敵人秩序混亂時才有成效。

當第二天馬克裡努斯重整秩序之後,這套戰術就失靈了。如同慣常的正式激戰一樣,敵對雙方均在黎明時分佈置好戰線。阿爾塔巴努斯四世幾乎沒有浪費一點時間,立即讓自己那騎著戰馬和駱駝並佔據數量優勢的軍隊向羅馬陣營發動攻擊。可他們隨後就發現有一道堅固似城牆的羅馬戰線橫亙在己方鐵騎的衝鋒之路上。

晚期的羅馬軍隊兵種 除了鐵甲騎兵外 大都參與了尼西比斯之戰

羅馬人的戰線是由如下兵種組織起來的:

1 騎兵和摩爾人標槍兵保護著步兵軍團的兩翼,很有可能騎兵和輕步兵已經混編在一起。

2 重步兵之間也沒有排列成連續的陣型。他們之間的間隙則以“富有進取精神和突襲能力的”輕裝步兵作為補充。古典歷史學者指出馬克裡努斯在戰役之初佈置了一個縱深很厚的陣型,因此很可能羅馬步兵被佈置排列成若干線列,極有可能即為三線隊型。

3 每條線列都由軍團步兵大隊和精英旗隊抽調出的百人隊青年兵(作為第一線)、成年兵(第二線)、後備兵(第三線)組成。

如此排兵佈陣顯然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帕提亞騎兵的發揮。因為雖然騎射手們發射的箭雨和以及那些騎在戰馬和駱駝上的鐵甲騎兵憑藉勢能戳刺的長矛給對方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他們同樣也遭受到來自敵人弓箭手和投石兵的遠端火力壓制。況且,一旦當他們與羅馬人近身肉搏的時候,後者就輕鬆地掌握了主動權。

羅馬人在重步兵方陣之間佈置輕步兵 有效的挫敗了帕提亞騎兵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帕提亞人衝鋒的壓力越來越大之際,羅馬人假裝撤退並扔下許多蒺藜和其它尖銳的鐵釘狀物體撒在他們的前進道路上。阿爾塔巴努斯麾下鐵騎嘗試繼續追擊,然而後者的坐騎在踩到這些銳器後紛紛掀翻了背上的騎士。特別是腳趾柔軟的駱駝更無法忍受銳器的戳刺,陷入混亂之中。落下馬背的帕提亞騎士深知與羅馬人徒步肉搏戰鬥的危險性,因而選擇立即逃跑。然而他們寬鬆成皺褶狀的衣服卻時常絆住自己的腿腳,從而導致被敵人輕鬆捕獲。羅馬人遂掌握了第二天戰鬥的優勢。

不過,雖然損失了許多精銳騎兵,由於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帕提亞人仍有實力在第三天繼續與羅馬軍團相持下去。

羅馬人更為完善的軍隊系統 讓帕提亞損失慘重

帕提亞機動戰術的勝利

帕提亞騎兵或許攻堅吃力 但依然具備機動性優勢

阿爾塔巴努斯並非一位愚鈍的國王,他敏銳的意識到己方的正面衝鋒無力突破對手厚縱深戰陣的事實。因而在第三天的戰鬥中及時改變了戰術,轉而嘗試依靠數量優勢從側翼包圍對手。

正是這一戰術改變最終奠定了帕提亞人的勝利。包抄側翼的帕提亞騎兵對羅馬軍隊陣線形成相當大的接觸面,迫使馬克裡努斯不得不用減少戰列縱深的方法來延伸己方戰線,從而阻止敵人的企圖。

在這一過程中,羅馬人的兵力劣勢不可避免地顯現出來。它那因延伸而導致縱深不夠的戰線顯然削弱了對帕提亞騎兵的抗擊力度,特別是在後者一次次集中力量攻擊某一弱點之際。羅馬軍隊被迫不斷疲於奔命於薄弱處的防禦,毫無疑問他們的力量正被優勢敵軍慢慢消耗。

來自帕提亞帝國治下各地區的重騎兵與輕騎兵

一位優秀的統帥或許能夠在此關鍵時刻做出相應的戰術調整。但遺憾的是,膽小怯弱的馬克裡努斯在覺察到危機後,不僅沒有身先士卒、激勵軍隊,反而率先逃離了戰場。目睹主帥如此懦夫行為的羅馬士兵大失所望,紛紛四散奔逃。尼西比斯第三天的決定性戰鬥遂以羅馬軍隊的潰敗告終。

