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歡樂瀟湘”在永州:一場味道純正的藝術盛宴

紅網時刻9月5日訊(通訊員 淩鷹 韓立軍 攝影 彭雯)近日, 2017“歡樂瀟湘•品質活力新永州”大型群眾文藝匯演複賽在永州會堂成功舉行。 今年的“歡樂瀟湘”文藝匯演複賽, 聚集了本地的文化特質和鮮明的藝術品質, 充分彰顯出“品質活力新永州”這一恢巨集的人文主題。

與以往不同的是, 本次複賽更明顯地強化了永州多元的地域人文氣韻, 呈現給觀眾的是永州地方文化歷史傳承、永州各地自然山水的秀美景象、永州鄉村人民對脫貧致富的追求嚮往、永州廣大百姓對道德情操的堅守和精神品格的呵護以及永州大地日新月異的新氣象新活力新品質。

縱觀全場複賽節目, 無論是題材的選取, 表演形式的呈現, 還是其藝術格調、藝術品味、藝術高度, 都較以往有了更純正的藝術品性和文化品質。

緊貼現實生活的藝術再現

2017年的“歡樂瀟湘•品質活力新永州”大型群眾文藝匯演, 絕大多數節目都來源於活生生的現實, 演繹的都是現實生活中最令群眾關注的事件和場景。

情景劇《風雨同舟》。

開場節目情景劇《風雨同舟》, 選取的是2017年6月持續幾天的大暴雨, 洪水暴漲湘江, 漫溢祁陽縣一些鄉鎮, 祁陽人民不畏突然降臨的自然災難, 同心協力風雨同舟抗擊洪災保衛家園的英勇場景。 透過舞臺上的背景畫面, 那些抗洪搶險的黨員幹部和部隊官兵, 用一種不屈的抗爭精神, 讓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從洪水中脫險的一個個場面, 就像一股溫暖的熱流, 深重地撞擊著觀眾的情感, 具有一種令人震撼令人落淚的藝術力量。

小品《精准迎檢》。

小品《精准迎檢》、《我們是一家人》選取的是當前最受關注的精准扶貧這一話題, 詼諧幽默地再現了貧困百姓在扶貧工作人員的引導、扶助下從麻木的消沉走向覺醒, 立志脫貧走向美好生活的溫馨片段。

戲劇小品《阿貴的婚事》。

戲劇小品《阿貴的婚事》、小品《扶貧風波》、小戲《一杆稱》都藝術地表達了一種道德情操的認知觀念。 《阿貴的婚事》通過勤勞致富後的阿貴同時被兩個女人愛戀, 一個愛他的錢財, 一個幫助他一起走上致富, 前者受到譴責, 後者得到真愛。 從兩個女人身上, 觀眾感悟到的是道德與人格的沉思;《扶貧風波》中的父親從最初因為兒子是扶貧工作人員而得不到自以為應得的“扶貧”優惠,

到後來認識到自己的自私, 主動跟兒子説明真正需要扶助的村民這一思想轉變, 再現了兒子對原則的堅守。

小戲《一杆稱》。

《一杆稱》從一個喜歡克扣斤兩的賣西瓜女人與正是買她西瓜、上門為女兒相親的、從沒見過面的親家母之間的一場尷尬相見, 認識到自己貪圖小利差點錯失了兒子一段姻緣,從中看到了自己心裡的一杆道德傾斜的稱。這一輕喜劇,給予人的是嚴慎的道德啟迪。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演繹

永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可謂是本土文化品質的精華所在。2017“歡樂瀟湘•品質活力新永州”大型群眾文藝匯演自然不會遺漏這一文化瑰寶。

祁劇《不忘初心往前行》。

少兒舞蹈《女書習》。

男子群舞《雕·龍船》。

為此,音樂小品《瑤歌不老唱千年》、祁劇《不忘初心往前行》、少兒舞蹈《女書習》、男子群舞《雕•龍船》都從不同角度再現了非遺文化的精神傳承。

《瑤歌不老唱千年》讓觀眾切實的領悟到古老瑤族歌謠的無窮魅力。這種瑤歌所蘊含的瑤族人民的深厚歷史文化,所承載的瑤族人民豐厚的文化習俗,所沉澱的瑤族人民的生活底蘊,永遠具有其經久不衰的精神力量,永遠值得瑤族後裔們去繼承和傳唱。《不忘初心往前行》以現代祁劇內容,表達人們的思想初衷和精神高地。《女兒習》截取的是對女書文化的傳授。一群孩子們帶著他們的童真天性和他們對女書這一古老文化的熱愛,用他們可愛的肢體語言向觀眾傳遞了一種女書文化後繼有人永不斷流的精神資訊。《雕•龍船》再現的是道州龍船的歷史文化,演繹的是全國獨有的龍頭文化特徵,預示道州龍船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和諧力量的內在精神實質。

