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壁坼路)”涵義真解

錐畫沙、印印泥:唐禇遂良雲:"用筆當如錐畫沙,如印印泥。 "唐蔡希綜雲:"僕嘗聞禇河南(褚遂良)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 後因閱江島平沙細地,令人欲書,複偶一利鋒,便取書之,險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于古人。 " 在平坦的細沙地上用尖銳的錐子劃動寫字, 自然出現道道細深的劃痕, 而沙子在劃痕的兩側隆起, 形容善用中鋒, 筆毫雖軟但運使如錐, 雖筆劃細瘦但勁健爽利, 如用錐子畫沙。 印印泥就是古人寄送東西時,
在包裝盒封口上糊上一種特製的泥再在泥上蓋上章, 起到封條作用, 印蓋下去,自然把泥壓下去一定深度,呈現鮮明的印痕線, 書法線條是寫在紙上的,若筆力精到, 則筆劃有立體感, 線條邊緣爽利如割, 棱角分明, 如蓋印泥。 錐畫沙、印印泥是高層次中鋒筆法, 必須具備以下要素:中鋒運筆;主要運用筆毫前端部分;疾、澀二法精熟。 古代擅長此筆法的大家有張芝、鐘繇、二王、褚遂良、懷素等, 其中王羲之為最頂尖高手。

【懷仁集王字聖教序】鮮明地展現了王羲之錐畫沙筆法。

褚遂良書【雁塔聖教序】局部

懷素四十二章經局部

折釵股:姜夔【續書譜】雲:“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 ”釵是古代婦女用的首飾, 是用金屬所制, 一般用兩股簪子合成, 很有韌性不易折斷, 將釵用力彎折而不斷, 其彎折處略呈圓弧狀, 由於力的作用, 彎折內角處較金屬的其它部分變得扁薄。

折釵股形容筆劃在轉折處圓而遒勁, 一氣貫通, 表現出很強的力感美。 推而廣之, 所有遒勁的圓轉圓折筆劃皆可稱為折釵股, 這其實是錐畫沙筆法的局部表現而已。

王羲之【頻有哀禍帖】中的禍字, 右邊兩個折肩可謂折釵股。

王羲之【聖教序】中的洞字, 右部折肩可謂折釵股。

【聖教序】中的物字, 右部兜轉可謂折釵股。

屋漏痕(壁坼路):懷素曾與顏真卿探討筆法, 素曰:“吾觀夏雲多奇峰, 輒常師之, 其痛快處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又遇坼壁之路, 一一自然。 ”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 握公手曰:“得之矣。 ”此比喻主要指章法。 古代房屋牆壁皆為磚砌, 錯落有致, 凹凸不平, 若牆壁漏水, 其下行痕跡必然是順牆壁之勢蜿蜒頓挫而下而非一貫直下。

壁坼路也同理, 牆壁的裂紋必然是順磚砌的縫隙參差錯落而行。 比喻每行的字與字之間, 從上至下要自然生動, 順勢而行, 而無排運算元之弊, 行與行之間的字也有錯落感。 有人認為屋漏痕專指豎畫垂露的末端, 如水滴下漏, 令人噴飯!若屋漏痕真如豎畫垂露之態, 真、素二公又何須討論?二公豈自喜於得此基本筆劃乎?!或有人認為屋漏痕是指某些頓挫枯澀的筆劃, 亦非。 聯繫素、真所論語境, 是指整體筆勢(主要指行草, 懷素專擅草書)包括章法而言, 若專指垂露或枯澀筆劃, 顯然與語境不合, 也過於低級。 當然, 不論屋漏痕還是壁拆路, 皆須自然而非刻意造作。 為何晉人(主要指二王)不論屋漏痕?蓋晉人崇尚超逸自然, 不論屋漏痕而屋漏痕自在其中也。

馮摹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不論屋漏痕而屋漏痕自在其中也。

馮摹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