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揭開五點血糖曲線擬合法的神秘面紗(一)

(郭驍才: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生導師, “五點血糖曲線擬合療法”醫學研究團隊專家, “小分子剪切技術”專利持有人)

緊跟著人類走向現代文明的腳步聲, 糖尿病不甘落後地站在人的肩膀上, 與我們一起走來, 成為對人類危害最大的、也是最甜蜜的疾病。

1

現代文明病?

其實, 糖尿病有著一個極其好聽的別名, 叫做現代文明病。 就是說, 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 這個病的患病率會同步提高。

比如正在走向現代化的中國。 據科學家最近公開發表的資料, 2015年中國已經有糖尿病患者1.6億多人, 另外還有4.9億多人站在糖尿病的邊緣。

如果放任不管, 這4.9億多人中在6、7年後, 會有一半以上的人成為糖尿病患者。

那麼, 美國、歐洲、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呢?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是居高不下。 要知道, 這個詞就是從這些先發國家來的。 始作俑者呀!

2

生活方式病!

後來, 科學家把這類疾病規範了一下, 叫做生活方式疾病。 解釋說, 是現代的生活方式, 導致了這類疾病的迅速增加。

那麼, 哪些生活方式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增加我們患糖尿病的風險?

從大處說, 很簡單, 就是飲食和體力活動的變化。

飲食上追求精緻與口感, 即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為標誌的食物, 不僅是高熱量, 而且是高熱量密度(能量密度)。

什麼叫做高熱量密度?就是肚子還沒有感覺, 熱量早就超了幾倍的食物。

翻譯成比較符合科學的語言, 熱量密度是指單位重量的食物所含的熱量。 同樣100克的食物, 熱量高則熱量密度高。 顯然, 熱量密度越低, 占地方就越多, 就越容易吃飽肚子, 熱量也越不容易超。

體力活動, 包括幹活、鍛煉、走路……

現在, 體力活動越來越少。 出門就開車、步行越來越少, 一層樓也要乘電梯、爬樓梯越來越少, 家裡衛生也請小時工、幹活越來越少, 辦卡鍛煉身體、真去的卻很少, ……

成都話說, 就是太安逸了。 吃得巴適, 走路有車, 不用幹活路, 連書都不用看, 網上一搜就來了。 嘿嘿, 安逸呀。

有一句話怎麼說著呢?死於安樂, 是吧?其實, 人確實是會死於安逸的。 這不, 糖尿病來敲門了吧?可惜, 糖尿病的能量利用率很差很差,

力氣太小, 敲門的聲音太微弱, 很多人沒聽見。

3

食物的品質

以前我說過, 食物給我們提供的營養有八大類, 分四大類別。

現在的食物, 花樣眾多, 營養卻難以滿足人體的需求。 主要表現為:能量過多, 維生素、礦物質可能不足, 膳食纖維嚴重缺乏, 植物化學成分完全不同于傳統。

即使水分, 也是如此:液體不少, 水分缺乏。

造成現在食物的這種不同, 一是種植的變遷, 包括土、肥、水、種、保(植保, 農藥)、管(田間管理), 大棚、反季節;二是過度加工。

另外, 還有食品安全問題, 主要指農藥和化肥的殘留。 添加導致的問題更大, 無法說更多的了。

…………

問題多多, 一言難盡。 不宜再多說了, 否則就回不到糖尿病這個主題上來了。

4

飲食、體力活動與糖尿病

人體健康, 實際上是平衡的維護;所謂康復, 是平衡的重建。 與飲食有關的平衡, 至少下面三個是很關鍵的。

第一, 能量平衡

第二, 營養素平衡

第三, 腸道菌群平衡

其中, 能量平衡還與體力活動有關。 飲食獲得的能量, 除了人體自身代謝所消耗的能量之外, 多餘部分如果不通過體力活動、腦力活動等方式消耗掉,

就會變成脂肪, 或存積在大網膜及內臟上, 或存積在皮下如上臂大腿和屁股上。 前者達到一定程度就叫做內臟性肥胖, 可以逐漸使得你的腰圍如水桶、褲腰如麻袋;後者則好多了, 老年人擁有較多的皮下脂肪, 還可能更加長壽。

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 關係密切。

5

2型糖尿病的發展過程

內臟性肥胖, 一般叫做腹型肥胖, 更易導致脂肪代謝問題, 產生胰島素抵抗, 即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 胰島β細胞代償性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保持血糖的平穩(糖耐量正常)。

胰島素抵抗繼續存在, 胰島素分泌劑量加大會更加肥胖, 而肥胖會加劇胰島素抵抗, 胰島β細胞開始不能夠通過代償分泌足夠的胰島素, 血糖耐量開始異常,然後空腹血糖異常,胰島β細胞失代償,終於逐漸進展為糖尿病。

糖尿病與飲食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科學計算給出適當的飲食干預方案,可以將患者調整到正常人的狀態。這就是擬合療法的目標。

聽俺一席話,勝讀十本書。想瞭解更多,且聽下回分解。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修生血糖健康管理」。

血糖耐量開始異常,然後空腹血糖異常,胰島β細胞失代償,終於逐漸進展為糖尿病。

糖尿病與飲食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科學計算給出適當的飲食干預方案,可以將患者調整到正常人的狀態。這就是擬合療法的目標。

聽俺一席話,勝讀十本書。想瞭解更多,且聽下回分解。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修生血糖健康管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