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才是幼稚園老師管理班級的真實三部曲!

首先我們定義常規, 常規不是服從老師, 而是孩子能夠自律, 服從集體規則, 這是三年的任務, 小中大班的孩子都不一樣, 但是基本道理和步驟是一樣的。

三部曲

01

讓孩子喜歡班級, 小班是喜歡老師, 中班是喜歡朋友, 大班是喜歡集體;

小班

小班是最容易的, 老師記得八字真言“甜言蜜語, 連哄帶騙”就可以, 千萬不要對小班孩子凶, 除非安全情況, 否則不要嚴厲, 因為小班孩子是根據老師態度來感受老師的關愛。 所以對小班孩子儘量態度溫柔, 嘴巴甜一點哄孩子。 對調皮孩子一樣, 經常對孩子說“老師很愛你,

很想你” 孩子喜歡老師, 大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小班是喜歡班級, 因為有喜歡的老師和同學;

中班

中班孩子就不一樣, 甜言蜜語不一定有效, 老師可以採用“長大了”策略, “你是中班的孩子了, 長大了就是不一樣, 懂事了, 不會影響別人”。 小中班孩子, 除非心理有特殊問題的,

一般老師堅持常規性的語言, 兩周左右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建立集體意識, 喜歡班級。

所以中班是在班級感覺到歸宿感, 因為老師和其他孩子會感謝他對班級的貢獻。 老師引導孩子之間多用謝謝, 老師自己也多用謝謝孩子對班級貢獻, 然後多用“我們”“一起”, 少用“你”;

大班

大班孩子就不一樣, 因為大班孩子自我意識形成得比較強烈, 所以老師必須建立孩子集體價值觀, 所以老師要用“班級的集體安全和舒適”來給孩子一個標準。 老師經常提問孩子“這樣做, 我們班級會更舒服還是不舒服?你們都是班級的孩子, 只會做讓班級更舒服的事情”。

所以大班孩子在班級找到集體榮譽感, 因為這個班是最舒適開心的班。

老師引導孩子“我們這個大班是最舒適最開心的班,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愛這個班”。

關鍵點

1. 老師應該堅持用正向語言

什麼是正向語言?中大班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衝突, 老師應做一位觀察者, 引導者, 不去裁判對錯, 反而是信任孩子自己能夠解決好, 會做好。 儘量避免用負面語言, 例如不可以跑, 別跑等, 應該是“我們慢慢走。 。 。 ”。

2.班級的三位老師要堅持使用一致的常規性語言。

因為孩子是根據老師常規語言慢慢建立價值觀。 好多時候老師沒有堅持, 或者班級三個老師之間沒有統一語言標準, 孩子就沒辦法很快建立常規標準。

3.班級人多, 老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我的經驗是分組, 首先每一個老師負責一組孩子,

熟悉後再交換, 這樣比較容易快速建立關係和價值觀。

02

減少孩子之間的干擾和影響, 中國幼稚園班級人多, 所以容易干擾, 2-3個孩子是相互交流, 10個孩子就一定是互相干擾;

對老師來說, 常規基本分為:生活常規和教學活動常規。 採用清晰的視覺標識系統和規律的一天環節安排是建立生活常規的主要方法。

對小班孩子來說, 最好就是照片, 對中大班孩子就可以是數位和文字, 包括喝水位置, 排隊位置等都需要明確a下來。 從直觀到抽象, 意思是小班要具體直觀, 到大班就可以給抽象指示。

“別影響別人”, 當然分組進行還是必須的, 儘量減少同一個空間裡面的孩子。 例如戶外活動回班裡的時候, 最理想是分組, 一組幫忙老師收拾,

另外一組先回班如廁等。 小班的時候, 最好將動作慢的孩子放在一組, 因為快的孩子不會影響慢的, 反而慢的孩子會影響快的孩子, 中班的時候可以稍微混合一下。

教學活動的常規是老師的另一個問題, 但是集體教學本身就是不應該在幼稚園的。 所以可以減少集體教學活動是最合理的, 如果減少不了, 方法是分組進行, 寧願分組進行, 老師重複組織兩次一樣的教學活動, 孩子分組來學習, 在分組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 老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觀察指導, 根據孩子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活動時間。

