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分鐘帶你認識完,傳說中的十八般武器(中)

昨天小編帶你們認識完了十八般武器中的“刀槍劍戟 斧”, 怎麼樣?是不是特別簡單, 今天我們繼續往下看!

這個武器不僅現代人知道的相對較少, 在古代使用範圍也不廣, 確切來說就是大型的斧頭, 雖具備殺傷力, 但更多是作為一種禮器、刑具、權杖使用。 比如《說文》上曰:“鉞, 大斧也, 一名天戉。 ”《書·顧命》上曰:“鉞、鋮同兵類, 脫胎斧。 大者鉞、小者鋮。 一人冕執鉞, 一人冠執鋮。 ”

考古發現的青銅鉞

這個武器在武俠小說裡面相對較多, 通常使用的還都是壞人。 由戈演變而來, 春秋時期, 鉤與戈、戟並用, 有單鉤、雙鉤、鹿角鉤以及撓鉤等, 是一種多刃的兵器。

雙鉤, 圖片直觀知道, 可刺、鉤、挑、劈

叉武器中長器械一種, 頂端有二股叉的為“牛角叉”, 頂圖片端有三股叉的為“三頭叉”。 三股叉中鋒挺出3~4寸, 叉的尾端有瓜錘。 這種武器也是從遠古人類實用器具演變而來, 比如最近考古發現的, 在陝西西安半坡村遺址出土的原始“魚叉”。

比較常見的三頭叉

這個武器, 不同於我們想像的趕馬車的哪種鞭, 或者說是不止。 鞭有軟硬之分, 硬鞭多為銅制或鐵制, 軟鞭多為皮革編制而成。 而在戰場上, 作為武器使用的大都是硬鞭, 比如名將黃蓋、呼延灼、尉遲恭都是使用的硬鞭。

典型的硬鞭

使用軟鞭的也有, 但實戰中肯定不多

屬於短兵器一種, 無論是外形、技法都是比較特別的武器。

長而無刃, 有四棱, 長約為四尺, 鐧多雙鐧合用, 利於馬戰。 鐧的分量很重, 只有力氣很多的人才能運用自如, 殺傷力十分可觀, 即使隔著盔甲也能將人活活砸死。 代表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坐下的大將秦瓊, 就是使得一手好雙鐧。

看這圖就知道有多重了,還是雙手的

這個很好理解,大家都認識。古稱“椎”,有長柄單錘 、短柄雙錘及鏈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所以古代持錘者又稱為“金瓜武士”。短柄雙錘,非常沉重,舞練需要較大的力量。代表人物是三國時期的許諸。

普通錘大家都知道,發一個少見的流星錘

這個武器大家應該也相對陌生,不過說它另外一個名字應該很多人就知道了,那就是抓。分長械及軟械兩種。長械有“金龍抓”,杆長約2米,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撓。

比較特別的武器,撾

這張圖就比較明顯了,形似手爪

(未完待續,歡迎關注,第一時間看《一分鐘帶你認識完,傳說中的十八般武器(下)》)

看這圖就知道有多重了,還是雙手的

這個很好理解,大家都認識。古稱“椎”,有長柄單錘 、短柄雙錘及鏈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臥瓜”,所以古代持錘者又稱為“金瓜武士”。短柄雙錘,非常沉重,舞練需要較大的力量。代表人物是三國時期的許諸。

普通錘大家都知道,發一個少見的流星錘

這個武器大家應該也相對陌生,不過說它另外一個名字應該很多人就知道了,那就是抓。分長械及軟械兩種。長械有“金龍抓”,杆長約2米,杆端有抓形如人手,中指伸直,四指屈撓。

比較特別的武器,撾

這張圖就比較明顯了,形似手爪

(未完待續,歡迎關注,第一時間看《一分鐘帶你認識完,傳說中的十八般武器(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