帕提亞人終於依靠自己的騎兵攻勢 取得了勝利

損失慘重的勝利

壁畫上的帕提亞貴族

在當時,贏得尼西比斯之戰對帕提亞人而言具有一定的意義。因為它幾乎是後者在與羅馬人對決中得到的僅次於卡萊的輝煌榮耀。正如上文所述,自卡萊之戰和成功狙擊安東尼入侵之後,帕提亞幾乎再未在重大戰役的戰場上對羅馬佔據優勢。特別是放在西元2世紀三次被羅馬人重創的背景下。因此它對提升阿薩西斯王朝的自信或許起到了些微的積極作用。

但我們不能過高評估此次大戰的影響。事實上,尼西比斯之戰的結果不僅沒有對帕提亞在西亞的地緣政治產生任何有利的改變,相反進一步損耗了帕提亞已經瀕臨崩潰的國力。

大部分時候帕提亞人都在羅馬軍隊面前丟盔卸甲

按照古典史家的記載,尼西比斯戰場在戰鬥結束後屍積如山,諸如死去的戰馬和駱駝的龐大身軀甚至遮住了士兵們的視野。顯然,戰鬥雙方都為此次作戰付出了沉重代價。但羅馬帝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無數訓練有素的職業士兵能輕鬆彌補上述損失,而人口經濟遠遜於後者的帕提亞王國則很難承受類似的傷亡。因此對阿爾塔巴努斯四世而言,尼西比斯之戰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皮洛士式的勝利。

不僅如此,尼西比斯的勝利甚至不足以讓帕提亞國王實現預期的目標。大戰之後,損失慘重的帕提亞軍隊已無力再對羅馬人的美索不達米亞行省攻城拔寨。那些遠離家鄉的應徵士兵因離鄉日久和補給短缺而越來越難以控制,國王的政令顯然已無法得到將士的認同。

相反,根據目前出土的軍團駐地銘文推測,卡拉卡拉在發動戰爭時集結的軍隊遠遠沒有達到東方駐軍的最大兵力規模。這也意味著羅馬人隨時可以從後方抽調更多的軍隊進行反攻。倘若不是因為馬克裡努斯初登帝位、根基不穩,急於向對手求和以結束戰爭,阿爾塔巴努斯四世有可能重蹈其祖輩在2世紀大敗虧輸的覆轍。

西元3世紀的羅馬軍團步兵

因此,在馬克裡努斯花費約2億塞斯退斯賄賂阿爾塔巴努斯四世及其重臣之後,騎虎難下的帕提亞國王順勢接受了對方的和議,撤回了自己的國土。而他此前提出的割讓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和賠償所有損失的要求也就不了了之了。

儘管從長遠看,尼西比斯之戰的勝利不僅沒有給予帕提亞人絲毫助益,反而損耗了相當大的實力。這也導致了阿薩西斯王朝無力應對數年後的波斯反叛,被薩珊國王阿爾達希爾一世徹底消滅。

但此戰仍然證明了帕提亞騎兵依然保持有強大的戰鬥力。正是這種戰力奠定了阿薩西斯王朝四百多年的基業,因此即使尼西比斯之戰事實上被證明是帕提亞人的迴光返照,但他們的精髓卻被代之而起的波斯軍隊繼承下來。從以上意義來說,尼西比斯的價值在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

死於禁衛軍之手的卡拉卡拉

兩軍不期而遇

馬克裡努斯髮型的金幣

繼承羅馬帝位的奧佩利烏斯•馬克裡努斯(西元 217-218年在位)顯然對此沒有多少心理準備。這位年過半百的前禁衛軍長官是煽動兇手馬提亞裡斯行刺卡拉卡拉的主謀。雖然性格溫文爾雅,精通律法,卻並不受到軍隊特別是下層士兵們的歡迎。僅僅由於卡拉卡拉並未留下子嗣,軍隊並無其他人選可供選擇,他才得以幸運的登上大位。

因此,為了站穩腳跟的新皇帝甫一踐祚就終止了前任的所有東方攻略計畫,並派出使者向阿薩西斯國王歸還此前抓獲的帕提亞俘虜,希冀兩國能重新實現和平。

然而憤怒的阿爾塔巴努斯四世並不滿足於馬克裡努斯的建議。他一方面向對方提出難以接受的割讓整個美索不達米亞、賠償所有損失的要求。另一方面揮師從尼尼微附近的渡口渡過底格裡斯河進入羅馬領土,並迅速沿阿貝拉西北的主幹道向前推進至尼西比斯附近。最終出其不意地在哈布林河的支流、米格多尼烏斯河邊正面撞上馬克裡努斯。

帕提亞騎射手與具裝騎兵

儘管此前羅馬新帝曾急忙徵召帝國野戰軍團分散駐紮在各地的各個作戰單位,試圖阻止敵人有可能的入侵行為。但是尚未做好準備的羅馬人依然對突然近距離出現在尼西比斯的帕提亞大軍猝不及防。於是雙方就在尼西比斯附近的平原上,爆發了兩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場激戰。