關鍵點

1.把孩子分組, 儘量減少同一個空間的人數。

2.採用清晰的環境標識, 例如飲水位置, 排隊界線, 背景音樂等。

3.要安排一些讓孩子手忙起來的活動,不要讓孩子閑著,最好是區域活動,能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可以是手指操之類的。這些活動要儘快教會孩子掌握遊戲玩法及規則,老師給指令,孩子就能坐在原位忙起來,這樣老師才有精力思考和處理個別情況。

小空間,讓孩子躲進去也是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方法。

讓孩子在圍欄打繩結解開繩結也非常有趣;

總之就是讓孩子在固定位置忙起來;

03

建立孩子對於常規的正確和明確判斷標準。

老師在中大班儘量避免採用“聽話”“服從”,應該從小班開始給予孩子原則,秘訣是“不斷重複說”。

小班的時候說“我們不能夠傷害別人身體,也不允許別人傷害我們身體”;

中班的時候說“長大了的孩子是不會影響別人的”;

大班的時候說“我們這個班的孩子都會讓這個班成為最舒適開心的班”,然後表揚孩子也採用統一語言“某某是我們班的驕傲,他剛才做的就讓班級更舒適開心”。遇到孩子違反常規,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我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以後就會注意”。

當然有個別孩子可能基於某些原因會故意挑戰班級常規,一般分析背後動機有以下幾點:

動機

1. 故意引起別人注意,從而滿足到自我價值體現。

這種孩子往往在家裡缺乏“正確”的關注,老師可以滿足孩子在其它正確行為的關注,例如畫畫後用孩子的畫來美化班級,然後集體面前感謝孩子的畫讓班級更漂亮。

2. 孩子在家裡形成壞習慣。

遇到這種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角色分離”,孩子回到班級就不斷提醒孩子“你是大班的某某,不是家裡的某某,大班的某某會讓班級更舒適的” 堅持兩周,見證奇跡。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背景音樂等。

3.要安排一些讓孩子手忙起來的活動,不要讓孩子閑著,最好是區域活動,能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可以是手指操之類的。這些活動要儘快教會孩子掌握遊戲玩法及規則,老師給指令,孩子就能坐在原位忙起來,這樣老師才有精力思考和處理個別情況。

小空間,讓孩子躲進去也是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方法。

讓孩子在圍欄打繩結解開繩結也非常有趣;

總之就是讓孩子在固定位置忙起來;

03

建立孩子對於常規的正確和明確判斷標準。

老師在中大班儘量避免採用“聽話”“服從”,應該從小班開始給予孩子原則,秘訣是“不斷重複說”。

小班的時候說“我們不能夠傷害別人身體,也不允許別人傷害我們身體”;

中班的時候說“長大了的孩子是不會影響別人的”;

大班的時候說“我們這個班的孩子都會讓這個班成為最舒適開心的班”,然後表揚孩子也採用統一語言“某某是我們班的驕傲,他剛才做的就讓班級更舒適開心”。遇到孩子違反常規,老師可以引導孩子“我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以後就會注意”。

當然有個別孩子可能基於某些原因會故意挑戰班級常規,一般分析背後動機有以下幾點:

動機

1. 故意引起別人注意,從而滿足到自我價值體現。

這種孩子往往在家裡缺乏“正確”的關注,老師可以滿足孩子在其它正確行為的關注,例如畫畫後用孩子的畫來美化班級,然後集體面前感謝孩子的畫讓班級更漂亮。

2. 孩子在家裡形成壞習慣。

遇到這種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角色分離”,孩子回到班級就不斷提醒孩子“你是大班的某某,不是家裡的某某,大班的某某會讓班級更舒適的” 堅持兩周,見證奇跡。

本文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