民間習俗文化的逼真呈現

永州各地的民間風俗習性,經過歲月的沉澱,早已成為一種地方文化風尚。在這一屆的“歡樂瀟湘”節目中,有關這類題材的作品,都以不同的視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內容逼真傳神地再現了它們不同的審美品質。

女聲小組唱《瑤山追夢》以輕快活躍的女聲唱出了大瑤山青年對自己的家園厚土的真摯熱愛和他們對家園由衷的讚美以及對於自己愛情的浪漫懷想。其中的吊腳樓、其中的瑤歌、其中的情感交流方式,都具有江華瑤族山區特有的風味。民族表演《婚嫁》將瑤族的婚嫁習俗演繹得如臨其境,其中的婚嫁歌謠和每一個細節,都彰顯出瑤族婚嫁現場中蘊含的地域特色與審美情趣。

古典舞《采薇》。

舞蹈《女兒浴》。

群舞《瑤山人龍》。

民族表演《八角花•君子女》。

古典舞《采薇》雖然選取的是《詩經》中的《小雅•采薇》這一經典題材,但通過一群現代女孩對其全新的演繹,讓觀眾看到了源於古典的采薇女人們另一種勞作的浪漫場景和審美意境,同樣具有現代民族文化風尚。舞蹈《女兒浴》透過瑤族木桶浴的純美風俗,讓觀眾看到一群青春少女花朵一樣嬌豔的青春活力,看到一個民族的生態魅力和特有的風情。群舞《瑤山人龍》是瑤族同胞力與美的凝結,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連結。舞蹈《哢嚓梭》將觀眾帶到日漸遠去的紡紗織布的舊時光。民族表演《八角花•君子女》讓觀眾感受到地域風情的嫵媚、柔美與典雅。

人文歷史的回望與懷想

對歲月的回望,對歷史的回眸,讓這一屆的“歡樂瀟湘”活動更加增添了藝術思想的厚重感。

三人舞《半床被子》。

三人舞《半床被子》將觀眾帶到遙遠的紅軍長征苦旅。這個舞蹈就取材于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真實故事。舞蹈中的故事是兩個紅軍女戰士寄宿在一個鄉村女孩家裡,大雪紛飛的夜晚,三人蓋著一床單薄的棉被,鄉村女孩為了不凍著兩個女紅軍,半夜悄悄爬起來捲縮在地上度過了異常寒冷的夜晚,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被兩個女紅軍發現。臨走時,兩個女紅軍撕下半床被子留給鄉村女孩,其情其景催人淚下,讓我們從中感知、領悟到軍民魚水情的博大情感。

舞蹈《瀟湘雨》。

歌舞《清蓮》。

舞蹈《瀟湘雨》再現的是瀟湘大地的人文時光,青石板上灑落的雨水,淋濕著一段歷史,沖洗著一段舊事,覆蓋著一段永恆的人文遺跡,帶給我們一段懷舊的情感。歌舞《清蓮》讓觀眾再一次感知到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讓觀眾不由對偉大的理學家周敦頤身懷敬重之情。這些歷史所預示的人文內涵,正是永州大地的活力與品質,它將與永州本土獨有的文化彙聚交融,成為永州永遠的的活力與血液。

認識到自己貪圖小利差點錯失了兒子一段姻緣,從中看到了自己心裡的一杆道德傾斜的稱。這一輕喜劇,給予人的是嚴慎的道德啟迪。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演繹

永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可謂是本土文化品質的精華所在。2017“歡樂瀟湘•品質活力新永州”大型群眾文藝匯演自然不會遺漏這一文化瑰寶。

