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消費貸變首付貸:政策再嚴,也阻擋不了一顆買房心?

對於很多人來說, 買房最頭痛的莫過於高房價。 高房價提高了房貸成本, 也帶動了首付門檻的上升。

近幾年以來, 監管部門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 目的在於打壓房價的上漲勢頭, 而其中就包括了禁止房產仲介提供“首付貸”。

不過, 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 儘管當前市場上“首付貸”已難見蹤影了, 但並不表示它就徹底地消失了。

換了馬甲就沒人認識了?

據瞭解, 國內部分城市尤其是環京和天津地區相繼出現了“首付貸”的馬甲產品:名義上是“消費貸”, 實際上成了“首付貸”。

何為“消費貸”?簡單來說, 就是個人因消費需求向金融機構申請的貸款。 目前除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外, 很多小額貸款公司、互金平臺都有類似的信貸產品。 最典型的莫過於支付寶的“借唄”、京東的“金條”。

這類產品大多擁有相同的特徵:迴圈授信(隨借隨還)、利率低(很多在年化10%以下)、門檻低(無須太多的資信證明), 以及用途多樣化(無須消費憑證)。

因此, 當個人以“消費貸”申請到款項後, 完全可用于投資理財、償還借款, 乃至拿去湊購房首付。

何人在鋌而走險?

根據相關政策規定, 一旦出現樓市貸款的違規行為, 不管是銀行還是開發商, 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而小貸公司就不同了, 畢竟錢握在手裡, 不放出去可就沒得賺了。

可事實上很多人卻又是通過銀行申請“消費貸”!

資料顯示, 2017年上半年, 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達1.06萬億元, 同比增加了7137億。

造成這一弊端的根本問題在於兩點:第一, 銀行今年以來力推“消費貸”;第二, 銀行線上審批無須提供消費憑證。

那麼究竟是人們嗅到了“機遇”, 還是銀行“欲擒故縱”, 想必就很難高下立判了。

本週二, 胡潤研究院公佈了《2017財富報告》。 根據報告顯示, 目前國內每940人就有1個千萬富豪, 而造富的捷徑之一便是“炒房”。

因此, 儘管外界普遍擔憂國內樓市將會出現“灰犀牛”, 但對於普通人而言, 買房仍得趁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