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關注學生交通安全 乘坐校車安全常識

如今交通越來越便捷, 校車已經成為孩子們上下學的必備工具, 校車接送也為父母們省下了不少的時間。 可是調查發現, 大多數中小學生對於交通安全知識方面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態。 所以, 乘坐校車時, 我們作為家長最應該做的是, 教會孩子這樣做才安全。

等 車

上學等車時, 要按照規定的時間, 在指定地點等候上車, 等車時注意不要站在車道上(包括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

放學等車時, 要按照老師的指揮在指定地點排好隊伍等車, 等車時不追逐打鬧、不擁擠、不插隊。

▲ 待車停穩後, 依次排隊、有序上車。

車輛靠近時要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等車輛完全停穩後有序上車。 上車時注意不要擁擠, 不要爭搶座位, 防止發生踩踏事故。

乘 車

乘車時一定要系好安全帶。 由於慣性的作用, 車輛在刹車時乘車人很容易向前傾倒碰撞, 進而會發生人身傷害。

▲ 乘車時系好安全帶。

車輛行駛中不要把頭、手、胳膊等伸出窗外, 以免發生意外傷害;也不要向車窗外亂扔雜物, 以免傷及他人。 服從校車駕駛人和老師的管理, 不要打鬧, 不要起哄, 也不要隨意走動, 更不能在車上寫作業。

注意不要在校車行駛過程中吃東西或喝飲料。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顛簸和急刹車會造成食物或飲料誤入呼吸道, 孩子有可能因為氣管異物造成窒息甚至是死亡。

最好不要坐在校車駕駛人旁邊的副駕駛座位上, 因為這個位置是最危險的地方, 一旦發生意外很容易受到傷害。 不要與校車駕駛人交談,

以免分散其注意力。

乘車時注意不要隨意按動車上的按鈕或者打開車窗。

遇到緊急情況時, 聽從校車駕駛人和老師的指揮, 有序撤離事故現場。

▲ 有序撤離事故現場。

下 車

車輛停穩後再下車。 開門前, 先看一下車輛周圍有沒有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等經過,

防止突然下車與後面駛來的車輛發生碰撞。

▲ 車停穩後再下車。

下車後, 注意不要從車前或車後橫穿馬路, 橫過馬路時應該走人行橫道。

下車時不要擁擠、爭搶, 要有序下車, 防止跌倒、摔傷。

同時, 蜀黍還給各位家長們羅列了一份校車意外逃生指南, 為了孩子乘車安全,一定要抽出時間教會孩子應對校車發生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

情景一:被困車內如何逃生?

在車內一般都安裝有逃生錘,一旦發生被困的情況,應立即尋找逃生錘;車輛內部通常安裝有4個逃生錘,分別架在車箱兩側車窗玻璃之間。使用時,將逃生錘拿下來,用尖銳的一端朝玻璃敲下去,玻璃裂開後,在用腳踢或者用硬物繼續砸,直至玻璃碎裂。在敲擊玻璃有一些技巧需要我們知道!技巧用好能減少逃生時間,在事故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敲擊玻璃應該先從玻璃的四個角開始,大約距離窗框5釐米左右,在這四個區域附近敲擊能很快把玻璃敲碎。

情景二:車內起火如何逃生?

發生碰撞事故位置不對非常有可能引起汽車自燃,父母教導孩子遇事故時,一定要沉著冷靜應對。在車內起火後,應迅速用濕毛巾掩住口鼻;作為司機,一旦發生火災,一定要先熄火停車,切斷電源,同時設法利用車載滅火器自救,並打開車門疏散車內人員。如果火勢不大,孩子們可以用衣物蒙住頭部,依次從車上下來;逃生時要注意用書包、衣物擋住口鼻,避免高溫空氣吸入口腔、鼻腔,導致煙火灼傷上呼吸道。逃生時間越快越好,拖得越久存活率越低。

情景三:車輛落水如何逃生?