祁劇《不忘初心往前行》。

少兒舞蹈《女書習》。

男子群舞《雕·龍船》。

為此,音樂小品《瑤歌不老唱千年》、祁劇《不忘初心往前行》、少兒舞蹈《女書習》、男子群舞《雕•龍船》都從不同角度再現了非遺文化的精神傳承。

《瑤歌不老唱千年》讓觀眾切實的領悟到古老瑤族歌謠的無窮魅力。這種瑤歌所蘊含的瑤族人民的深厚歷史文化,所承載的瑤族人民豐厚的文化習俗,所沉澱的瑤族人民的生活底蘊,永遠具有其經久不衰的精神力量,永遠值得瑤族後裔們去繼承和傳唱。《不忘初心往前行》以現代祁劇內容,表達人們的思想初衷和精神高地。《女兒習》截取的是對女書文化的傳授。一群孩子們帶著他們的童真天性和他們對女書這一古老文化的熱愛,用他們可愛的肢體語言向觀眾傳遞了一種女書文化後繼有人永不斷流的精神資訊。《雕•龍船》再現的是道州龍船的歷史文化,演繹的是全國獨有的龍頭文化特徵,預示道州龍船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和諧力量的內在精神實質。

民間習俗文化的逼真呈現

永州各地的民間風俗習性,經過歲月的沉澱,早已成為一種地方文化風尚。在這一屆的“歡樂瀟湘”節目中,有關這類題材的作品,都以不同的視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內容逼真傳神地再現了它們不同的審美品質。

女聲小組唱《瑤山追夢》以輕快活躍的女聲唱出了大瑤山青年對自己的家園厚土的真摯熱愛和他們對家園由衷的讚美以及對於自己愛情的浪漫懷想。其中的吊腳樓、其中的瑤歌、其中的情感交流方式,都具有江華瑤族山區特有的風味。民族表演《婚嫁》將瑤族的婚嫁習俗演繹得如臨其境,其中的婚嫁歌謠和每一個細節,都彰顯出瑤族婚嫁現場中蘊含的地域特色與審美情趣。

古典舞《采薇》。

舞蹈《女兒浴》。

群舞《瑤山人龍》。

民族表演《八角花•君子女》。

古典舞《采薇》雖然選取的是《詩經》中的《小雅•采薇》這一經典題材,但通過一群現代女孩對其全新的演繹,讓觀眾看到了源於古典的采薇女人們另一種勞作的浪漫場景和審美意境,同樣具有現代民族文化風尚。舞蹈《女兒浴》透過瑤族木桶浴的純美風俗,讓觀眾看到一群青春少女花朵一樣嬌豔的青春活力,看到一個民族的生態魅力和特有的風情。群舞《瑤山人龍》是瑤族同胞力與美的凝結,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連結。舞蹈《哢嚓梭》將觀眾帶到日漸遠去的紡紗織布的舊時光。民族表演《八角花•君子女》讓觀眾感受到地域風情的嫵媚、柔美與典雅。

人文歷史的回望與懷想

對歲月的回望,對歷史的回眸,讓這一屆的“歡樂瀟湘”活動更加增添了藝術思想的厚重感。

三人舞《半床被子》。

三人舞《半床被子》將觀眾帶到遙遠的紅軍長征苦旅。這個舞蹈就取材于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真實故事。舞蹈中的故事是兩個紅軍女戰士寄宿在一個鄉村女孩家裡,大雪紛飛的夜晚,三人蓋著一床單薄的棉被,鄉村女孩為了不凍著兩個女紅軍,半夜悄悄爬起來捲縮在地上度過了異常寒冷的夜晚,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被兩個女紅軍發現。臨走時,兩個女紅軍撕下半床被子留給鄉村女孩,其情其景催人淚下,讓我們從中感知、領悟到軍民魚水情的博大情感。

舞蹈《瀟湘雨》。

歌舞《清蓮》。

舞蹈《瀟湘雨》再現的是瀟湘大地的人文時光,青石板上灑落的雨水,淋濕著一段歷史,沖洗著一段舊事,覆蓋著一段永恆的人文遺跡,帶給我們一段懷舊的情感。歌舞《清蓮》讓觀眾再一次感知到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讓觀眾不由對偉大的理學家周敦頤身懷敬重之情。這些歷史所預示的人文內涵,正是永州大地的活力與品質,它將與永州本土獨有的文化彙聚交融,成為永州永遠的的活力與血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