尼西比斯戰役堪稱兩國歷次戰爭史上最激烈的戰役,因為它無論在持續時間還是傷亡程度上均為雙方歷次會戰之冠。按照古典歷史學者的記載,它一共持續了3天之久,對於經常打不過就跑的帕提亞人來說,非常罕見。

阿爾塔巴努斯四世髮型的銀幣

激戰尼西比斯

3世紀 表現敘利亞地區羅馬駐軍的壁畫

第一天的戰鬥因一些偶然因素首先爆發于在河邊取水的雙方士兵之間。當時沒有絲毫防備的羅馬正規軍團在毫無秩序的情況下首先被帕提亞騎兵擊敗並一路追趕至大營。如果沒有那些留在大營中的輔助士兵和輜重部隊的英勇戰鬥,以至於敵人誤以為有一支新的羅馬援軍支援才停止了追擊,馬克裡努斯的大營甚至都有可能被攻破。

不過,儘管攻勢最後被遏制,但阿爾塔巴努斯四世無疑在雙方的對決中贏得了開門紅。雖然這一切主要是建立在對手未做好準備的基礎上,但帕提亞軍隊的變化似乎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因為除了傳統的鐵甲騎兵和騎射手以外,阿爾塔巴努斯四世試驗性地在其中增添了鐵甲駱駝騎兵單元,即騎在駱駝上的持矛披甲騎兵。

帕提亞軍隊的精華 鐵甲具裝騎兵

這些騎兵大多由附屬於帕提亞的阿拉伯人戰士組成、善於駕馭駱駝。毫無疑問,帕提亞國王此舉顯然有寄希望於依靠駱駝更快的速度從正面突破或側翼包抄敵人防線的意圖。但是事實證明,阿爾塔巴努斯四世的實驗性新戰術只有在敵人秩序混亂時才有成效。

當第二天馬克裡努斯重整秩序之後,這套戰術就失靈了。如同慣常的正式激戰一樣,敵對雙方均在黎明時分佈置好戰線。阿爾塔巴努斯四世幾乎沒有浪費一點時間,立即讓自己那騎著戰馬和駱駝並佔據數量優勢的軍隊向羅馬陣營發動攻擊。可他們隨後就發現有一道堅固似城牆的羅馬戰線橫亙在己方鐵騎的衝鋒之路上。

晚期的羅馬軍隊兵種 除了鐵甲騎兵外 大都參與了尼西比斯之戰

羅馬人的戰線是由如下兵種組織起來的:

1 騎兵和摩爾人標槍兵保護著步兵軍團的兩翼,很有可能騎兵和輕步兵已經混編在一起。

2 重步兵之間也沒有排列成連續的陣型。他們之間的間隙則以“富有進取精神和突襲能力的”輕裝步兵作為補充。古典歷史學者指出馬克裡努斯在戰役之初佈置了一個縱深很厚的陣型,因此很可能羅馬步兵被佈置排列成若干線列,極有可能即為三線隊型。

3 每條線列都由軍團步兵大隊和精英旗隊抽調出的百人隊青年兵(作為第一線)、成年兵(第二線)、後備兵(第三線)組成。

如此排兵佈陣顯然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帕提亞騎兵的發揮。因為雖然騎射手們發射的箭雨和以及那些騎在戰馬和駱駝上的鐵甲騎兵憑藉勢能戳刺的長矛給對方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他們同樣也遭受到來自敵人弓箭手和投石兵的遠端火力壓制。況且,一旦當他們與羅馬人近身肉搏的時候,後者就輕鬆地掌握了主動權。

羅馬人在重步兵方陣之間佈置輕步兵 有效的挫敗了帕提亞騎兵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帕提亞人衝鋒的壓力越來越大之際,羅馬人假裝撤退並扔下許多蒺藜和其它尖銳的鐵釘狀物體撒在他們的前進道路上。阿爾塔巴努斯麾下鐵騎嘗試繼續追擊,然而後者的坐騎在踩到這些銳器後紛紛掀翻了背上的騎士。特別是腳趾柔軟的駱駝更無法忍受銳器的戳刺,陷入混亂之中。落下馬背的帕提亞騎士深知與羅馬人徒步肉搏戰鬥的危險性,因而選擇立即逃跑。然而他們寬鬆成皺褶狀的衣服卻時常絆住自己的腿腳,從而導致被敵人輕鬆捕獲。羅馬人遂掌握了第二天戰鬥的優勢。

不過,雖然損失了許多精銳騎兵,由於軍隊數量上的優勢,帕提亞人仍有實力在第三天繼續與羅馬軍團相持下去。

羅馬人更為完善的軍隊系統 讓帕提亞損失慘重

帕提亞機動戰術的勝利

帕提亞騎兵或許攻堅吃力 但依然具備機動性優勢

阿爾塔巴努斯並非一位愚鈍的國王,他敏銳的意識到己方的正面衝鋒無力突破對手厚縱深戰陣的事實。因而在第三天的戰鬥中及時改變了戰術,轉而嘗試依靠數量優勢從側翼包圍對手。