車輛沉入水中非常容易發生車門打不開的情況,內外壓差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現在大多數車輛裝有都是電子中控鎖,進水容易導致打不開車門。

車子落水後,應等車內外水壓平衡後再逃生;一般來說車頭的重量要大於車尾,因此,校車在落水時,車頭會先沉入水裡。逃生時,應該儘量往車尾走,從後車座窗戶逃生;如果校車有天窗的話,可以選擇砸碎或者推開天窗逃生;如果上述條件都沒有,此時千萬不要慌亂,等待逃生最佳時機。逃生的最好時機:車內的水壓平衡,車箱內的水位不再上升時。

現階段,很多家長與駕駛人對《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瞭解不夠,安全意識欠缺。例如《條例》中“就近入學”的原則往往沒有落實,孩子主動或被動地接受長距離的車程才能上下學,暴露在較大的交通風險中;其他駕駛人也缺乏“停車讓行”的意識;隨車人員由於缺乏專業的安全教育培訓,不具備相關應急處置能力,對孩子乘車時出現的擁擠、嬉鬧以及將頭手伸出窗外等不安全行為也無法有效制止。這些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齊抓共管,防範校車安全隱患,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長朋友們承擔起監護責任,為孩子樹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傳授相應的安全常識。此外,家長們應自覺抵制“黑校車”。只有全社會對校車安全形成共識,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上學路上的安全。

為了孩子乘車安全,一定要抽出時間教會孩子應對校車發生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

情景一:被困車內如何逃生?

在車內一般都安裝有逃生錘,一旦發生被困的情況,應立即尋找逃生錘;車輛內部通常安裝有4個逃生錘,分別架在車箱兩側車窗玻璃之間。使用時,將逃生錘拿下來,用尖銳的一端朝玻璃敲下去,玻璃裂開後,在用腳踢或者用硬物繼續砸,直至玻璃碎裂。在敲擊玻璃有一些技巧需要我們知道!技巧用好能減少逃生時間,在事故發生時,時間就是生命!敲擊玻璃應該先從玻璃的四個角開始,大約距離窗框5釐米左右,在這四個區域附近敲擊能很快把玻璃敲碎。

情景二:車內起火如何逃生?

發生碰撞事故位置不對非常有可能引起汽車自燃,父母教導孩子遇事故時,一定要沉著冷靜應對。在車內起火後,應迅速用濕毛巾掩住口鼻;作為司機,一旦發生火災,一定要先熄火停車,切斷電源,同時設法利用車載滅火器自救,並打開車門疏散車內人員。如果火勢不大,孩子們可以用衣物蒙住頭部,依次從車上下來;逃生時要注意用書包、衣物擋住口鼻,避免高溫空氣吸入口腔、鼻腔,導致煙火灼傷上呼吸道。逃生時間越快越好,拖得越久存活率越低。

情景三:車輛落水如何逃生?

車輛沉入水中非常容易發生車門打不開的情況,內外壓差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現在大多數車輛裝有都是電子中控鎖,進水容易導致打不開車門。

車子落水後,應等車內外水壓平衡後再逃生;一般來說車頭的重量要大於車尾,因此,校車在落水時,車頭會先沉入水裡。逃生時,應該儘量往車尾走,從後車座窗戶逃生;如果校車有天窗的話,可以選擇砸碎或者推開天窗逃生;如果上述條件都沒有,此時千萬不要慌亂,等待逃生最佳時機。逃生的最好時機:車內的水壓平衡,車箱內的水位不再上升時。

現階段,很多家長與駕駛人對《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瞭解不夠,安全意識欠缺。例如《條例》中“就近入學”的原則往往沒有落實,孩子主動或被動地接受長距離的車程才能上下學,暴露在較大的交通風險中;其他駕駛人也缺乏“停車讓行”的意識;隨車人員由於缺乏專業的安全教育培訓,不具備相關應急處置能力,對孩子乘車時出現的擁擠、嬉鬧以及將頭手伸出窗外等不安全行為也無法有效制止。這些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齊抓共管,防範校車安全隱患,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長朋友們承擔起監護責任,為孩子樹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傳授相應的安全常識。此外,家長們應自覺抵制“黑校車”。只有全社會對校車安全形成共識,才能更好地保護孩子上學路上的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