正是這一戰術改變最終奠定了帕提亞人的勝利。包抄側翼的帕提亞騎兵對羅馬軍隊陣線形成相當大的接觸面,迫使馬克裡努斯不得不用減少戰列縱深的方法來延伸己方戰線,從而阻止敵人的企圖。

在這一過程中,羅馬人的兵力劣勢不可避免地顯現出來。它那因延伸而導致縱深不夠的戰線顯然削弱了對帕提亞騎兵的抗擊力度,特別是在後者一次次集中力量攻擊某一弱點之際。羅馬軍隊被迫不斷疲於奔命於薄弱處的防禦,毫無疑問他們的力量正被優勢敵軍慢慢消耗。

來自帕提亞帝國治下各地區的重騎兵與輕騎兵

一位優秀的統帥或許能夠在此關鍵時刻做出相應的戰術調整。但遺憾的是,膽小怯弱的馬克裡努斯在覺察到危機後,不僅沒有身先士卒、激勵軍隊,反而率先逃離了戰場。目睹主帥如此懦夫行為的羅馬士兵大失所望,紛紛四散奔逃。尼西比斯第三天的決定性戰鬥遂以羅馬軍隊的潰敗告終。

帕提亞人終於依靠自己的騎兵攻勢 取得了勝利

損失慘重的勝利

壁畫上的帕提亞貴族

在當時,贏得尼西比斯之戰對帕提亞人而言具有一定的意義。因為它幾乎是後者在與羅馬人對決中得到的僅次於卡萊的輝煌榮耀。正如上文所述,自卡萊之戰和成功狙擊安東尼入侵之後,帕提亞幾乎再未在重大戰役的戰場上對羅馬佔據優勢。特別是放在西元2世紀三次被羅馬人重創的背景下。因此它對提升阿薩西斯王朝的自信或許起到了些微的積極作用。

但我們不能過高評估此次大戰的影響。事實上,尼西比斯之戰的結果不僅沒有對帕提亞在西亞的地緣政治產生任何有利的改變,相反進一步損耗了帕提亞已經瀕臨崩潰的國力。

大部分時候帕提亞人都在羅馬軍隊面前丟盔卸甲

按照古典史家的記載,尼西比斯戰場在戰鬥結束後屍積如山,諸如死去的戰馬和駱駝的龐大身軀甚至遮住了士兵們的視野。顯然,戰鬥雙方都為此次作戰付出了沉重代價。但羅馬帝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無數訓練有素的職業士兵能輕鬆彌補上述損失,而人口經濟遠遜於後者的帕提亞王國則很難承受類似的傷亡。因此對阿爾塔巴努斯四世而言,尼西比斯之戰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皮洛士式的勝利。

不僅如此,尼西比斯的勝利甚至不足以讓帕提亞國王實現預期的目標。大戰之後,損失慘重的帕提亞軍隊已無力再對羅馬人的美索不達米亞行省攻城拔寨。那些遠離家鄉的應徵士兵因離鄉日久和補給短缺而越來越難以控制,國王的政令顯然已無法得到將士的認同。

相反,根據目前出土的軍團駐地銘文推測,卡拉卡拉在發動戰爭時集結的軍隊遠遠沒有達到東方駐軍的最大兵力規模。這也意味著羅馬人隨時可以從後方抽調更多的軍隊進行反攻。倘若不是因為馬克裡努斯初登帝位、根基不穩,急於向對手求和以結束戰爭,阿爾塔巴努斯四世有可能重蹈其祖輩在2世紀大敗虧輸的覆轍。

西元3世紀的羅馬軍團步兵

因此,在馬克裡努斯花費約2億塞斯退斯賄賂阿爾塔巴努斯四世及其重臣之後,騎虎難下的帕提亞國王順勢接受了對方的和議,撤回了自己的國土。而他此前提出的割讓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和賠償所有損失的要求也就不了了之了。

儘管從長遠看,尼西比斯之戰的勝利不僅沒有給予帕提亞人絲毫助益,反而損耗了相當大的實力。這也導致了阿薩西斯王朝無力應對數年後的波斯反叛,被薩珊國王阿爾達希爾一世徹底消滅。

但此戰仍然證明了帕提亞騎兵依然保持有強大的戰鬥力。正是這種戰力奠定了阿薩西斯王朝四百多年的基業,因此即使尼西比斯之戰事實上被證明是帕提亞人的迴光返照,但他們的精髓卻被代之而起的波斯軍隊繼承下來。從以上意義來說,尼西比斯的價值在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過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